1949年_1977年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思想_魏娜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8)35 0052 02
1949年~1977年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思想
收稿日期:2008 08 10
作者简介:魏 娜(1980 ),女,助教,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魏 娜
摘 要:试图通过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及建筑和城市规划发展等多方面因素介绍与分析,探究这30年间中国城
市公共空间设计思想的流变原因与特点,从而促进目前城市公共空间的全新设计。关键词: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思想,城市规划中图分类号:T U 98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所有开敞的,没有围墙的开放空间,可供所有居民公共使用的空间。这个概念
源自于西方,从前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是指城市中的公共广场和公园,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今天的城市公共空间已经跳出19世纪欧洲广场里雕塑与喷泉的传统模式,开始为人们创造更加便捷的交流场所和更加愉悦的休闲场所。
中国传统城市空间以线形的街道为主,而可供公众公共活动的场所较为缺乏,通常只在庙宇前有前庭,用于举办庙会或节庆等公众活动,而公共的水井空间也成为公众介入较多的场所;同时,在交通便利的码头和桥头等由于商业活动的频繁而形成公共开放的集市;此外,作为传统民俗(红白喜事)重要活动空间的村头空间也是村民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但是,这几类公共开放空间并不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广场[1]。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公共空间理念的传入,中国近现代公共空间的概念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一个西方现代公共空间的概念,这也是本文讨论的公共空间的概念[1]。
1 历史阶段的划分
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笔者将1949年~2004年中国城市广场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恢复与新建阶段(1949年~1952年):政府对城市广场进行修复与新建的工作。
2)大发展阶段(1953年~1957年):城市广场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
3)动荡阶段(1958年~1965年):a.1958年~1959年,下的全面发展;b.1960年~1962年,困难时期的全面停滞;c.1963年~1965年,调整时期的部分恢复。
4)停滞阶段(1966年~1977年):十年动乱期间我国城市广场遭到了严重破坏。
2 设计思想的变化
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思想处于一个稳步发展阶段,变化不大。最重要的特点即城市公共空
间的设计思想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全面学习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具有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城市公共空间类型以广场为主,辅之以小游园。广场又以集会广场和交通广场为主。为反映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体量较大,多以几何形态布局,缺乏自由形式的空间规划,往往为了达到政治意义上的宏大而忽略了使用者的主观感受,空间呆板缺乏变化。
2.1 恢复与新建阶段(1949年~1952年)
这时期的公共空间设计思想主要是为了满足原有公共空间的功能需求,首先进行一些修复工作,保留原有的空间形态,进行局部改良;其次受苏联城市规划的影响,城市中开辟了新的公共集会广场,空间形态单一,往往出现大操场的情况。
196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建国初期,随着战争的结束,人民生活开始逐步稳定,政府着手对大中型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整治或改建。解放前修建的城市公共空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基本的恢复与治理。与此同时,一批城市公共空间得到了新建,这些新建的广场平面造型简单,装饰手法粗糙,但基本奠定了建国后30年的发展方向。
2.2 大发展阶段(1953年~1957年)
1953年~1957年是中国第一个 五年计划 时期。在这五年中,经济得到了很快的进步与发展,新中国开始大刀阔斧地对城市进行规划与改造。规划行业、建筑业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城市公共空间也就自然而然的深受大环境影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一五 期间,全国各大中型城市进行了建国后的首次大规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许多城市公共空间也就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被提了出来。有些城市的公共空间作为该地区 一五 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得到政府部门的充分重视,并聘请苏联专家进行设计与指导。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见图1)。
这个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思想开始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并带有 古典形式主义 彩。城市规划总图比较讲究构图和城市建筑艺术,常常布置众多广场,强调对称式轴线干道系统。城市广场基本都被设计在城市轴线上,多数为道路交叉口上的交通广场,基本每个城市的市中心都布置有广场,作为该城市最主要
On architectural glass curtain wall
DUAN Qiu  lian
Abstract:Combined w ith ex perience,it concludes that glass cur tain w all is light in self w eig ht,anti  seismic,easy to manage and maintain,g ood natural daylighting and energy  sav ing.M eanw hile,it puts forward its disadvantag es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 ion,safety and health,so as to mak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glass curtain w all.
Key words:g lass curtain wall,advantag es and disadvantages,energ y  saving
52 第34卷第35期2008年12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 IT ECTURE
Vol.34No.35Dec. 2008
的公共空间。有些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直接由苏联专家进行指导,公共空间的形式与风格具有明显的苏联特,广场形态和细节元素都运用了传统西方古典主义样式。广场尺度被尽量的扩大。50年代的中国社会处于一种民族解放的欢乐气氛中,当时人们对现代社会的认识侧重于新社会制度的产生,因而只有大的尺度才能反映新型的社会关系和建设成就,于是该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开始向大尺度发展,各个城市的主要广场都尽量体现大的空间体量,以此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3 动荡阶段(1958年~1965年)
2.3.1 1958年~1959年,下的全面发展
1958年~1959年时期,国家提出用城市建设的来适应工业建设的。城市规划采取 快速规划 的做法,盲目追求城市规模,发展大城市。国家建设计划强调 生产性建设 , 非生产性建设 的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及商业、服务设施的投资得不到保证。在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上,难以达到合理和科学的标准,形成 骨头和肉 的比例失调。作为城市规划中 肉 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思想也在的浪潮中盲目追求空间体量的大、空旷,以此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尤其为了迎接1959年建国十周年庆典,各地都用最短的时间设计、兴建和改建了一批大型的城市公共空间(见图2)。这个时期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达到了建国后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白热化的程度。在随后的近20年间再未出现过这样的建设热潮。
2.3.2 1960年~1962年,困难时期的全面停滞
1960年~1962年困难时期,国家压缩基本战线和城市人口,使
城市规划难以落实,导致 规划与计划 两张皮。尤其是1960年国家宣布,由于经济困难,3年之内不搞城市规划,使得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也不得不全面停止。这时期人民众生活困难,公共集会活动开始减少,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开始下降。公共空间的设计思想在这一时期被完全停滞下来。
2.3.3 1963年~1965年,调整时期的部分恢复
1963年起,国民经济开始调整,一些城市的城市规划工作得到恢复,但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仍然难以恢复。1963年~1965年全国没有新建的城市公共空间,只在部分城市中恢复原有的公共空间供人们使用。
2.4 停滞阶段(1966年~1977年)
在十年动乱期间,我国城市规划工作发生停滞与混乱,这使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与停滞。不少城市的公共空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损毁。很多城市广场上的装饰物,雕塑等被拆除或毁坏。由于当时 小游园 被认为是 封、资、
修 的产物,因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小游园遭到了严重破坏,各地造反派几乎将建国后20年内新建的城市小游园彻底毁坏,城市绿化遭到重创,城市环境非常恶劣,整个中国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中,城市公共空间受到了严重毁坏。但局部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个别案例的城市公共空间改造项目。其中最大规模的为天安门广场上纪念堂的建造,也标志着天安门广场改造的最终完成(见图3)。同时也有一些大中型城市新建了火车站站前广场(见图4)
这时期的公共空间设计思想在动荡中仍然强调功能的重要性,尤其在后期的少数公共空间实例的设计与建造中仍停留在以满足公共空间的基本功能为出发点,缺乏绿化和对人的关注。
3 结语
本文对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思想从1949年~1977年间的变化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在这一阶段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风格主要随着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变化而发展,受前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影响,在城市中建造了大量的集会广场、交通环岛和建筑广场。这些公共空间体量较大,片面强调意识形态,试图通过空间体量的大小来反映社会制度的优越。这场全面学苏的设计风潮影响了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的体制基本照搬苏联模式,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注重民族形式的探索,不再完全照搬苏联的设计方案,讲求因地制宜,联系本土特,对城市公共的发展进行全新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单 霓,郭 嵘,卢 军.开放空间景观设计[M ].沈阳:辽宁技术出版社,2000:9.
[2] 张 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91.
[3] [丹]扬 盖尔.公共空间 公共生活[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宛素春.城市公共空间形态解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 杨秉德.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1840年~1945年[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6] 龚德顺,邹德侬,窦以德.中国现代建筑史纲(1949年~1985
年)[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 秦红岭.以广场为例谈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价值取向[J].
山西建筑,2007,33(3):19 20.
Design idea of urban public space during 1949~1977in China
WEI Na
Abstract:T hroug h th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 he multiple factors o f the social cultur e,t he ideology ,the buildings and urban planning at t hat time,the author studies t he cause of the change and the characterist ics of the design idea o f the urban public space in China in 30y ears,to promote the new design of the Chinese urban public space at present.Key words:Chinese urban,public space,desig n idea,urban planning
53
第34卷第35期
2008年12月
魏 娜:1949年~1977年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