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
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院/系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得分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立场、方法,以及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概括。
2.社会的物质性。
3.试述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4.简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5.试述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 ||||||
1.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和发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4.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目的。
|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4分,共28分) | ||||||
1.1978年,中国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拉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根据何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一讨论有何重大意义?
2.试用价值和真理的辩证统一理论,分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1.(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2)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
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③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3)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包括: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仍然是物质的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自然环境的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尽管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形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但是转移的总是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2)可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一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3)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①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②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③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因此,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应该拿剩余价值和雇佣劳动者的可变资本相比,而不应该把它去同全部资本相比。
4.(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
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4)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
5.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①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就越高。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作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①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②为了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剥削程度,资本家在调整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功夫,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作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1.该观点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
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应该是把坚持与发展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①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而言的。
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问题的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之所以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在于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之所以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在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人类能够也只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一原理不仅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而且进一步说明了实践在人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具体表现为:
(1)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3)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到最后的根源,才能
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