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_7-0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
  甲对大学室友乙一直怀恨在心,在日记里写满:一定要干掉乙,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最好是投毒的话语,但是一直未见行动。某日辅导员看到甲的日记,很担心便报案。甲的行为属于(  )
单选题
 A:故意杀人罪(预备)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故意杀人罪(中止)
 D:犯意表示,无罪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D
【解析】甲的行为只是单纯的犯意流露,对乙的生命没有产生现实危险,所以不构成犯罪。犯罪的预备行为要求对法益产生一定危险,实行行为要求对法益产生现实而又紧迫危险。
2
  某货轮在海上航行时,突然狂风大起。船长以为是台风来临,为减轻货轮重量,命令将部分货物扔到海里。船员照办后,很快又风平浪静。船长的行为属于(  )
单选题
 A:假想避险
 B:避险不适时
 C:避险过当
 D:紧急避险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D
【解析】狂风大起表明货轮已经面临现实而又紧迫的危险,所以不是假想避险,也不是避险不适时。只是将部分货物扔进海里,也不是避险过当。所以船长的行为仍属于紧急避险。
3
  甲男欲乙女,给乙女打电话:明晚到桥下等我,否则杀死你儿子!乙女报警。警察在桥下抓获甲男。甲男的行为属于(  )
单选题
 A:犯意表示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B
【解析】犯意表示对法益没有任何威胁。犯罪预备对法益有一定威胁,犯罪未遂对法益造成现实而又紧迫威胁。题中甲男的行为对乙女的法益没有造成现实而又紧迫威胁,属于预备行为,构成犯罪预备。
4
  甲男喜欢上丙女,要和乙女分手。乙女怀恨在心欲杀死甲男,计划用使其入睡后用刀刺死。某日,乙女用刚使甲男入睡,突然丙女来甲男逛街,将甲男拉起出去。乙女的行为属于(  )
单选题
 A:犯意表示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B
【解析】犯意表示对法益没有任何威胁。犯罪预备对法益有一定威胁,犯罪未遂对法益造成现实而又紧迫威胁。题中乙女投的行为没有给甲男的生命造成现实而又紧迫的威胁,属于制造条件的预备行为,构成犯罪预备。
5
  童某潜入吴某(女)家中,用暴力将吴某按倒在床上,欲行。吴某急中生智道:我丈夫是警察,马上就回家,并抬头看了下墙上的挂钟。童某闻听担心被抓,便罢手离去。童某的行为属于(  )
单选题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无罪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C
【解析】童某担心被抓的因素不具有紧迫性,没有当场直接压制童某的犯罪意志。童某当时可以继续犯罪,只是害怕事后被抓而放弃,属于犯罪中止。
6
  甲给乙5万元让乙教训金某。乙收钱后,给丙2万元让丙教训金某。后甲又后悔便告知乙取消行动。乙说:知道了,但未转告丙。丙仍按照原计划将金某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
单选题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D
【解析】甲要成立中止,不仅仅要有中止行为,而且必须具有有效性,也即有效防止危害结果发生,没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仍成立犯罪既遂。
7
  张某夜晚在胡同口抢劫行人吴某,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吴某是自己的邻居,于是将钱包赶紧扔给吴某,并笑称自己刚才是恶作剧。张某的行为属于(  )
单选题
 A:民事行为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D
【解析】张某抢到钱包后就属于既遂。事后归还属于既遂后的悔过行为,不能改变既遂的性质。
8
  某国有银行出纳员甲偷偷配置保险箱钥匙,交给乙并告知银行内部的行动路线,由乙潜入银行窃取10万元,二人平分赃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甲以贪污罪论处,乙以盗窃罪论处
 B:甲乙以盗窃罪共同犯罪论处,甲是帮助犯,乙是实行犯
 C:甲乙以盗窃罪共同犯罪论处,甲是教唆犯,乙是实行犯
 D:甲乙以贪污罪共同犯罪论处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D
【解析】共犯与身份中共同犯罪的罪名根据参与人所起作用大小来定,谁起作用大,就以谁的罪名来定。在本案中,甲的作用更大,乙只是执行而已。所以,二人的共同犯罪应以贪污罪论处,乙是贪污罪的共犯。
9
  田某向李某讨债不成,将李某关押一星期。田某的行为属于(  )
单选题
 A:继续犯
 B 状态犯
 C:连续犯
 D:结合犯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A
【解析】田某的行为不以罪论处,而以非法拘禁罪论处。非法拘禁罪是典型的继续犯。继续犯,也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一直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例如,非法拘禁罪、窝藏罪;其特征:(1)一个犯意,一个行为,侵害一个法益。(2)犯罪行为和不法状态同时持续。(3)时间的持续性。如果行为只是瞬间,不构成继续犯。继续犯与状态犯的区别:状态犯,是指一旦发生危害结果,犯罪便同时终了,但是不法状态仍然在持续。例如盗窃罪,窃取了财物后,犯罪便终了,但财物一直被行为人不法占有着。而非法拘禁罪,拘禁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持续,拘禁行为一结束,不法状态便结束。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或概括的犯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个罪名,只定一罪;其特征:(1)基于同一或概括的故意。(2)实施数个相同行为。(3)数次行为具有连续性。
10
  下列情形中,构成累犯的有(  )
单选题
 A:李某因犯爆炸罪被判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5年内又犯间谍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
 B:方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的第6个月犯盗窃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
 C:张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期满后第2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
 D:刘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执行4年后被假释。假释后第2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A
【解析】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据此,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1)主观条件:前后两罪都是故意犯罪。(2)刑度条件:前后两罪都是或者应当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3)时间条件: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之内。在时间方面应注意:(1)假释的问题。首先,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不成立累犯,因为刑罚没有执行完毕,此时要撤销假释,数罪并罚。其次,在假释期满后犯罪,可以成立累犯,因为成功的假释就视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此时累犯的5年起算时间,从假释期满之日起算,而不是从假释之日起计算。(2)缓刑的问题。首先,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不成立累犯,因为刑罚没有执行完毕,此时要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其次,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新罪,也不能成立累犯。因为成功的缓刑,视为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而非视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因为不再执行,就不存在执行完毕问题。因为不属于执行完毕,所以不存在累犯,此时所犯新罪作为单独犯罪处理。注意D项是指在假释期间犯罪,而非假释期满后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1
  甲(19911010日出生)于20051010日夜晚,在路边一名少女。路人乙(60岁)在一旁观看,但不制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题
 A:甲已满14周岁,构成罪
 B:甲未满14周岁,不构成罪
 C:乙属于不作为犯罪
 D:乙无罪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BD
【解析】已满14周岁是指过完生日的第二天,所以甲在案发当天未满14周岁。乙没有作为义务,所以无罪
12
  关于共同犯罪,说法错误的是(  )
多选题
 A犯罪未遂:教唆犯一定是从犯
 B: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一定是教唆犯
 C:只要是聚众犯罪,一定有三人承担刑事责任
 D:只要有人构成受贿罪,就一定有人构成行贿罪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ABCD
【解析】教唆犯根据所起作用,可以是主犯,可以是从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可能是教唆犯,也可能构成间接正犯。例如,唆使13周岁的人杀人的,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有些聚众犯罪只处罚首要分子,例如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如果被索贿,并且没有获得利益,就不构成受贿罪。
13
  甲乙共同抢夺丙的提包,丙呼救,甲乙逃跑,街边众赶来追甲乙。甲闪进一户院门,乙仍被紧追。乙被追上后掏出匕首与众对峙,终被抓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题
 A:甲乙属于抢夺罪共同犯罪
 B:甲乙构成抢劫罪共同犯罪
 C:甲以抢夺罪论处,乙以抢劫罪论处
 D:甲乙均以抢劫罪论处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AC
【解析】首先,甲乙构成抢夺罪的共同犯罪。其次,乙转化为抢劫,而甲对此不知,不转化为抢劫,因此二者不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甲仍以抢夺罪论处。
14
  甲乙丙商议教训丁。三人来到丁家,甲在门外望风,乙丙进入殴打丁,丁拿起菜刀激烈反抗,乙丙非常气愤便一起用板凳将丁拍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题
 A:甲乙丙属于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丙属于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

 C:甲以故意伤害罪论处,乙丙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D:甲以故意伤害罪论处,乙丙以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论处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AC
【解析】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甲乙丙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甲以故意伤害罪论处,乙丙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15
  属于想像竞合犯的情形有(  )
多选题
 A:窃取古墓葬的
 B:窃取数额较大、正在使用中的通讯设备的
 C:缴纳10万元税款后,又一次性假报出口骗取20万元退税款的
 D:对正在执行公务的公务员实施暴力,致其轻伤的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BCD
【解析】A项属于法条竞合,触犯盗窃罪和盗窃古墓葬罪,适用特殊法。BCD项都是想像竞合,B项触犯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项触犯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D项触犯妨害公务罪和故意伤害罪。
16
  下列情形不实行数罪并罚的有(  )
多选题
 A:在运送他人偷越国境时暴力抗拒检查的
 B:在走私普通货物过程中暴力抗拒缉私的

 C:法官受贿并枉法裁判的
 D:甲既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又向国家机关行贿的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AC
【解析】A项,将妨害公务作为加重处罚情节。B项,数罪并罚。如果是针对走私,则将妨害公务作为走私犯罪的加重处罚情节。C项,从一重罪处罚。D项,两个行为,两个对象,定两罪:行贿罪和对单位行贿罪。
17
  甲为了杀死乙,点燃乙家,结果烧死了乙和乙的妻子。甲的行为属于(  )
多选题
 A:想像竞合犯
 B:打击错误

 C:触犯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D:只需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AD
【解析】由于是一个行为造成两个结果,属于想像竞合。想象竞合,只需以一罪论处,而不应数罪并罚。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甲乙 将某饭店老板丙至地下室,对丙说:赶快给你家人打电话,说你被了,不给钱,就一直关你到死!丙不从,甲乙便不放丙回家。持续三天,丙只好答应,便给丁打电话:我现在被人了,你赶紧拿5万元现金放到人民公园的小桥下。丁不愿给钱,丙非常生气:我送你有一百万,你竟然为了5万元不管我死活。你如果不拿钱,我就将你的裸体照发到网上!丁无奈只好拿着五万元来到公园寻小桥。游客戊看丁怀揣提包在东张西望,便尾随丁,看到丁将一包东西埋在小桥下。等丁离去,戊上前挖出,打开发现是5万元现金,便据为己有。甲赶来取钱,没有发现钱,便告知看守丙的乙:没有到钱,被丙耍了!乙很生气:看我怎么收拾他!说着便将丙打成重伤。请根据以上案情回答19-20题。
18
  对甲乙的认定,说法正确的是(  )
不定项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构成罪的共同犯罪
 C:甲乙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同犯罪
 D: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BD
【解析】甲乙丙,让丙告诉家人自己被,甲乙就构成罪,而非抢劫罪。甲乙非法拘禁了丙,但拘禁行为被罪吸收。甲乙在过程中,故意伤害被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
19
  关于丙对丁的行为,认定正确的是(  )
不定项
 A:属于民事纠纷
 B:属于行使正当权利
 C:属于罪
 D:属于紧急避险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C
【解析】丙的行为符合罪的构成要件,属于罪,也不是单纯的民事纠纷,也不是在行使正当权利,更不是刑法上的紧急避险。
20
  戊的行为属于(  )
不定项
 A:侵占埋藏物,构成侵占罪
 B 侵占遗忘物,构成侵占罪
 C:盗窃罪
 D:无罪
 
A B C D
 您的答案是:
 此题解析
解析
 【答案】C
【解析】丁的 财物是有意埋藏的,不是刑法上的埋藏物。戊不构成侵占罪,而构成盗窃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