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动荡多变下中国外交应坚持“三不”原则
当代世界2012.4 CONTEMPORARY WORLD
52国际形势动荡多变下
中国外交应坚持“三不”原则
■  吴兴唐/文中国外交“三不”原则是指“不
干涉内政、不结盟、不当超级
大国”。“三不”是中国几十年来实行
的外交基本原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和
平外交政策的主要体现,也是推动构
建“和谐世界”的前提因素。在国际
形势动荡多变和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
很大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
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加积极主动作用
的现今,是坚持还是要修改甚至放弃
“三不”原则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反对
西方“新干涉主义”和
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有力武器
“三不”原则中,“不干涉内政”
为最重要。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
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内容,
是《联合国宪章》所规定了的,也是
被普遍承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1965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各
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
护宣言》,对不干涉内政作了详细规
定。美国及西方国家往往引用联大
2005年一个文件中的“保护的责任”
条款,进行“人道主义干预”。美国
及西方国家任意确定“保护的标准”,
为武力干涉别国内政寻借口。国际
社会应明确驳斥和剥夺这种借口。
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互不干涉内政是其核心内容。中
国还主张,以《联合国宪章》基本准
则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二次大
战之后,出现过许多关于国际关系的
理论,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
住历史考验的。以互不干涉内政为核
心内容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是中国
和国际社会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的有力武器。
“人权高于主权”和“人道主义
干预”是美国“新干涉主义”的理论
基础。在“人道主义干预”旗号下,
美国和北约先后发动科索沃战争、伊
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科索沃战
争和伊拉克战争是抛开联合国发动
的“非法”战争。而利比亚战争则是
滥用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披上了
一件武装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合法
外衣”。不管有没有“合法外衣”,美
国和西方国家将继续对其他国家进行
“人道主义干预”。
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
挑动“”,也是打着“人权
高于主权”的旗号,肆意干涉别国内
政,推翻现政权。对美国的这种“新
干涉主义”要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和
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投否决票和反
对票,也是基于“不干涉内政”的理念。
有人依据中国国力强盛,国家利益已
遍及世界各地,全球性问题突出,要
求各大国共同讨论解决,以及中国公
民海外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
提出中国外交要主动介入全球事务,
改变“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同时,
西方时而攻击中国“不干涉内政”为
“不人道”;时而又以“外界期盼中国
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角”为诱
惑,“要求北京修改其延续数十年的
‘不干涉他国内政’政策”。对此中国
应提高警觉。
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还可
以从国家安全方面来考量。美国一直
怀有对中国西化分化图谋,2011年
以来不断鼓吹把“阿拉伯之春”引向
俄中等国。在涉及台独、藏独、疆独
等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以及在所谓“侵
犯人权”等问题上,美国和西方国家
一直在试图冲破中国“不干涉内政”
的底线。一旦这条底线被超越,将直
接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在当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情况
下,中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旗帜鲜明地坚持和维护国
家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坚
决反对美国和西方国家以“人道主义
干预”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
义行径。中国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
展道路》白皮书指出:“尊重各国人
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
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反对以大
五项基本原则欺小、以强凌弱,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
焦点透视Seeng through the focus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4
CONTEMPORARY WORLD
53
当代
世界
“不结盟”政策为中国在全球纵横捭阖创造了条件
“不结盟”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也是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有人提出改变“不结盟”政策的理由是国际形势的发展要求中国重新审视“不结盟”政策,面对西方大国“抱团结盟”及美国在亚洲组成“临时联盟”对付中国,中国不能在世情险恶的情况下成为“孤家寡人”。
同谁结盟?议论最多的是同俄罗斯。但是“中俄结盟”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中俄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共同利益诉求和关注,但中俄不可能形成“全球联盟”。理由很简单。结成“中俄联盟”必然会形成同“西方联盟”相对抗,而中俄都不愿意同西方搞对抗。中俄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广泛的合作,但中俄的国际合作不能被认为是以反对西方为主旨的“结盟”。2001年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认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是两国新型关系的基础。早在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初期,就有人提出“中俄结盟”问题。事实已经证明,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现在俄中在叙利亚问题上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投了否决票,于是“中俄结盟”议论又起。这同样是一种误读。中俄在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协商与合作,同
时在处理方式上又各自保持灵活性和自主性。这符合中俄双方的利益,也有利于国际和地区问题通过和平协商得到政治解决。
中国主张在国际上广交朋友,什么样的朋友都要交。特别是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有良好的关系与密切的合作。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在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国际关系
民主化方面,以及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有共同的关切和密切的协商与合作。而且这种合作形式灵活多样,既有双边的,也有多边的,还表现在G20这样的国际论坛上。但这种合作并不是“结盟”关系。
中国同包含西方大国、欧盟和新兴大国都有名称不同的“战略伙伴关系”。当前要做的是,应同俄罗斯及其他大国深化“战略伙伴关系”,使其机制化。同时,在多极化发展形势下,运用和发展如中美俄、中美日、中美欧“大三角”关系也十分重要。大国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共同谋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1984年之后的几年中,一再强调中国的独立自主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1984年10月他同缅甸总理谈话中说:“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88年10月,在会见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时说:“过去的国际政治是霸权主义、集团政治,实践证明行不通。”
“不做超级大国”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近来,对国际格局多极化有诸多议论。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多极化停滞论”,认为“多极化”历史使命已近尾声,进入停滞,替代“多极化”的是G2,即中美共同领导世界;“国际格局向两极化转变论”,认为中美两国GDP 将同时拉大与其他大国的绝对差距,使国际格局向两极化转变
的可能性在增加;“两超多强论”,认为国际格局已形成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同其他大国共处。为什么非要在中国头上扣上“超级大国”的帽子呢?无非是“GDP 崇拜”的折射。“超级大国”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实力及“争霸”因素的综合考量而确定和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最早提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概念的是在战后冷战初期的西德总理阿登纳。“超级大国”的概念是同这个国家搞“霸权主义”,或者在全球“争夺霸权”联系在一起的。冷战时期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在全世界“争夺霸权”。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奉行“霸权主义”的“唯一超级大国”。如果有一天,衰落了的美国不再搞“霸权主义”了,就不能称美国为“超级大国”。同样有一天,中国的经济实力超过美国为世界第一,但中国不搞“霸权主义”,也就不能称中国为“超级大国”。也就是从这种观点出发,中国因而向全世界承诺“永不称霸”和“永不做超级大国”。早在1978年11月,在访问新加坡时就向世界庄严宣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在世界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同时一再郑重声明,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盛起来也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侵略、干涉、控制、威胁、颠覆其他国家的超级大国。”20年前,邓
小平在南巡讲话时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作者系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银萍)
焦点透视
Seeng through the focus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