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得好的那一疏松的表层。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质的矿化过程:使土壤有机质转化为二氧化碳、水、氨和矿质养分,同时释放出能量。
有机质的腐殖质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徽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壤的烘干质量,单位以g/cm3或者t/m3.
土壤孔隙度:单位容积的土壤中孔隙容积所占的百分比。等于(1-土壤密度/土粒密度)X 100
土壤质地:人们按土壤中不同粒级土粒的相对比例把土壤分为若干组合,而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划分的土壤组合。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的而变化的曲线。
成土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时间、人为作用。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溶液在一定的pH值时,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和总量。
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
活性酸:由于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的出来的性状(酸度)。
潜性酸:土壤胶体上吸附H+和Al+所引起的性状。
土壤缓冲性: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硝化作用:土壤中硝化细菌将铵状氮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是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经过反硝化作用把氮以气态损失的另一种途径。
铵离子的矿物固定:铵状氮带正电荷,楞被带负电荷的黏土矿物或腐殖质的表面吸附,变在交换性离子,而被固定下来的过程。
土壤分类系统(七级):分别是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
土壤系统分类(六级):分别是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
土壤耕性:土壤地耕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它是土壤物理机械性能的综合表现。
粘结性:土粒间通过各种引力而黏结在一起的性质。
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上的性质。
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造形,当外力消失或土壤干燥后,仍然保持其塑形不变的性能。
最小养分律:植物产量受土壤某一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生长因子制约的规律。
二、填空
1. 土壤的重要性表现在 ①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 基地 ; ② 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 自然地理 环境的重要组成 ;③ 土壤是地球陆地 生态系统 的基础 ;④ 土壤是最珍贵的 自然资源 。土壤的本质属性是 土壤肥力 。
2. 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 水 、 肥 、 气 、 热 。
3. 土壤是由 矿物质 、 有机质 、 土壤水 、 土壤空气 组成。
4. 绝大部分土壤的固体部分,矿物质占 95% , 有机质占 5% 。
5. 土壤生产力的大小由 土壤肥力 和 环境条件 共同决定。
6. 土壤矿物质的来源按成因可分为 原生矿物 和 次生矿物 。
7. 粘土矿物的基本构造单元是 硅氧四面体 和 铝氧八面体 。
8. 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是 1:1(2:1、2:1) 型矿物,晶层间主要以 氢键 键相连,从而表面积 小 , CEC 小 ,同晶置换 少 ,保肥力 弱 。
9. 常见土壤母质类型有 残积母质 、 冲积母质 、 坡积母质 、 洪积母质 、 风积母质 。
10. 我国南方土壤的粘土矿物以 高岭石 为主,北方土壤的粘土矿物主要以 蒙脱石 为主。
11. 按单粒的当量直径大小把粒级分为 粘粒 、 粉粒 、 沙粒 、 石砾 四级,其对应的粒径大致为 <0.002 、 0.02-0.02 、 0.02-1 、 >1 mm 。
12. 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按粒径 mm 把土粒分为 物理性沙粒 和 物理性粘粒 两类,因此也叫 二 级分类制。
13. 砂土质地组保肥性比粘土低,是因为 质地 粗 , 粘粒 少, 阳离子交换量 小, 保肥能力 差。
14. 按颗粒的组合状况分为 砂土 、 壤土 、 粘土 三个质地组。
15. 野外指感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六个常用名称是 砂土 、 砂壤土 、 轻壤土 、 中壤土 、 重壤土 、 粘土 。
16. 土壤有机质的两个基本转化过程是 矿质化过程 和 腐殖化过程 。
17. 土壤有机质主要是借 微生物 分解释放的,因而 温度 、 水分 、 通气状况 都可以影响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18. 土壤有机质平均含碳 58% ,因此有机质含量大致是有机碳含量的 1.724 倍。
19. 土壤腐殖质主要由 非腐殖物质 、 腐殖物质 组成。
20. 胡敏酸是一类溶于 碱 而不溶于 酸 的 深 化合物,其 多 价金属盐易形成凝胶体。
21. 土壤水指 105℃ 温度下能从土壤中驱逐出来的水分。
22. 土水势指土壤水的 能量 状态,含 基质势 、 溶质势 、 压力势 、 重力势 四个分势。
23. 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之间的关系曲线叫 水分特征曲线 ,存在 滞后 现象。
24. 土壤有效水含量是 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凋萎湿度之差 。
25. 静态水的运动可分为 饱和流 和 非饱和流 两种情况,二者的区别在于 驱动力 、 导水率 、 水势梯度表示形式 、 水分形态 等不同。
26. 土壤水分蒸发过程分为 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 、 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 、 水汽扩散阶段 三阶段。
27. 达西定律中“-”表示的含义是 表示水分运动的方向与水势梯度方向相反(水分沿水势梯度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移动) 。
28. 土壤有效水含量一般 壤 四级分数分配 土大于 粘 土大于 砂 土。
29. 水进入土壤包括 入渗 和 再分布 两个过程。
30. 土壤空气与大气相比的特点为 氧气 少、 二氧化碳 多、 水汽 饱和。
31. 土壤通气的机制为 对流 和 扩散 ,以 扩散 为主。
32. 土壤的孔性反映在 总孔度 、 分级孔度 、 孔度剖面 三个方面。
33. 土壤孔隙分为 通气孔度 、 毛管孔度 、 非活性孔度 三级。
34.常见的土壤结构体类型有 块状 、 核装 、 柱状 、 片状 、 球状 、 团粒 。
35.理想的结构体类型是 团粒结构 ,因为其 总孔度 高且 分级孔度比例 好。
36.评价土壤结构体质的指标是 水稳定性 、 力稳定性 和 生物稳定性 。
37.土壤耕性反映在 耕作难易 、 耕作质量 、 适耕期长短 三个方面。
38.土壤物理机械性指 粘结性 、 粘着性 、 可塑性 。
40.对特定的土壤,其热特性主要取决于土壤三相中的 水分 。
42.土壤胶体具有 双电层 构造,并表现出 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 带电性和离子吸收代换性能 、 分散性和凝聚性 特性。
43.土壤物理机械性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粘粒 ,而表现强弱的条件是 水分条件 。
45.土壤阳离子代换作用的大小决定于 离子价数 、 离子半径 、 离子浓度 。
46.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分为 盐基离子 和 致酸离子 两类。
47.土壤酸度分为 活性 酸和 潜在 酸。后者可进一步分为 交换性 酸和 水解性 酸。
48.土壤酸性的根源是 H+ ,土壤中性和微碱性的物质基础是 盐基离子 ,而 OH- 是碱性的根源。
49.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分界线一般以 -200 mv区分。
50.土壤氮素分为 有机氮 和 无机氮 两大类,以 有机氮 为主。土壤有效氮指 水溶态氮 和 易水解态氮 。
51.土壤磷素形态分为 有机磷 和 无机磷 两大类,北方土壤一般以 钙磷 形态为主,南方土壤一般以 铁磷、铝磷 为主。土壤有效磷指 水溶态磷 和 枸溶态磷 。
52.根据溶解性,土壤磷素分为 水溶性磷 、 枸溶态磷 和 难溶性磷 。
53.土壤钾一般分为 水溶钾 、 交换钾 、 固定态钾 、 矿物态钾 四种,以 矿物态钾 为主。土壤有效钾指 水溶钾 、 交换钾 和 固定态钾 。
54.土壤氮素有效化的途径有 有机氮的矿化 。
55.土壤氮素无效化的途径有 生物固定、氨挥发、硝态氮淋失、反消化作用、铵的固定 。
56.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主要受 pH 的影响,北方石灰性土壤一般容易缺乏 Fe、Cu、Mo 等微量金属元素。
57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是 母质 、 气候 、 生物 、 地形 、 时间 。其中 母质 、 气候 及 生物 之间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地形 因素则主要影响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
58.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采用七级制,分别是 土纲 、 亚纲 、 土类 、 亚类 、 土属 、 土种 、 亚种 。
59.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采用六级制,分别是 土纲 、 亚纲 、 土类 、 亚类 、 土族 、 土系 。
60.土壤长期淹水会产生 氧化还原 过程并产生 潜育层 层次。
61.地下水的频繁升降,在土壤中引起 潴育 成土过程,并产生 铁锰结核 新生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