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状元之乡到院士之乡
——社会文化因素初步研究
张橙华 朱奚红
苏州大学物理系 苏州沧浪区委宣传部
十梓街1号 十梓街100号
江苏省苏州市 邮编 215006
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五代、两宋以降,特别到明清以至近现代,由苏、锡、常、沪、杭、嘉、湖、宁、绍这些吴方言地区构成的苏南、浙北成为我国经济与文化的重心区,对我国的科技教育各领域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古代,这里是徐霞客、沈括、徐光启、王锡阐、叶天士……的故乡,这里诞生了吴门画派、吴门医派、昆曲……。当列强入侵中国、民族危机来临之时,王韬、冯桂芬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科技以求自强超胜。李善兰、王季烈、徐寿、赵元益等学者为把近代数理化生科学引入中国奠定了基础。随后大批青年英才负笈海外,
学成归来后为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奉献了杰出的成就,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王大珩……这些二弹一星功勋与“863”元老是我国科技界的耀眼泰斗,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家乡青少年的楷模。从吴地走向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朱棣文,光纤之父高锟与建筑大师贝聿铭等展示了辉煌的聪明才智,以他们对人类科技的贡献为华人争得了荣誉。
在研究历史名人与科学家的事迹时通常着眼于他们的治学经历、所遇困难及创造发明,统计名人的籍贯似有地方主义之嫌。但我国各地人才分布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江浙人才辈出的现象必有某种原因。早在80年前,丁文江曾研究过我国历史人物和地理的关系;10年前,缪进鸿统计了历代各省进士人数,并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主统计了历代至现代各学科著名学者的籍贯分布,重点分析浙江的人才状况。本文引用缪先生部分统计资料及熊月之统计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数学家的籍贯,加上作者统计的明清状元的籍贯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士的籍贯,对苏锡常特别是苏州古代有最多的状元、到现代有最多的院士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作初步研究并初步探讨在苏州市委宣传都领导下宣传苏州籍院士事绩各项活动的重要意义。由于资料有限,又囿于作者自身的水平,文中必有错误、遗漏,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不吝指正;并因篇幅关系,有些相关因素只能从简提及,敬请谅解。
在研究历史名人与科学家的事迹时通常着眼于他们的治学经历、所遇困难及创造发明,统计名人的籍贯似有地方主义之嫌。但我国各地人才分布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江浙人才辈出的现象必有某种原因。早在80年前,丁文江曾研究过我国历史人物和地理的关系;10年前,缪进鸿统计了历代各省进士人数,并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主统计了历代至现代各学科著名学者的籍贯分布,重点分析浙江的人才状况。本文引用缪先生部分统计资料及熊月之统计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数学家的籍贯,加上作者统计的明清状元的籍贯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士的籍贯,对苏锡常特别是苏州古代有最多的状元、到现代有最多的院士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作初步研究并初步探讨在苏州市委宣传都领导下宣传苏州籍院士事绩各项活动的重要意义。由于资料有限,又囿于作者自身的水平,文中必有错误、遗漏,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不吝指正;并因篇幅关系,有些相关因素只能从简提及,敬请谅解。
一、状元之乡
到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成为阻碍科技发展的因素之一,必须加以批判。但科举制
表1 明、清各省及部分市县进士数
浙江6379 | 杭州1034 宁波693 绍兴610 湖州444 |
江苏5958 | 苏州927 嘉兴255 海宁200 平湖177 宜兴240 |
常熟927 常州515 无锡400 松江391 扬州216 | |
上海208 太仓208 镇江182 | |
江西5057 | 南昌598 昆山271 吴江242 泰和204 临川197 |
河北4360 | 北京931 |
福建3897 | 福州875 莆田574 泉州511 漳州184 长乐177 |
河南3489 | 商丘214 开封193 光山179 洛阳170 |
山东3108 | |
山西2599 | 运城160 |
湖北2311 | 武汉343 黄冈193 |
安徽2240 | 歙县280 桐城211 |
四川2165 | |
陕西1934 | 西安259 |
广东1891 | 广州500 顺德772 |
湖南1201 | 长沙220 |
广西783 | 桂林231 |
贵州654 | 贵阳190 甘肃415 辽宁225 宁夏78 |
内蒙50 | 台湾32 吉林12 青海10 黑龙江3 |
新疆2 | 西藏1 满州八旗1320 |
总计51086名 | 长江三角洲11772 苏州(大市)1971 |
毕竟优于世袭制,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存在自有其历史原因,它对社会的影响并非百分之百负面。能够通过各级考试的多数是勤奋读书的学者,各地科举人数是对当地教育状况的反映。
表1采自缪进鸿的明清进士分布,苏州补入了他漏掉的元和县进士数,常熟、昆山与太仓的进士数也根据地方志略有改动。表中行政区域均按现代方式划分,古代县城内并存的县治均合为现代地名,如杭州含钱塘、仁和,苏州含吴县、长洲、元和,无锡含无锡、金匮等等。在全部5万名进士中江苏、浙江各占九分之一。苏州地区(含现在所领的六县、市,下同)约占全国3.8%江苏邮编。不过,各省被录取的进士数有一定的配额,与各省财赋有关,也受政治上照顾或限制的影响,不能完全代表各地教育水平。而每届状元只有一名,且由皇帝钦定,就不可能舞弊,因此各地教育质量高低可由状元人数多少来反映。由于元以前考试范围与现代地理相差太大,开考时间也不稳定,不易作比较,我们统计了明清两代的状元籍贯,见表2。
表2 明清状元籍贯分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