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
……………………………………………………………最新资料推荐…………………………………………………
六年级下册古诗
目录
1.寒食(唐)韩翃
2.寒食寄京师诸弟(唐)韦应物
3.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5.中秋对月(唐)曹松
6.长歌行
7.劝学(唐)孟郊
8.马诗(唐)李贺
9.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10.石灰吟(明)于谦
11.咏煤炭(明)于谦
12.竹石(清)郑燮
13.题游侠图(清)郑燮
14.采薇(节选)《诗经·小雅》
15.春夜喜雨(唐)杜甫
16.小雨(宋)杨万里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19.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20.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2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2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2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
24.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1.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2)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
以称寒食。
(3)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4)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5)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
(6)五侯: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诗文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
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声韵分析
这首诗押下平“六麻”韵,韵字为:花、斜、家。
这是一首平起的七言绝句。第一句中的入声字“不”需读得短而重,起到强调的作用,“飞花”二字要拖长读,想象春日落花翻飞的美好景象;诵读第二句时语调舒缓,表现出东风拂柳的美丽画面,韵字“斜”应读xiá;第三句中“日”“蜡烛”几个入声字重读,体会作者讽刺的意味;第四句语调较平,“轻烟”读长,想象轻烟飘散的画面,突显诗人心中愤慨而无奈的情感。
2.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寒食节是几月几日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释
(1)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2)空斋:空荡的书斋。
(3)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4)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
译文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诗文赏析
诗人首句写景,突出一个“冷”字,令人倍感萧索与凄冷。次句还是写景,关键在一个“独”字,令人振奋愉
悦的景象。第三句直抒胸臆,既点题,又说明了前两句诗人倍感冷寂孤独的原因,还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结句的想象中的情景。结句运用联想,又是写景,诗人宕开诗笔,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由人及物,融情于景,更烘托出诗人到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之情。情景交融。
声韵分析
3.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1)迢迢:遥远的样子。
(2)皎皎:明亮的样子。
(3)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4)擢(zhuó):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
(5)札(zhá)札:象声词,机织声。
(6)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
(7)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8)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9)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
(10)一水:指银河。
(11)脉(mò)脉:含情相视的样子。
译文
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诗文赏析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
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声韵分析
这首诗押上声韵,韵字为:女、杼、雨、许、语。
整首诗的情感细腻、忧伤,诵读时注意其中的变化。第一句要读得悠长,表现牛郎织女相距之遥远;第三、四句中的“擢”“札札”都是入声字,读短促,想象织女织布时的姿态;第五、六句中的“日”“不”“泣”是入声字,读短促,体会织女终日织布却不能成匹的伤感;第七、八句中的“复”是入声字,要读得短促、有力,表达出对分离的控诉;第九、十句中的“一”“脉”“不”“得”是入声字,这几个入声字连续使用,应读出哽咽、悲伤之感。
4.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
(2)中庭:庭院中。
(3)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4)鸦:鸦雀。
(5)冷露:秋天的露水。
(6)尽:都。
(7)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8)落:在,到。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诗文赏析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声韵分析
这首诗押下平“六麻”韵,韵字为:鸦、花、家。
这是一首平起的七言绝句。第一句中的“百”是入声字,读短促,想象月光照耀下的庭院,地面似乎都成了白的景象;第二句中的“无声”二字要读低沉,表现出露水无声无息、慢慢浸润桂花的场景,“湿”是入声字,读短促,读出突然发现桂花已经湿透的感觉;第三句的“月”是入声字,强调这是十五月圆之夜;第四句中的“不”“落”两个入声字,读短促,并且注意这里的“思”字要读s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