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阅读,是视野的远行,我们能欣赏到多姿多彩的风景。翻开书本,我们能读出“怪( ①)不经”的劳伦兹,专注忘我,追求真理;我们能读出世人眼中纯cuì(②)的白求恩,满腔【甲】,无私奉献;我们能读出因世界变得【乙】的海伦•凯勒,【丙】新的一天来到……
他们之所以被历史铭记的原因,是因为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光彩。我们能从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同时,阅读要有合适的方法。。我们读《西游记》这样的长篇古典小说,适合“精读”和“跳读”并用。
(1)①处给加点字注音和②处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dàng  粹
B.dàn  悴
C.dàn  粹
D.dàng  悴
(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情  花团锦簇  期盼
B.热情  花枝招展  企盼
C.热忱  花枝招展  期盼
D.热忱  花团锦簇  企盼
(3)对文段中划线句子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之所以被历史铭记的原因,是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光彩。
B.他们之所以被历史铭记,是因为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光彩。
C.他们被历史铭记的原因,是因为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光彩。
D.他们之所以被历史铭记,是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光彩。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划横线丁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精读就是细读、静思与鉴赏。
②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精读或跳读的方法。
③总之,精读和跳读作为两种适应不同情形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综合运用。
④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不甚精彩的章节。
A.②①④③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5)下列场合的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她的作品研讨会,她谢绝。】杨绛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B.【刘某买了戏票请张某一起去看戏。】张某说:“我是喜欢评弹的,您既然赏光,我就只好去了。”
C.【王医生送病人小张出院,告别时】王医生说:“看到你恢复得这么好我很高兴,以后欢迎你常来。”
D.【某广播电台的广告】戴金利米牌领带,使您的仪容更潇洒。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唐•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释】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含蓄而新颖。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全诗感情真挚动人,既有起笔处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
(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五坊小儿
韩愈
贞元末,宫中权贵好鸟兽。五坊小儿张捕鸟雀于闾里,皆为暴横;或有张井上者,使不得汲水,因然曰:“汝惊供奉鸟雀!”复痛殴之,出钱物求谢,乃去。或相聚饮食于,醉饱而去。卖者或不知,辄索其值,多为殴骂,晓曰;“此蛇所以致鸟雀而捕之者,幸善饲之,勿令饥渴。”及卖者两股战战,愧谢求哀,乃携而去。民不其抚。上在春宫时,则知其弊,常欲奏禁之。至即位,遂推而行之,人舍然大悦
(选自《顺宗实录》,有删改)
【注】①五坊小儿:唐代宫中设雕坊、鹘坊、鹰坊、鹞坊,狗坊,合称“五坊”,各坊供职者即称五坊小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及卖者两股战战,愧谢求哀,乃携而去。
②至即位,遂推而行之,人舍然大悦。
(3)“民不堪其扰”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4.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很多教育学方面的精辟言论,其中阐述治学的三种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崔颢的《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吊古怀乡,给人带来深深
的愁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同样道尽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妈妈,稻子熟了,我来看你了
——袁隆平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本来想一个人静静地陪您说会话,安江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天这么热,谢谢他们了。
③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④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
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了很久,才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是要吃苦……”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是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⑥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⑦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
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无法想象,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哲学家尼采,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⑧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⑨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1)阅读文章,根据内容填写表格。
内容
情感
母亲到安江帮“我”带小孩
愧疚(内疚)、后悔
2022年中秋节是哪一天
母亲对“我”成长的影响深远
母亲去世21年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显得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抒发强烈深沉的感情
B.文章第⑤段划线句中“撑”字是坚持的意思,袁隆平希望妈妈的生命能再坚持儿天,以便自己能回来见妈妈最后一面。
C.文章第④段和第⑧段的划横线句都真实地描写了孙子牵着奶奶手的动作,突出了袁老对母亲的思念。
D.袁老的妈妈是位学识渊博,出身都市的大家闺秀,但为了支持儿子工作留在了偏远的安江。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①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品味加点词的含义)
(4)文章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请你发挥想象,
把袁隆平还想跟妈妈说的话写出来。
6.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身为炎黄子孙,小黄同学对汉字文化兴趣浓厚。
材料一:
黄,地之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土地的颜。字形采用“田、炗”来表义,“炗”也是声旁。“炗”,都归到“黄”这个部首类。
(整理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相关资料)
材料二:
辽宁牛梁河遗址近日出土了一位手握双龟的老人的遗骨,有专家称是黄帝的遗骨,证据之一是黄帝之“黄”在甲骨文中即是乌龟的形状,甲骨文字形①,这是一个象形字,由火光而联想为黄之意。有人说箭射中了靶心,靶心为了醒目起见,因而引申为黄之意。
郭沫若先生认为“黄”最原始意思是指玉佩。在他的《金文丛考•释黄》中,他这样分析:黄字的初文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上面是用来缠系玉佩的佩衿,古代称“复”,也就是穗子,中间的环状物,也就是璧;而“璧”,而“黄”就是“璜”字的初文。所以郭沫若认为“黄”是指玉佩。但是徐中舒先生则认为黄字“像人佩环之形”,是一个人佩戴着圆环的形象,并引《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来证明。徐中舒先生此说最有说服力。
黄,甲骨文字形②,称“黄”乃乌龟之形大概就是从这个字形附会的,只是形体略加变化而已。金文字形③,早期的金文字形继承了甲骨文的模样,则区别很大,有学者认为此后的金文系统明显和佩玉有关,中间的玉和下面的穗子历历可见,上面是“止”,合起来就是佩玉行走,“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同于金文。
《说文解字》:“黄,地之也。”这是引申义,本义应当是人佩璜。“璜”这种玉多为黄,“黄”因此而引申为黄。
(整理自许晖《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
材料三:
字典把黄字编入草头内,不对,黄与草不相关。《说文解字》解黄字为从田,“田”和“光”就都不见了。看其主体显然是个大字(大人),腹部有个矩形或圆形。许慎以“地之也”释黄,既不见“田”,又不见“火”,还得探索。前辈专家多认为黄是璜的古字,象古代流行的玉佩形。我却另有自己的一点推断,黄的本义是指身体壮伟肥大。广的繁体作廣。廣,大也,以五方配五,中央戊己配土,黄才取得“地之也”一义,而黄字的本义就慢慢消失了。
篆文黄虽然由“田”字和古文“光”组合而成,但是光不等于火,所以许慎田被烧后土变黄之说可能错了。古文“光”从火,所以取得壮伟肥大之义,亦不足怪。
(整理自流沙河《白鱼解字》)
(1)关于“黄”字的本义,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假说,小黄对此进行了整理( )
A.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黄”字的本义是“地之”,指的是土地的黄颜。
B.有人认为“黄”的黄之意由火光而来,因其甲骨文字形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
C.许晖赞同徐中舒的观点,认为“黄”字的本义其实是上面有系带下面是穗子的玉佩。
D.流沙河认为“黄”字甲骨文字形是大腹便便的人,“黄”的本义是身体壮伟肥大。
(2)下列补充资料能作为证据支持郭沫若先生的观点的一项是(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