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把我们带回童年
智慧把我们带回童年
--读《周国平论教育》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刘强
已发《教育导报》5月24日
/html/2011-05/24/content_1280030.htm
《周国平论教育》收录了周国平教授60多篇教育随笔,周国平以哲学家的敏锐切中当今教育的弊端,对教育问题提出了全面系统的修复建议,这些宏论要旨、真知灼见,引发我们深思,启迪我们探索。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言:"在今天,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在他看来,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息息相通,而人生的价值,"幸福"也好,"优秀"也罢,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教育的使命,明晰教育的目的,认识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在书中渗透的一种说法,我特别认同:教育应当启悟智慧,呵护童心,让人走向单纯。
● 让人单纯
当今社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在经济突飞猛进时,诸多的社会问题也伴随而生,而所有的社会问题莫不与人的精神素养息息相关,而让人走向单纯是构筑幸福人生与和谐社会的路径之一,教育的使命就应当让人单纯,让人高贵,
  何为"单纯"?单纯不是幼稚,不是天真,更不是浅薄。单纯应如周国平说得那样是"丰富的单纯":"一方面,始终保持儿童般的天性,所以单纯;另一方面,天性中蕴含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童心未泯,就会对大自然始终保持天然的好奇心;赤子之心,就会对人生、对社会怀有真挚炽热的情。因为单纯,心灵宁静如山谷溪流缓缓流淌;因为单纯,思想精纯如钻石金刚坚不可摧;因为单纯,精神灵动如旭日东升蓬勃向上。单纯摈弃虚伪,单纯拒绝颓废,单纯远离功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正是单纯的要义、成功的秘籍。单纯的心灵不会封闭,单纯的思想不会固执,单纯的人格不至扭曲,单纯的情感肯定丰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正是丰富的单纯。陶潜采菊东篱下,李白举酒邀明月,梭罗泛舟瓦尔登,卢梭抒写忏悔录......莫不让人感受到精神纯净的魅力。
  恰如周国平所言"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作者在"两种人性的单纯"中,分析了"超越的单纯"和"社会"的关系,他认为,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
江苏邮编的领域,虽然我们不能如空谷足音而脱离社会,但没有人必须为了社会放弃自己的性灵生活。我们经常强调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而
周国平引用蒙田的话"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他还引用西塞罗的名言进一步阐释"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这就为单纯的教育到了一个精神入口。
  让人单纯就是让人崇高,就是为了精神"生长"。所以教育必须剔除功名利禄的粘附,必须转变只见分数不见人的短视,如温总理所言,我们应当"仰望星空",在精神的伊甸园追求形而上的单纯人性。
● 启悟智慧
  作者从哲学和人性的需求出发,特别强调教育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智慧。这正是为当今误入歧路的教育开出的一剂良药。
  当下,我们的教育距其本原渐行渐远渐无聊,所有的教育、教学目标无不聚焦于学生的成绩和分数,还美其名曰:为了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为学生创造美好的明天。于是乎,像苏霍姆林斯基批评的现象比比皆是,"刻板公式,一律化,像铁锈一样腐蚀着教育过程的精细的肌体。""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这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我们还常常会看到那些被无力胜任的死抠功课的苦役折磨着的活死人"(苏霍姆
斯基《给教师的建议》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教学死捄硬灌,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至于"默写"成为学校年年排行最高的流行语,"今天你默了吗"竟然成为学生间、师生间的问候语。为了应试,老师很少引导学生去思考,更谈不上启悟学生的智慧。
  而有意义的教育就应当启悟人生的智慧。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克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蔡元培也说"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就算完事。"知识只是一汪池水,容量再大终觉浅,缺乏生机、失去活力;智慧如春山溪流,清澈、宁静,汩汩流淌,源源不绝,为有源头活水来。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思考是智慧的途径,好奇是智慧的源泉。作者在《神圣的好奇心》中大力张扬学生好奇的天性,"好奇心把人类从尘土中超拔出来,成为万物之灵。"他认为,好奇才有兴趣,而兴趣是智育的第一要素,是素质教育的标志,所以,他要求教育必须十分小心地保护好奇心,为它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我想,教育万万不要割断鲜活生命和自然的脐带,大自然总能给心灵提供新鲜富
足的精神营养;切切不可扼杀孩子好奇的天性,好奇正是童心的本真,创造力的基因。罗素说"好奇心一死,活跃的智力也就跟着消亡了。"
  ●呵护童心
  周国平很多篇章都谈到"童年"和"童心",他说:"儿童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所以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他把智慧和童心连接在一起。他对城市的孩子没有童年感到极为痛心,他发出"拯救童年"的呼唤。作者还倡议"向孩子学习"。因为儿童富于"好奇心、感受性和想象力",他们"诚实、坦荡、率性","凡葆有童心的人,往往也善于欣赏儿童"
  其实明朝思想家李贽就提倡"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让人纯真,做个真人,自是为人的基准。我们常常诲人不倦的工作,其实很多时候是如此的盲目,我们正在一步步剥夺孩子的童年,一步步扼杀孩子的童心,还自以为是"辛勤的园丁",殊不知成为"童年的杀手",被人戏称为"毁人不倦"。所以,当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尚不够清晰时,有为竟然不如无为;当我们真正体悟到教育的真谛时,才知无为无不为。蔡元培说得好"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当下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面对鲜活的生命,面对质朴的童心,表现出极大的漠视和冷酷。千奇百怪的"校纪班规"鞭打着纯净的灵魂,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卷在磨蚀创造的灵性,还有那严峻的世俗的脸也在催熟学生的"人情练达"和"世事洞明"。于是乎,童心消失了,智慧枯竭了,单纯不再了,这还拿什么去创造?--创造幸福,创造明天,创造奇迹。
  呵护童心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早在2500多年前的老子就主张"复归于婴儿。""复归"自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更高层次的精神提升,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三一式",是一个"正(肯定)--反(否定)--合(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合"中体现出人的最高境界,(兰喜并《老子新解》中华书局2006年1月)如"大巧若拙",如"大智若愚",如"难得糊涂",如"返璞归真"。所以,我们应当赋予鲁迅"救救孩子"以新的内涵。
  周国平深深怀念"善良,丰富,高贵"这些精神品质, 他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的生活。"由此,我深深感到,教育的使命真是任重而道远!
  童心孕育单纯,单纯滋润智慧,"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人;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
天下自无可恶之人"(《菜根谭》中华书局2010年1月)惟如此,人生才有乐趣,生命了无牵碍,社会让人憧憬。
  不禁想起作者引用的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智慧把我们带回童年"。
               《周国平论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10月
  姓名:刘强
  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政和大道1号
  邮编:214174
  手机:132********
  邮箱:liuqiang1919@vip.sina
   刘强,中学高级教师,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光明日报》、《教育科学研究》、《江苏教育研究》、《教师博览》、《教育导报》、《现代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教育随笔、散文等200多篇,获《人民文学》"风物扬州"征文优秀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