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仲从监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过去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一、填空题
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 、 、 。孟子名 ,字 。他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 ,也被世人尊称 。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降大任于世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行拂乱其所为 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困于心 衡于患 而后作 征于 而后喻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死于安乐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三、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选择题
1、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 )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2、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以后能够改正
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4、选出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字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5、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五、拓展题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 (用课文词语回答)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 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 。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 ,必须先经受一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 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 。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 ,必须先经受一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3、本文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文句是: 。
4、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
4、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
5、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6、“大任”指什么 ?
7、“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
8、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9、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天将降大任于
10、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
10、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
11、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2、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
13、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
14、《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
15、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
16、文中写到成就事业要先经受磨难的句子是:
17、第三自然段论证的道理是人与国都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从个人推论到治国,忧患则生,安乐则亡。此道理给你的启示是什么?(抓住“一个人生命短暂,不能碌碌无为,要有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这一要点作答。)
18、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
19、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
20、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必须进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
事例:(生于忧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21、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共同点:
启示:
22、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在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