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知识3
戏曲音乐知识3
5、梆子腔
梆子腔一词,初见于清代康熙(1662~1723)年间刘廷玑所著《在园杂志》一书。据此,梆子腔已有远久的历史。梆子腔出于陕西同州(即今之大荔县)一带,故名同州梆子,又名秦腔、陕西梆子。因伴奏乐队使用两根长20厘米的枣木梆相击出声,以增强唱腔的节奏性而得名。它是在陕西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吸收古典戏曲声腔、金元时期的“弦索腔”而逐渐形成。
梆子腔是继高腔、昆腔曲牌体之后最早出现的板腔体戏曲声腔。许多后起的戏曲声腔,大都受到梆子腔的影响。板腔体的西皮腔、二黄腔之所以达到较高的艺术成就,是与师承梆子腔分不开的。流行于东北、华北广大地区的评剧,不仅受梆子腔的板腔结构影响,甚至直接采用梆子腔的某些板式。梆子腔传播很广,变体繁多,如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即豫剧)、山西梆子(晋剧)、山东梆子等。在流传过程中,受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各具特。但在唱腔结构和音乐风格上仍有许多明显的共同特点,可归纳为:
①唱腔比较刚劲、豪放、开朗、粗犷,旦腔则比较婉转、圆润、优美、质朴。
②除自由节奏的散板之外,许多板式是眼起板落,即每句唱腔的第1字起于眼上或消板上,而最后1字落于板上。
③大多以各种型号的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以木梆击节拍。
④唱腔与伴奏的结合上大体是每段唱腔之前有个长短不一的引奏,句间句中有过门,过门常常模拟唱腔的旋律。托奏常用随腔加花的方式,在紧拉慢唱时托奏与唱腔有时形成支声复调的关系。
⑤各剧种唱腔的板式名称虽不同,但不外乎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无板无眼4种节拍形式。
各个板式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根据不同剧目、人物、唱词、思想情绪而选用不同的板式,依照一定的程式,组成一个剧目的唱腔音乐,这种唱腔有变化有发展,但又和传统唱腔一脉相承。
梆子腔的音阶调式组织在各剧种唱腔中相当复杂。以秦腔而言,就有“欢音”(“花音”、“硬音”)与“苦音”(“哭音”、“软音”)两种不同音阶的唱腔。其主音若为□,工尺谱为“合”,现代唱作sol。欢音音阶为:□□□□□□↑□□;苦音音阶为:□□↓□□□□□□;苦音音阶中的↓si接近于平均律的□i(□),fa略高但接近于平均律的本位fa(□)。由于两者的音阶不同,故旋律中强调的音也不同。欢音强调sol、mi、la3个音;苦音强调sol、fa、↓si3个音。再如豫剧唱腔,有豫东调和豫西调之分。豫东调称为“上五音”,其音阶为:□□□□↑□□,徵调式;豫西调称为“下五音”,其音阶为:□□□□□□,宫调式。
6、皮黄腔
继高腔、昆腔、梆子腔之后出现的重要的板腔体戏曲声腔,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
关于二黄腔的来源,众说纷纭,如:出自湖北黄陂、黄冈;产于安徽之安庆;因双笛托腔而得名;由四平调发展而成;由江西宜黄腔讹传为二黄腔;等等,至今尚无定论。西皮腔的来源,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说法,但近世公认,西皮腔是由陕西秦腔演变而成。秦腔传至湖北先为襄阳腔,后为西皮腔。若以秦腔与西皮腔作音乐比较,即可证实这点。
皮黄腔流布很广,除遍及全国的京剧之外,黄腔湖北、湖南、河南、广东等地的汉剧,湖南的湘剧、辰河戏、荆河戏、巴陵戏、祁剧、常德汉剧,广西的桂剧,广东的粤剧,四川的川剧,安徽的徽剧,浙江的婺剧,江西的赣剧、宜黄戏、信河班,云南的滇剧,均以皮黄腔作为重要的声腔。
西皮和二黄,各有多种不同表现功能的板式,各自形成一套板腔系统。其明显的共同特点是:
①各板式的基本调式相同。西皮的生腔是宫调式,旦腔是徵调式;二黄的生腔是商调式,旦腔是徵调式。
②各板式旋律起伏线和骨干音基本相同或大同小异。
③各板式每句唱腔的基本幅度大体相同。以京剧而言,不论生腔或旦腔,也不论上句或下句,其基本句幅,西皮是6板半(占7小节);二黄则分起句12板,平句5板,落句12板。
④同腔各板式每句唱词的第一字和最末一字,其起腔落腔位置相同,如西皮是眼起板落,二黄则是板起板落。
⑤各板式(单句体的导板、回龙除外)均以上下两句构成一个基本段式,根据唱词句数的多寡和唱词内容的变化,作循环式的变化反复。这些共同点,不论哪一剧种的皮黄腔,均基本相同。板式虽多,但不外乎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无板无眼4种板眼形式。然而,汉剧旦腔的二黄和反二黄慢板,常德汉剧南路生腔、旦腔眼,却是□拍的一板三眼,板距甚宽,旋律丰富,节奏复杂多变。
皮黄腔的唱腔按行当分为生腔(包括老生、老旦、净角、武小生)和旦腔(包括青衣、花旦、文小生)两大类,从性别、气质、音乐风格予以区别,这是戏曲音乐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以京剧为例,西皮生腔和旦腔,其同名板式的句式结构、句式幅度、唱词字位、起腔落腔、京胡定弦、引奏过门等方面,均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在于调式、音区、旋律3方面。一般来讲,旦腔比生腔高5度,由于生腔与旦腔的基本调式不同,音区不同,故两者旋律活动范围、常用乐汇、旋律格调的差异,十分明显。生腔比较刚直、简练;旦腔比较柔和、细腻。京剧的二黄腔发展也很完备,亦分为生腔和旦腔两大类,各有一套不同的板式:导板、回龙、原板、慢板、眼、散板、摇板等。传统二黄腔没有二六、流水、快板。现代京剧仿效西皮二六、流水、快板的节奏特点,新创了二黄二六、二黄流水、二黄快板。传统西皮没有回龙。现代京剧亦仿效二黄回龙,创造了西皮回龙,用于导板之后。由二黄腔派生演变出来的
反二黄,同样有一套与二黄结构相同的板式,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宫调和旋律。
皮黄腔在流传过程中,因各地方言的字音、语调、语势的不同,而引起旋律音调、唱腔结构幅度的变化,加上丝弦和打击乐器、伴奏引子和过门、演唱演奏风格的差异,致使皮黄腔地方化、多样化,表现出皮黄腔整体的丰富性。
7、滩簧腔
滩簧源出于明代的说书,故有“南调”与“弹黄调”之称。滩簧腔原为说唱音乐,逐渐发展成戏曲艺术,流传于江苏、浙江一带。现名苏剧(苏州滩簧)、锡剧(常锡滩簧)、沪剧(本滩或申曲)、甬剧(宁波滩簧)、姚剧(余姚滩簧)等均属滩簧剧种。
滩簧剧种的音乐,以滩簧腔为主兼有多种不同地区的民歌小调。
各剧种“滩簧”的音乐风格各有特。这是因为地方语言及当地民间音乐影响所致。为适应剧情发展的需要,滩簧腔逐渐演变成“起平落”的结构形式。即唱段开始的起腔与结尾的落腔(或称甩腔)用丝弦伴奏,中间部分则是“平板”,不用丝弦只击板鼓的清唱。
滩簧剧种的乐队以二胡为主,配以琵琶、三弦等乐器,很少使用打击乐,风格特与江南丝竹相近。
流行甚广的越剧和评剧的唱腔,亦属板腔体。但其音乐的来源,却不是传统声腔而是民间音乐。越剧是在浙江嵊县民歌的基础上吸收湖州一带的说唱音乐而形成“吟吓调”,再演变成“的笃板”,遂成板腔体音乐。评剧(蹦蹦戏)的音乐是在河北对口莲花落(十不闲)和唐山落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板腔体音乐。它们都是运用板腔体原则而发展起来的板腔体音乐类型。
四、戏曲音乐的主要特征
中国戏曲音乐起源于民间,经过长期演变而逐步形成。演员和乐师是戏曲音乐的继承者,又是创造者;是编曲者,又是演唱演奏者;是第一度创造者,又是第二度再创造者。历史上虽有过极少数的专业戏曲音乐家,但师徒相承,口传心授,集体口头创作是主要的普遍的创作方法,不同于欧洲专业作曲家创作的歌剧。因而,中国戏曲音乐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其主要表现为:
1、传统戏曲声腔既有明显的共同特点,又呈现出地方剧种风格的多样性。如川剧高腔既保
存了传统高腔帮腔、曲牌体、说唱性与歌唱性相结合的特点,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如全部使用四川方言,发展了帮腔的形式,加入了复杂多变的川剧锣鼓,创造了独特的“一字板”等。因此,它大不同于赣剧、徽剧、婺剧、湘剧中的高腔。以湖南高腔而言,就有湘剧高腔、祁剧高腔、常德汉剧高腔、辰河戏高腔4大流派,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地方风格。
2、各戏曲剧种的音乐风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不断地吸收融化其他音乐成份,从而得到丰富、发展和变化。越剧主要的唱腔是尺调、四工调、弦下调,优美流畅,宜于表现温和细腻的感情;为了表现戏剧的矛盾冲突和剧中人物激昂慷慨的情绪,吸收运用了绍剧的“二凡”、“流水”,使之逐渐成为越剧的唱腔。豫剧除将豫东调、豫西调融为一体外,还变化地运用了河南曲子、河南坠子、越调及京韵大鼓、河北梆子等戏曲、曲艺的音乐成份,却又保持了豫剧的音乐风格,丰富了唱腔的表现力。
3、中国戏曲音乐的创作和演唱演奏,既具有广泛的众性,又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戏曲音乐是众多不知名的艺人选择、加工、提炼、创造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广泛的众性。但就其唱腔和伴奏的旋律、演唱演奏的技巧而言,又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如由某一简单的曲调,发展成具有各种板式、分别生腔和旦腔的成套的板腔体系,它就包括多种旋律发展手法:节奏的
变化,宫调的转换,旋律的扩充与紧缩,加花与减繁,字位的移前或挪后……等等。曲牌体的戏曲音乐,则包括选择曲牌,如何连接,如何从几个曲牌中择其风格相近、气质相符的唱句重新组成曲牌──“集曲”。如何使用1个曲牌变化地演唱不同情绪、不同字数的唱词……等等。不同剧种的艺人,都有一套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是一部尚未成书的、具有民族特性的、专业性很强的中国戏曲音乐作曲法。
4、戏曲音乐既有程式性,又能灵活运用,创造出新。程式一词用于戏曲音乐,是指板式和曲牌的基本结构、腔格、衔接、组合、伴奏与唱腔的结合方式、伴奏的引奏、过门、垫头的部位及其惯用乐句、乐汇,以及锣鼓经、丝弦唢呐曲牌的习惯运用方法等等。这一套包括唱腔旋律、结构、幅度、字位、节奏的规格,以及伴奏音乐如何与歌唱、表演、舞蹈相配合的方法,是经过长期艺术实践代代相传而形成的。它已在艺人和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艺术欣赏习惯。有修养的演员和乐师,均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本剧种的各种程式。但又不拘泥于程式。“死曲活唱,硬弦软用”,就是对程式灵活运用的概括。许多流传久远,达到家喻户晓的优秀唱腔,都是传统程式变化运用的结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