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试卷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货币的职能?
货币在与商品的交换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
因为货币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它具有价值尺度职能;货币能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因此它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当这两个职能进一步发展,出现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与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密切相关,又以贮藏手段职能为前提;世界货币职能是其它四个职能的继续和延伸。
2、我国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货币制度是人民币制度
(1)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是我国无限法偿的货币
(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
(3)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中央,中国人民银行是货币的唯一发行机关
(4)人民币的发行保证,有商品物资作基础,还有大量的信用保证
(5)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
(6)人民币逐步成为可兑换货币,人民币是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货币
3、信用是如何产生的?信用形式有哪几种?
在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的前提下,发生交换行为和借贷行为时,当买卖双方支付货币和交付商品不在同一时间时,这时信用就产生了。
信用形式是信用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指表现信贷关系内容的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其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最主要的两种形式。
4、简述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1)盈利性原则。盈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
(2)流动性原则。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告贷的能力。
(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
(4)三性原则协调。流动性是前提条件,安全性是重要原则,盈利性是最终目标。
5、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
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职能作用,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具有以下特定的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2)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3)信用创造职能是商业银行特殊的职能,它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4)信息中介职能,利用银行具的有最全面信息,有效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5)金融服务职能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6、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1)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有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的限制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4)货币流通由政府调节,并构成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5)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随着银行的发展,存款通货数量越来越大,现钞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小。
7、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和“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剖析,沿着剑桥学派的思路,从人们持有货币的需求出发并加以论证,把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归结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方面。(1)交易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
(2)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3)投机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某一低点后,持有的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这时市场利率下降,债券的再投资收益下降,且同时银行实际存款利率下降,人们不存款也不投资不消费,每个人只愿意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政策(拉动需求)也失效。
8、试说明良币与劣币相互驱逐的根本原因?
良币与劣币相互驱逐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市场上存在着两个不相同的“比价”,也可以看作有两个不同的市场。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实际价值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也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即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
9、怎样理解中央银行作为发行、银行、政府的银行的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1)中央银行成为发行的银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金融学主要学什么(2)中央银行制定货币发行的规定及其保证制度。
(3)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卷是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
2)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管理政府资金。
(2)为政府提供信用。
(3)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
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1)保管和调度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2)作为最后贷款人的银行。
(3)作为最后清算人的银行。
10、简述权变法和规则法的区别
权变法是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通过国家干预,同时使用财政政策(补偿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相机抉择的方法)使国民经济维持在较高而且稳定的水平上。
规则法是指只要货币管理局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供应货币,就可以保持经济的未定,即最适货币供应量只能是按固定的比率计算出来的,主张货币政策优先财政政策。
权变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灵活的调节货币供应量,而规则法却不能把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很好地挂钩起来,易产生“货币饥荒”或造成通货膨胀;规则法的优点在于简单,便于中央银行控制,而权变法的缺点是主观随意性太强,很难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达到促成并维持社会总体供需均衡的目的。
1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有什么区别?
(1)含义和本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2)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3)成因不同: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4)危害性不同: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5)治理措施不同:
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