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观念差异及影响因素
管理社区
数码世界 P.240时间观念差异及影响因素  付玉  湖北大学心理学系
摘要:时间观念存在跨文化差异,也会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本文以非洲,日本和美国三个国家为例,通过差异对比进而探究时间观念影响因素,并提出意见及建议,希望提高人们的时间观念,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时间观念  差异  传统文化  经济条件  思维方式
一、差异对比——以非洲、日本、美国为例
与非洲国家相比,非洲人基本不会在约定时间到达,一般迟到“五分钟”“十分钟”甚至“二十五分钟”仍然习以为常,不紧不慢,不会为自己的迟到行为感到不适。他们会把“不要紧,慢慢来”这类话常挂在嘴边。而且在非洲国家,迟到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都属于正常现象。与非洲国家相较,中国人守时观念显然较强,我们通常会为自己的不准时行为感到内疚和自责。非洲人经常把时间与农事、天象联系在一起。他们会根据具体事件表示抽象的时间。这也与非洲国家交通方式较为落后密切相关,他们交通工具落后,交通状况较差,这些都会破坏行程,打破约定时间。
中国与日本相比,在中国文化进入日本之前,日本一直遵循“线性时间观念”,认为时间一去不复返,他们
珍惜时间。尤其在明治时期,由于近代工厂的设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在日本社会中广泛应用。学校也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守时意识,守时意识在日本很快发展盛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现代科技对于精密性以及效率的高度要求和极度重视,使得日本人的时间意识进一步得到加强,记号时间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30年代左右收音机播报时间精确到秒,让日本人记号时间观念更强。日本人会严格按照日程计划来做事。突如其来的事情不管重要程度如何,他们都会按照原计划行动,不会轻易改变做事顺序,也不会轻易破坏跟别人的约定。
与美国相比,他们认为“人性本恶”,认为回归追忆过去就相当于走向“原罪”,他们更反感别人称他们“old people”,
“old”可能意味着“没用和过时”,他们更加倾向于着眼未来,相信经过自己不断努力,美好未来可期。而东方人会把“老”视为尊敬。在美国,走亲访友也是要预约的,约会一般也要定好开始和结束时间。美国人一般不会花时间去闲谈,而中国人却会花时间闲聊以此来巩固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而西方国家的地址是从门牌号、街道、区、城市、省份,再到国家,日期是先写日,再写月,最后写年。可以看出他们会优先写较近的信息,英语句子书写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就可见一斑,他们认为开头是很重要的。
二、影响因素
1.传统文化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就能看出,我们认同人性本善,一切都要回归过去,回归传统,大力号召“守得初心,方得始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最初的善。我们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主张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不断积累,逐步为成功奠定基础。而西方国家主张“性本恶”,认为回归过去就相当于走向“原罪”,他们更加倾向于着眼未来,相信自己刻苦努力,未来会变得更加美好。他们能更好地把握当下,着眼于此刻要做的事。
2.经济条件
中国近代时期被压迫、被殖民,经济发展状况受到限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我们的时间观念和发达国家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人会和好友约好时间聚在一起闲聊,而这种行为在西方国家会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就可见一斑,农村地区大多数会以24节气的习惯来计时。对他们而言,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和双休日意义不大,他们的时间观念和生活节奏不同于在城市生活的人。与中国相似,非洲国家也是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经常把时间与农事和天象联系在一起。他们会根据具体事件来表示抽象的时间。如此缓慢经济发展条件下,交通条件落后,人们生活节奏较慢。而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钟表、收音机出现较早,近代化进程出现较早,工业化无疑给人们的时间观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3.时间序列观
中国人在书写时间和地址时就能看出。时间是按照年月日的顺序,地址是从国家到省份,城市、区域、街道、门牌号的顺序,从大到小,注重整个过程,试想寄信时我们确实要一步一步按照这个顺序,所以中国人做事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西方国家的地址是从门牌号、街道、区、城市、省份,再到国家,日期是先写日,再写月,最后写年。他们注重开头,看重事情的开始。
4.观念差异
存在圆形时间观念和线形时间观念两种。圆形时间观念是指宇宙中,万事万物始于“道”,经过生长变化之后又重新回归于道,是一种循环不已,不断轮回的时间意识。这种时间观念让人觉得时间充裕,失去的时间是可以补回的。人们形成一种不紧不慢的做事方式。圆形时间观念在中国,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线性时间观念被认为具有单一性和不可回复性,它不可以重复出现,反映事物不断更新、延展、变化的过程,未来不断走向现在,现在不断走向过去,过去不断走向更远的过去,方向是唯一的、不可颠倒的。提醒人们注重现在和未来,好好把握机遇和时间。线性时间观念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较为常见。
5.思维方式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
关于准时,每个国家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宗教信仰、语言风格上的差异,都会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如果我们十点钟要参加一个聚会,那么十点到达被称为“准时”,这很符合常理。但在很多国家,对“准时”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在英国和北美,正式场合应该准时到达,最多不能超过规定时间5分钟,在阿拉伯国家迟到15分钟仍属于正常现象,而在非洲,迟到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他们也不觉得奇怪。
6.计时方式
单向计时制把时间视作一条直线,可以分割成几段,是不可重复的。单向计时制倾向于短期计划,一个时间段只能做一件事,但是多向计时制将时间看成分散的、灵活的,一个时间段可以同时做多件事情。其计划性较差,做事情时很容易被其他事情扰乱。中国人采用多向计时制,做事情的时间很模糊,如“一炷香的功夫”“掌灯时分”都反映出这种模糊的时间观念;在社交活动中也较少提前预约;售货员可以一边结账,一边取出货物给第二个顾客看。西方人采用单向计时制,他们在特定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如果计划的时间结束,即使没有完成,也必须进行下一阶段的安排,很讲究计划性和周密性。在美国,走亲访友也是要预约的,约会一般也要定好开始及结束时间。美国人一般不会花时间去闲谈,而中国人却会花时间闲聊以此来巩固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
三、总结及建议
以中国与非洲,日本和美国时间观念的对比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时间观念上差异较大。这与传统文化,经济条件,时间序列观,观念差异,思维方式及计时方式等因素有关。时间观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由小及大。首先,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时间观念。只有互相了解、换位思考,不同国家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合作交流。第二,理解和包容。各个国家的时间观念差异有着历史和文化渊源,我们应充分尊重。在合作过程中,包容因时间观念差异而形成的不同言行和举止。第三,我们要提高自身时间观念意识,能够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各项任务。在生活中,要有计划和目标,养成良好习惯,避免形成“拖延症”。第四,从生活中小事做起,培养良好时间观念。通过定闹钟,设置备忘录,制定计划和目标等方式提高守时意识,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
参考文献
[1]白玉兰.中日时间观念的差异及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31(12):110-114.
[2]常俊霞.中非跨文化交际中时间观念的差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7):48-49.
[3]葛志宏.东西方时间观念的跨文化比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24(4):101-104.
[4]唐智霞.中西方时间观念的跨文化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0(5):33-35.
[5]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J].学术研究,2008(7):36-4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