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写人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完整版)写⼈⽂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学语⽂阅读答题技巧(修订精华版)
编写:⽅育龙
第⼀部分:词语
⽅育龙的博客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个⾏吗?为什么?
动词:不⾏。因为该词准确⽣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因为该词⽣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都,⾮常只有等):不⾏。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动词理解:
XX⽣动表现了⼈(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幅……的场景),反映了⼈物……的⼼情
三.⼀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们认识事物的(由浅⼊深、由表⼊⾥、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致;
(2)该词与上⽂是⼀⼀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育龙的博客
第⼆部分:句⼦
⼀.句⼦分析:
这样的题⽬,句⼦中往往有⼀个词语或短语⽤了⽐喻、对⽐、借代、象征等表现⽅法。答题时,把它们
所指的对象揭⽰出来,再联系上下⽂,围绕主题,挖掘出句⼦深层含义,再整理⼀下⾃⼰的语⾔就可以了。
修辞的分析:
(1)它本⾝的作⽤;
(2)结合上下⽂,分析句⼦⾥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修辞的作⽤
A、⽐喻、拟⼈:⽣动形象;
B、排⽐:有⽓势、加强语⽓、⼀⽓呵成等;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D、对⽐: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
F、反问:强调,加强语⽓等;
例题:请问⽂中划线部分⽤了怎样的修辞⼿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喻:⽤XX⽐喻XX,⽣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物)……
拟⼈:把XX拟⼈化(或赋予⼈的情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描绘出……的画⾯,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使句式更整齐,更有⽓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表达了(⼈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中或结尾出现,其作⽤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深思),给⼈以启迪,突出了⽂章的主旨”
借代:⽤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引⽤诗句,其作⽤通常为“增强⽂章的诗情画意,使⽂章语⾔更优美(或引⽤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故事,神话传说,其作⽤通常为“增强⽂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某句话在⽂中的作⽤:
1、⽂⾸:开篇点题;渲染⽓氛(记叙⽂、⼩说);埋下伏笔(记叙⽂、⼩说);设置悬念(⼩说);为下⽂作辅垫;总领下⽂;
2、⽂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总结上⽂;
3、⽂末:点明中⼼(记叙⽂、⼩说);深化主题(记叙⽂、⼩说);照应开头(议论⽂、记叙⽂、⼩说)
三.仿写句⼦。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的修辞⼿法(没有修辞⼿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育龙的博客
第三部分:段落篇章词语
⼀.标题作⽤:
(1)全⽂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物情感变化
⼆.某段起什么作⽤:
(1)开头,作⽤:
A、开篇点题(照应⽂章标题)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引起下⽂
D、渲染⽓氛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中,作⽤: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总结上⽂,总领下⽂。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
A、总结全⽂,深化主题
B、点明⽂章中⼼,揭⽰⽂章主旨
C、照应题⽬
D、照应开头
E、照应全⽂
F、引⼈深思
三.归纳⽂章的中⼼。
公式:
①写⼈为主:这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这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这篇⽂章采⽤了……⼿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这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这篇⽂章论述了……阐明了……
⽅育龙的博客
第四部分:写作⽅法
⼀.记叙的要素的作⽤。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物形象,使⼈物有⾎有⾁,丰富鲜明。
④⼈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章运⽤表现⼿法作⽤:
例题:请问这题⽤了怎样的写作⼿法,读⽂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作⽤:XX和XX形成鲜明对⽐,突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使⽂章⽴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使⽂章结构严谨,使⽂章主题更加鲜明,使⽂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三.⽂中画线句、段运⽤何种描写⽅法,有何作⽤:
(1)⼈物:外貌、语⾔、动作、⼼⾥、神态、正⾯、侧⾯描写
作⽤:表现⼈物XX的特点,突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烘托⼀中XX的⽓氛,表达⼀种XX的思想感情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
四.描写⼿法的作⽤。
1、读出描写⼿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就是显⽰⼈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描写的主要作⽤就是表露⼈物感情,提⽰了⼈物内⼼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就是显⽰⼈物的精神⾯貌和性格特征,可使⼈物具有活⼒,栩栩如⽣
④⼼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就是展现⼈物的精神⾯貌,尤其是复杂的⼼理主刻画,更能提⽰⼈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表现了……
语⾔:……的语⾔,⽣动、传神地展⽰了……内⼼,表现了……
动作:⽤运……的词语,⽣动、准确地刻画了……
⼼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五.环境描写的作⽤。
1、出⽂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或环境),烘托了⼈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物⼼理活动,表现⼈物……的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六.⽂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 2、……描写了……,为下⽂写……打下了伏笔。
七.巧设悬念。
公式: 1、在⽂章开头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本⽂(某段)运⽤什么表达⽅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九.插叙的作⽤。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的联系。
2、公式:……采⽤了插叙的写法,既对⽂章……的内容加以补充,⼜突出了⽂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公……的性格)。
⼗.称谓变化。
公式: 1、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第⼀⼈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写⼈⽂章的阅读
怎样阅读写⼈⽂章
⼀、抓住⼈物的特点,体会⼈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样。每个⼈的外貌特征,⾔⾏举⽌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物的外貌描写、语⾔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了解⼈物的个性特点以及⼈物的美丑善恶。
⼆、抓住典型事例,分析⼈物形象。
写⼈离不开记事,⼈,是全⽂的中⼼,事,则是为表现⼈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章是通过⼀件事或⼏件事表现某⼀特征,有的则是通过⼏件不同的事表现某⼏⽅⾯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三、理清⽂章层次,明确写作⽬的。
在理清⽂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章。看⽂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章的中⼼思想。明确了中⼼,有利于更进⼀步加深对⽂章内容的理解。
四、准确抓关键字词语句
写⼈⽂章⾥写的⼈是活⽣⽣的⼈,其思想性格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显⽰的。因此,在阅读写⼈⽂章时,要看⼀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物的,想⼀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它对表现⼈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另外,有些⽂章能够直接到反映⼈物性格特点、内⼼世界的句⼦或词语,阅读时只要到这些关键的句⼦或词语,就能⽐较容易地领悟⽂章的中⼼。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对⽂章的欣赏能⼒。
⼩学课本中,写⼈的⽂章占有⼀席之地,有的直接以⼈物名作题⽬,⼀看就⼀⽬了然,如《我的伯⽗鲁迅先⽣》、《槐乡的孩⼦》、《⼩摄影师》;有的却并⾮如此,得细细品味,才能体会作者字⾥⾏间的意思。可不管它们以什么⾯⽬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只要扼住其要害,就能轻⽽易举地解决问题。
⼀般写⼈类⽂章以⼈物描写为主,通过对⼈物在具体事例中的⾔⾏举⽌,⼼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在阅读此类⽂章时,可从以下⼏⽅⾯⼊⼿:
⼀、分析⼈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是作者对⼈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的描绘。⼈物的外貌往往反映⼈物的个性和内⼼。阅读时可以分析⼈物外貌来了解⼈物的内⼼变化及个性特点。
⼆、读懂⼈物的语⾔
语⾔是⼈类⽤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具。⽂章对⼈物语⾔的描写能反映⼈物⼀定的思想、个性和⼼理特点。读⽂章时分析揣摩⼈物的语⾔,有助⼒加深对⼈物的理解。如《⼩摄影师》中⾼尔基说:“是个⼩男孩吗?如果是个⼩男孩⼉,请⼀定让他进来。”读到这,启发学⽣讨论⾼尔基为什么不愿意见记者,却⼜特别希望⼩男孩能再来呢?(学⽣讨论交流)
⽣:记者来肯定是为了宣传⾼尔基,⾼尔基不感兴趣,所以不愿意见。⼩男孩来照像是为了给班级办墙报,是为了学习,所以⾼尔基尽管忙,还是热情接待了他。⼩男孩⼦没有能照成像,肯定会失望的,所以他希望⼩男孩能再来。他们在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尔基对下⼀代的浓浓爱意在学⽣的脑海⾥留下深深的烙印。
三、分析⼈物的动作
阅读时,我们会发现,好多⽂章都是围绕⼈物的动作来写的。因此,⼈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物的个性。在阅读⽂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如:《灰雀》⼀⽂中写道路:列宁每次……⾕
粒”表明列宁⾮常喜爱灰雀。“每次……都要……”表明列宁只要⾛到⽩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如果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专门看这三只灰雀。“仰望”是指抬头望[作动作],⽽列宁长时间仰望三只灰雀会使脖⼦发酸的,可以看出他喜爱灰雀;列宁经常给灰雀带吃的,也可以看出他⾮常喜爱灰雀,否则,他就不会经常给灰雀好吃的。
四、分析⼈物的⼼理
⼈物的⼼理泛指⼈的思想、感情等活动。对⼈的⼼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物的内⼼世界。⼀个鲜活、⽣动的⼈物往往是靠许多⼼理描写来突出⼈物个性的。⼼理活动刻画得好,⼈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注意侧⾯烘托的描写的作⽤。
如:《槐乡的孩⼦》⼀⽂中写道:“鸡⼉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热的吐出⾆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蝉⼉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乱叫。”这⼏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总之,我们在阅读⽂章时,只要掌握了阅读的⽅法,就会不断提⾼阅读⽔平,培养良好的阅读能⼒。
快速阅读训练
(⼀)⽑主席爱读书
⽑主席⼩时候⼗分喜欢读书。他特别喜欢阅读我国的古代⼩说。13岁那年,他⽩天在⽥⾥劳动,⾮常⾟苦;夜晚在油灯下认真读书。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
是炎热的夏天,他总是坚持读书。
有⼀次,⽑主席在野外放⽜。他让⽜在⽥边吃草,⾃⼰来到⼀棵⼤树下看起
书来。看着,看着,他竟忘记了他的⽜。突然,有⼈⼤喊:“⽜吃菜啦!⽜进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