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声腔及剧种
戏曲的声腔及剧种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大声腔及剧种
2.了解剧种与地域文化
3.了解剧种唱腔与方言语音
【教学过程】
作品鉴赏
1.冷清清潘郎今何在——川剧《秋江》选段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秋江》是川剧著名折子戏。此折戏中以桨代舟的表演是戏曲舞台表演虚拟手法的实例。帮腔和打击乐伴奏是川剧高腔的音乐特点。
书生潘必正赴临安考试,倾心于他的陈妙常追至秋江渡口雇舟追赶。老翁一边驾舟追赶一边与陈妙常打趣。
教师提问:川剧在表演与音乐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
2.孙玉姣坐草堂双眉愁锁——桂剧《拾玉镯》选段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拾玉镯》是桂剧常演剧目之一。所选唱段以其特有的声腔配合着虚拟性的表演,刻画出孙玉姣天真、活泼的性格。
农家女孙玉姣在门前喂鸡、刺绣,恰逢少年傅朋路过,两人一见钟情。经傅朋遗,孙玉姣拾,两人终托媒定亲。
教师提问:桂剧在表演与音乐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广西地方传统戏剧,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声调优美,抑扬有致的桂剧。桂剧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
3.快与我父伸屈冤——蒲剧《藏舟》选段
生欣赏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蒲剧亦称山西南路子。所选唱段《快与我父伸屈冤》是旦角胡莲遇到小生田玉川后,向其述说父亲被打死的过程时所唱。唱腔高亢激越地表现了她内心的悲愤。
教师提问蒲剧表演与音乐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擅长于表现慷慨悲壮的历史题材故事。音乐和表演艺术传统深厚,尤以要帽翅、翎子、甩发等特技见长。
、知识讲解
1.四大声腔及剧种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剧种,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黄腔教师结合多媒体图片和影片讲解。
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盛行“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今日中国绝大多数的地方戏曲分别隶属于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调等四个声腔系统。四大声腔之外,流行于京津冀及东北地区的评剧和流行于江浙和上海的越剧,以及在安徽发展起来的黄梅戏,都是跨省区流行并具有全国影响的戏曲剧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15年8月31日,全国共有348个剧种。伴随21世纪初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普及,戏曲剧种的保护逐渐得到重视,昆曲、京剧、粤剧、藏戏均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剧种与地域文化
戏曲剧种既是独特的戏曲现象,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现象。戏曲的声腔和剧种最初都出现于某一具体的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它们形成以后的流布地区虽然有大有小,但仍与形成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原名昆山腔的昆曲在江苏的昆山形成以后,曾在明清时期流行南北各地,但其音乐和艺术风格一直具有以江浙为中心的江南文化的特征;流行于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及香港地区的粤剧,则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藏戏是西藏、青海等藏族文化区域的重要象征。
教师提问剧种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学生派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3.剧种唱腔与方言语音
学生交流讨论概括剧种唱腔与方言语音的关联,并由教师总结:
形成于不同地域的声腔的唱腔最初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演唱。虽然不同的戏曲声腔、剧种的舞台语音与方言已不能完全等同,但两者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剧种唱腔的演唱语音,来源于剧种形成及流行地的方言语音。如:秦腔的演唱语音及念白,来源于其形成地,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地区的方言;川剧的演唱语音和念白,则来源于其流行地方言,西南官话的四川话;京剧的演唱语音稍复杂,它有“湖广音”和“京音”两种语音,前者与其唱腔西皮、二黄腔的形成地湖北有关,后者则来源于北京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