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蛙养殖技术
池塘蛙养殖技术
作者:徐鹏飞
来源:《科学种养》2010年第09
        近年来,广东省潮州地区发展池塘鱼蛙生态养殖,即在池塘养鱼的基础上,在池塘中架设网箱养殖牛蛙,建立鱼蛙共生系统,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一、鱼类放养技术
        池塘鱼类的放养与管理依照常规池塘养鱼高产技术进行,根据池塘条件确定养殖鱼类品种,实行多品种(主要有鲤鱼、鲢鱼、鲫鱼、草鱼、鲻鱼等)合理密养,轮捕轮放,科学投喂,定期注换新水和进行药物消毒。塘内适当栽植水草如水花生、水浮莲、轮叶黑藻等,水草面积约占池塘面积20%~30%。池塘周围宜种些绿蔓藤作物如南瓜、丝瓜、扁豆等,以起到遮阳降温作用。
        二、蛙类养殖技术
        1. 网箱结构与设置。养蛙网箱为敞开式,用无节聚乙烯网片加工而成。育苗网箱规格为6×3×1.4米和12×4×1.4,成蛙网箱规格为8×3×1.4米、6×3×1.4米及12×4×
1.4米。选择交通方便、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水体透明度在30~50厘米的水域设置网箱,网箱为固定式,用木条或竹竿扎成长方形框架。箱体入水深度60~70厘米,露出水面70~80厘米(孵化网箱入水深度为50厘米左右)。一般每8~10个网箱用粗尼龙绳连成一排,两端用石块或铁锚固定。箱距5~10,排距20~30米。网箱长边垂直于水流方向,这样有利于水体交换。育苗箱在蝌蚪变态期间以及成蛙网箱内应设置栖息台(兼作饲料台),在网箱上方距水面1.5米处应搭设遮阳网。
        2. 网箱培育蝌蚪。网箱放养蝌蚪前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并仔细检查是否破损。池塘网箱养蛙的生态条件明显优于土池养蛙,溶解氧和浮游生物较为丰富,放养密度可以适当增加,一般每平方米放养蝌蚪150~200,且一次放足,并要求蝌蚪规格整齐、健康无外伤。蝌蚪入箱后第二天开始投喂,饲料品种与水池养殖的相同,每日投喂2,并根据池塘水质、气候、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蝌蚪生长的前期、中期采用全箱泼洒的方式投喂,蝌蚪变态期逐渐改为定点投喂和饲料台上投喂的方式。蝌蚪变态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葡萄糖、免疫多糖等,以预防营养缺乏性烂皮病的发生。
        3. 网箱成蛙养殖。以养殖草鱼为主的池塘,设置网箱的面积应控制在池塘总面积的5%
;以养殖罗非鱼、胡子鲶的池塘,设置网箱的面积为池塘总面积的10%左右。当幼蛙体重达到3克以上便可转入成蛙网箱养殖,并用0.05%食盐溶液对幼蛙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60~80/2。投喂坚持四定原则,重点掌握合理的投饵量,日投喂量为蛙体重的30%左右,一般以1~2牛蛙养殖小时内吃完为宜。每天投喂2次。
        三、日常管理
        养殖期间要加强管理,勤巡视,观察天气和牛蛙摄食的变化情况;勤清洗网箱,由于杂藻附生、有机物附着易造成网目的堵塞,影响水体交换,不利于箱内污物排除和天然饵料的补给。也可在网箱中混养鲤、鲫、鲻等杂食鱼类,以起到清污作用(育苗网箱不能放鱼)。同时,经常检查网箱是否牢固、有无破损等,避免逃蛙事故发生。
        大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应对网箱进行检查,确保牢固。水位变动剧烈时要随时调整网箱抛锚绳索,以免发生拔桩、逃箱事故。鱼塘进排水用40~80目筛绢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入塘。平时要清除水蛇、泥鳅、黄鳝、水老鼠等敌害,对大型鸟类也要严加防范,以免鱼蛙遭殃。
        四、成蛙捕捞
        池塘网箱养殖牛蛙,一般经3~4个月的养殖,个体重达300克以上时,即可捕捞上市,个体较小的可继续留箱养殖。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海县桃源南路3474204 邮编:31560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