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
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解析: 从数字来看,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数量最少,青铜由于质地不够坚硬,较少用于农
,A项错误;商周时期是青铜冶炼的鼎盛时期,出土的文物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数量庞大,B项正确;材料中武器有“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未体现青铜武器“多样”,未能说明商朝战争频繁,C项错误;材料中只有“出土青铜礼器40件”能说明“重视礼仪”,但材料还有乐器、生产工具、兵器等信息,做题不能以偏概全,D项错误。
答案:B
2.下图为汉代杜诗发明的利用水力的工具。此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
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
C.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
D.西汉官营冶铁业生产状况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东汉的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与农田水利无关,A项错误;水排作为应用水力的鼓风冶铁工具,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推动铁产量的大量提高和铁制工具的推广,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汉代才开始利用水力,C项错误;材料仅反映鼓风冶铁工具,不能体现整个官营冶铁业的生产状况,D项错误。
答案:B
3.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
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
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
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
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解析:汉代官营手工业的规模都较大,而画像石中只有一台织机,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A项错误;根据画像石上每个纺织工序由一人完成和一个织机等信息,可判定画像石反映的是家庭纺织业,可了解家庭手工纺织的生产状况,B项正确;棉纺织业在宋代以后才兴起,汉代不可能有棉纺织生产,C项错误;画像石体现了女织,并没有体现男耕,D项错误。
答案:B上海旅游必去景点推荐
4.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C.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trouble is afriend
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解析:原始社会,我国就出现了种桑养蚕现象,时间不符,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商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没有涉及商代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2020国庆节放假安排B项错误;由材料“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信息可知,商代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商代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D项错误。
答案:C
5.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A.制瓷业开始兴起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体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东汉早已有制瓷业,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倚仗制瓷技能谋生的人,在当地超过了一半,B项正确;制瓷业并不是全员参与,C项错误;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的表述太绝对,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以金属冶炼的文物图片。
材料二 春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水排提高炉温;北宋用焦炭为燃料。
材料三 史书记载:罗马共和国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用熟铁制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需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同一时期(春秋战国),我国的刀剑却锐利坚硬。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冶炼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冶炼燃料的变化反映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三,为什么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比罗马共和国士兵所使用的更锐利坚硬?
答案:(1)表现:青铜技术辉煌灿烂;铸铁技术精湛;钢铁冶炼技术世界领先。
(2)反映我国古代冶炼水平不断发展。
(3)原因:中国古代冶炼技术发展,铸造的硬度更大。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1.《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阖闾)请干将铸作名剑二枚……干将作剑……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囊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这表明当时(  )
A.铸剑由民营的大作坊集中生产
B.供风形式采用水利鼓风
C.灌钢法的使用,提高了兵器的锋利程度
D.冶铁已经使用木炭作燃料
解析:根据所学,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集中生产,A项错误;根据材料“鼓囊”应为一种拉动的皮囊,水力鼓风是在东汉由杜诗发明的,B项错误;灌钢法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材料中的“炭”既然不是煤炭,那就一定是木炭,D项正确。
答案:D
2.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析:根据题目中关键词“人工巧妙达到极点”可以得出,中国古代丝织业历史悠久,丝织业技术发达,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题目中古罗马学者对中国丝织品的赞美,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汉时期,中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古罗马进行贸易往来,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3.“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工过细 B.利益内耗 C.管理僵化 D.外部竞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官营手工业,旨在考查分析比较所学相关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内部消耗过大阻碍了官营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符合题意的是B,A项不是主要因素,C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B项。
答案:B
4.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
C.冶炼技术的进步      D.“百家争鸣”的出现
解析:题干中的发明是木匠行当的,属于手工业成就,A项错误;题干中出现的木工发明都是铁制工具,设问的是原因,B项错误;材料中铁制工具的不同形制需要有质量较高的钢铁杜甫诗三首教案,它们的出现是以冶炼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C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主旨,爱转角遇见了谁D项错误。
答案:C
5.宋元的棉织品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取代麻织品成为大众衣料,松江棉布被誉为“衣被天下”。到了明朝经典伤感签名,棉织品生产更是已遍及全国各地,仅官府需要的棉布即在1 500万匹至2 000万匹。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棉花引入中国      B.政府大力支持
C.小农经济发展      D.棉纺技术改进
解析:棉花引入中国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不是宋元棉织品普及的原因,A项错误;“政府大
力支持”在材料中没有涉及,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但不能使得棉织品遍及全国,C项错误;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使得棉织品生产遍及全国,D项正确。
答案:D
6.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粉彩和珐琅彩出现于清朝,故本题选D,不选ABC三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