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彪西钢琴作品《金鱼》
作者:***
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06期
摘要: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印象主义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金鱼》是其意象集中的第六首,《金鱼》里表现的光影,和声调性的运用皆是对古典浪漫派的挑战。本文对《金鱼》进行分析和研究,挖掘其音乐美学思想,音乐意境的表现手法与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印象主义风格。
关键词:金鱼 德彪西 印象派 音乐意象集
一、解读“意象集”的含义
德彪西的晚期的创作从1905年到1917年。这个时期德彪西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很少。《意象集》、《游戏》、《卡玛》、《玩具箱》、《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难》为晚期的全部创作。其中《意象集》最具有典型意义,是其成熟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印象主义风格的美学思想。
《意象集》有两集。德彪西钢琴作品《金鱼》选自德彪西作品《意象集》第二集,上集有三首:《运动》、《水中倒影》、《向拉莫致敬》。第二集:《透过树叶传来的钟声》、《月落荒寺》。而《金鱼》表现的是鱼的游动以及水的闪光。
《意象集》作品原文为images,意思是印象, 形象, 影像, 图像, 肖像。字义除了具备视觉、图像、图画等具体印象意义外,更加具有有虚幻、幻象、心像、隐喻、象征以及影射心情意境或心中意象的抽象意义,即表达心中意念表象或者隐喻之含义。德彪西在1911年2月12日致作曲家瓦雷的信件中表示:“我爱好图像几乎和爱好音乐一般。”由此看来“images”若解读为具体意象的图画,就显示出德彪西对音乐与图像的喜爱与痴迷,但有的研究者也指出,意象是影射心境情绪等等抽象意义。
二、《金鱼》的音乐分析
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渐居次要,此时印象及象征等主义并存。1889法国人在巴黎建起了埃菲尔铁塔,并且在铁塔周围搭建了许多演艺场所,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画家为此献上各国的民族文化。而欧洲人对东方艺术文化也一直以来都抱有很高度的兴趣,无论是来自中国、中东、东南亚、日本等国的文化,皆争相仿效、收藏的热潮;日本的文物比如浮世绘
、漆器、日本扇及陶瓷器等,广受欧洲人的喜爱,东方艺术家创作灵感中来自大自然,亦为西方艺术创作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德彪西耳濡目染了这些日本浮世绘、印度加美兰音乐艺术家的表演。据说德彪西生前喜爱收藏一些日本及中国的美术与工艺品,德彪西书房里悬挂的一件东方黑漆器,漆器信匣盖板裱框悬挂于德彪西的出生故居地,盖板图案大概是柳树枝叶随风摇曳、海草随水波浮动,金鱼亦因水流而奋力游玩的情景。德彪西故居里珍藏着这件工艺品流露出作者对东方文化的喜爱,《金鱼》的写作灵感可能与漆器有关联。
本曲为#F大调,拍、调号多次变化,结构为回旋曲式,拍、调号多次变化,结构为回旋曲式(Rondo form),可分为A-B-A -C-D-E-A1-Coda八个段落。
A(1-9 ),B(10-21),A(22-29),C(30-45),D(46-55),E(56-79),A(80-93),coda(94-97)
乐曲起初音乐模仿水面波动的震音音型开始,乐曲1-2小节是升F和弦分解进行,仿佛是水流动的波纹,在这个和弦中还有增二度音程,增加了音乐的生动性。主题动机在第三小节首次出现至第八小节,是带有倚音的二分音符。让人联想到在微微波动的水面放仿佛鱼儿即将出现的情景,或者金鱼在水中快活地游动。主题的快速倚音好似鱼儿游到水面瞬间的鱼鳍
反射的光影,或者金鱼溅起的水花因光线的映照而闪烁。7-12小节出现了琶音型的过门。貌似水鱼儿游动变剧烈造成水流的凹痕。dim motlo 标记在10、11小节,力度的暗弱象征水面少许平缓。10-17小节为第二段。第二主题出现了两次。第一次用不对称的五连音与主题相称,表现水波般流动的和声背景下,仿佛金鱼穿梭在水中自得其乐的景象。在一系列附加二度的进行之后,旋律先在低音然后转移到高音作八度模式展开,力度加强。18-21小节是第一主题的再次出现,但若论结构则是间奏的作用。22-27小节是第一段的重现,再现鱼儿在水中阳光的映射下若隐若现。第27-29小节出现了第三行谱表,最低声部的旋律线与第30-31小节的动机相对应,这个30-31小节动机由三组六十四分音符琶音音型及低声部除外之中间与高声部组成,此处标有术语Capricieuxetsouple, Capricieux,翻译过来是随想、任性、多变、富幻想的意思;souple的意思为柔顺、柔软、有弹性;此二字表明弹奏时音乐与音不可僵硬,要用贴健的方式,以此来表现鱼儿游玩时滑溜与灵巧。这个动机随后出现于第34-36、41-42、43-44小节。这个动机除重新出现模仿水面波动的震音音型外,可以解读为金鱼在水中快活地游动。直至出现术语Expressifetsans rigueur,rigueur意思为严格、严厉、粗糙、坚硬等。除了指示此时音乐具有自由、有弹性外,亦包含速度的发挥。55小节开始一连串的上、下行快速音。彷佛鱼儿在阳光照射下在水中嬉耍、追逐、甚至戏弄垂钓者
的钓饵,或者时而在水中跳跃;然而到了第55小节第3拍至第56小节处,音乐好似鱼儿被捕捉的瞬间,将鱼的滑溜感及被捕之瞬间。58小节开始,起始时呈现pp显示水中表面平静;第64小节起,音域逐渐上升且音音量渐增,音乐开始呈现不安甚至焦的状态;第72-73小节音量增至f并藉由下方声部快速震音将音乐导入第一个情绪高峰;此处强的力度及震音产生的效果可看做金鱼因为紧张而急促的摆动身躯,并带来闪烁的金微光;第74-75小节为另一音乐高峰,其上下波动的和弦及琶音音型营造出汹涌与极度焦躁;第76-79小节为第72-75小节之再现,情绪之聒噪效果不亚于前。前句在高声部的快速音及低声部的节奏性的三连音组合下,产生极度不安与暴躁的音乐效果,此处可看做金鱼在被捕捉后极力抵抗的情景;第84-85小节音量渐减,仿佛金鱼在抵抗后呈现无力。后句的音量减至p及piup,第86及90小节分别标有“柔和”及“平静下来”的表情术语,故可将此处喻为金鱼因无法挣脱而放弃,并使水面平静下来。第94与94小节分别标有以较慢速度开始及回到原速并加快至终的术语,并搭配一连串上、下行快速音,使音乐呈现水面由微波荡漾转为强烈起伏之的感觉,第95及96小节谱面上则分别标记中板与渐慢,配合原地盘旋音型以营造复归平静之感。尾声采取的华彩段的写法,没有主旋律,仿佛金鱼在上下游动引起水波摇晃。最后音乐趋于静止,水面归于平静。
三、从《金鱼》看德彪西音乐创作思维
印象派音乐家们的活动虽然多属于19世纪的活动范畴,但是印象派一直追求新的音乐语言和新的表现风格,他们实际在同浪漫派音乐的传统形式割裂,以求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音乐体系。德彪西的音乐特征与众不同,在摆脱了传统音乐的各种束缚以后,力求把音响与音作为的音乐表达的追求目标,印象派认为音乐艺术只能以暗示或者表达一种意象和心情的手法来表现音乐的内涵,不必去讲述一段故事情节诸如叙事曲,或者渲染一种感情变化,或者夸张一件事物。他们主张用织体、彩和力度来取代由古典派浪漫派音乐已经完善了的调式、和声规则和音乐曲式模式。
f和弦 德彪西是擅长用音乐表现自然事物的。古典流派和浪漫流派的写作中“主题思想”在德彪西创作中没有出现。对一些表现深刻思想性的音乐几乎不可寻到。他不受传统音乐技法的约束,用各种当时看来奇怪的技法表达生动逼真的感觉世界。
(一)独特的旋律发展手法、模糊的结构轮廓
德彪西摒弃浪漫派古典派习惯使用的旋律写法,扩展、反复、模进、分裂等等发展旋律
的手法在他那里变成了一些短小且不连贯的动机组合。如《金鱼》的第三小节开始的主题。共出现了很多次,但每一次都在和声节奏音方面进行了不同的处理,造成不同的音乐效果。其旋律形式是片断的、不对称的、不连贯的。在德彪西的这部作品中,旋律失去了往古典乐派的统治地位。
(二)空间朦胧感
德彪西在金鱼中的中低音区用震音表现水波晃动的气氛,华彩的循环以及琶音的过门为乐曲增添梦幻般的彩,高音区的主题片断表现金鱼游动的瞬间浮现。整个乐谱采用的三行乐谱本身就有作曲家本身对空间层次的表现意图。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常常要求一种被面纱覆盖的梦幻般的音响效果,并且带有细腻的音与力度变化。
(三)节奏与节拍的多变
在《金鱼》中出现了五连音、六连音、切分等等避免了节拍的周期性,尤其是乐曲进行中场打破小节线与节拍规律的约束,运用复杂的节拍与节奏组合方式,如金鱼的10-13小节出现的五连音,全曲多次出现的三连音六连音。48小节开始的双手交替的倚音节奏等等。
(四)结构的灵活性
《金鱼》采用的三部曲式,德彪西对奏鸣曲式几乎没有什么兴趣,他的作品结构安排不注重乐曲的发展逻辑型,没有古典流派的那种能够产生矛盾到解决矛盾的因果关系,有很浓重的即兴彩。结构比较松散与并置,不依靠音乐进行的秩序和原则,而是依靠内容与情调的相似性。
(五)彩变化
德彪西10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虽然在音乐学院学习了传统的音乐技法,同时在巴黎熟知了印象派画家以及绘画,德彪西极重视音响彩,故常打破传统和声规则,使和弦进行缺少和声功能的特性;因此在一连串进行的音响中,不易以传统和声规则加以判断。他的作品中常常是以一种奇特的方法来展示钢琴的魅力,并通过和弦的延长和扩张自然泛音的方式开始改造欧洲古典音乐的和声性能。德彪西除运用传统的大小调音阶以外,各种五声音阶他也只用了某几种。全音阶运用在金鱼的过门以及华彩部分。不协和和弦在金鱼中和弦比重占八成以上。
(六)和声的独特运用在和声
早在1889年,德彪西和他从前的教师吉罗争论有关和弦连续进行的功能问题时,他认为和弦不论是协和与不协和的,都倾向于采取类似的同向进行。德彪西的争论体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观念:一些不协和弦都是完满的,最后的属性并不要求解决到一个协和弦上。印象派音乐家利用音的新的排列方式,创造出了许多新的不协和和弦,如在原七和弦的基础上按三度关系向上构架音层,形成了九和弦、十一和弦和十三和弦。印象派音乐作品中,九和弦的反复使用使人们对此不能产生任何异议,以致于称他们为“九和弦之乡”。这些复杂的不协和和弦之间的连接不需要依据过去的和声规则,没有必要为一个不协和和弦变为协和和弦而牺牲乐曲的整体风格,可以将一个个不协和和弦并列地组合起来,造成一种连续闪烁的强烈效果,如同印象派绘画的多种颜并列。《金鱼》是德彪西无数例子当中的典范之一:和弦里的二度音程几乎随处可见,在和弦上加入附加音,如金鱼的1至4小节。非三度叠音和弦,在金鱼的58-71小节大篇幅的运用。
(七)东方语言与神秘主义
1889年法国巴黎举办了一次规模庞大的博览会,展品来自世界各地,在这次展览会上,东方各国的民间音乐表演对德彪西印象深刻。巴黎博览会对德彪西的影响便在他的作品
中逐步显示出来。首先,德彪西在创作中大胆地使用了具有东方音乐味道的五声音阶,钢琴作品《意象》中的“金鱼”等,可称为是他运用五声音阶的成功范例,在金鱼的过门1(8-9小节)琶音音型组成。特别具有东方艺术气息。
而这种东方语言的运用与德彪西的神秘彩意识不无关系。《意象集》写作与19世纪的末期,但鲜为人知。很多人都模仿东方艺术的韵味比如马勒的《大地之歌》。歌词来源于唐诗。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东方的佛教思想,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德彪西用异国情调表现,用神秘微妙或者难以捉摸来表现,用视觉形象强烈的的标题音乐来抒发胸臆,不同于古典主义浪漫派的音乐情感的叙述。金鱼是呈现整体变幻的画面神秘音乐效果。可以说,他整个创作生涯都是通过声音与清晰的幻梦打着交道,德彪西从各种源泉中把它们归之为“瞬间的印象”。德彪西正如法国印象派所画家代表的那样,喜爱于重视刹那间的闪烁。所以他称自己为“法国音乐家”。正如印象派绘画追求彩与光线在绘画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德彪西着重于音响与音的雕琢。
三、结语
《金鱼》作为意象第二集最后的一首作品,标题可以有多种释意,如水缸中的金鱼,或
中国式漆具上的金鱼,巴黎展览会上的艺术作品。总之不管作品里属于何种出处的金鱼,德彪西力求通过这部作品展现金鱼在水中冲击、游动的感觉。游动着的金鱼和光影的闪烁都通过丰满的琶音与震音以及一系列的九和弦来表示,并且乐曲结尾以精致的华采作为结束。金鱼的写作手法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德彪西的托卡塔风格,不是图画式的描述表现手法,而是一种让技巧诉诸意象的作品。这首作品运用了很多自然音阶或和弦表现金鱼的移动中掺杂着水声与光影,表现出鱼在水中戏游,波光闪现的生动场面,充分展示了这位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卓越的音乐思维和长久以来对传统音乐的创新和突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