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鲁迅笔下的人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及写作动机,激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2.教给学生粗读和精读的方法,对重要的作品进行精读,更好地推进整本书的阅读。
3.引导学生分析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教给学生粗读和精读的方法,对重要的作品进行精读,更好地推进整本书的阅读。
2.引导学生分析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教给学生粗读和精读的方法,对重要的作品进行精读,更好地推进整本书的阅读。
教学课时:1课时
冰释前嫌的意思预习要求:阅读《朝花夕拾》全书,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去探究鲁迅笔下的人物。
(板书:《朝花夕拾》)PPT1展示:
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鲁迅
二、阅读检测,整体感知
活动一 PPT2展示:
《朝花夕拾》全书篇文章,分别为《》、《》、《》、《》、《》、《》、《》、《》、《》、《》。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惟一一本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到的生活道路和历,追忆那些
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活动二 PPT3展示: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填篇名
对猫的讨厌和仇恨 ------
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
描绘封建家长制的阴影 -------
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
描写童年生活的 -------
揭露庸医误人的 -------
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
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
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
教师小结:《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十篇中,前七篇是回忆童年生活,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见到了当时的人心世道。后三篇:《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人生怀念的文字。1927年,鲁迅在广州重新编订,添写了《小引》和《后记》,并改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晨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给人们以意义。
PPT4展示:“带露折花,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我不能够。” ---《小引》
活动三补充介绍背景资料
鲁迅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知县老爷,又到京城当过内阁中书。像这样既出身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市民的敬畏。但是,在鲁迅12岁那年,祖父因科举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家境迅速败落下来。年少的鲁迅经常拿着医生开的药方到药店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羡慕的眼光,而此时却是鄙夷的神情。周围人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很大。
PPT5展示: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教师小结:因此,《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板书: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
三、精读课文,探究人物
活动一精读《范爱农》
1.出示精读方法 PPT5展示:
精读文章不马虎,品味语言要推敲,
联系修辞写具体,紧扣关键来比较,
领会主旨悟情感,结合语境巧措辞。
2.精读《范爱农》,合作探究
①文章回忆了范爱农的哪些事?
②说说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
③文章通过写范爱农的遭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展示交流,师生点评
①文章回忆了范爱农的哪些事?
恩师被杀,他却违逆众人,反对发电报;“我”与爱农酒楼叙旧;
他与回国后的“我”结成朋友,共同办学;
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
由于苦闷困顿,最终悲惨地死去。
②说说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
范爱农是一位外冷内热,生性耿直而总是落落寡合,清高而又妥协、懦弱,命运坎坷的知识分子。
③文章通过写范爱农的遭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通过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教师小结:
范爱农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幕僚家庭,三岁丧父,五岁失母,与妹妹靠祖母抚养成人。在浙江绍兴府学堂求学期间,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是绍兴府学堂的高材生,也是徐锡麟的得意门生之一。
后来,东渡日本留学,当时正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应陈子英之邀,前往横滨迎接范爱农这一行同乡。
见面之际,由于“绣花鞋事件”和“让座风波”,鲁迅不经意的摇头,让范爱农看在眼里,从此对鲁迅产生成见。徐锡麟起义失败后,爱农因交不起学费,不能再留学。回到故乡,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鲁迅回国后,一次在熟人的客座上再次与范爱农相识,酒楼叙旧,两人冰释前嫌。革命后,鲁迅做了校长,爱农做监学,脸上出现了从未见过的笑容,不大喝酒,很少谈闲天,办事勤快。但是,由于“报馆案风波”,鲁迅被迫辞去校长一职,前往南京。爱农的学监也被后任的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失业的爱农陷入穷困潦倒之中,到处漂浮。在一次乘船游湖中,不幸落水身亡。这就是范爱农坎坷的一生。
我们围绕人物形象,按照“写了什么事”“是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的方法,分析了范爱农的形象。
(板书:事人情)
活动二合作探究人物——藤野先生和衍太太
1.小组分工:藤野先生---《藤野先生》(1、2组)
衍太太 --- 《琐记》 (3、4组)
2.学生合作探究:
①《藤野先生》中记叙了“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琐记》中写了哪几件事来表达对衍太太的不满?衍太太是个怎样的人?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展示交流,师生点评
①《藤野先生》明确:
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不拘小节、没有民族偏见、关爱年轻人、品性正直的老师。
情:赞扬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深情的怀念。
②《琐记》明确:
事:怂恿别人的孩子冬天比赛吃冰;给童年的“我”看不健康的书籍;鼓动孩子们做危险的游戏;
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去变卖;“我”没偷,她却肆无忌惮地传播流言。
人: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却是鄙视衍太太的。
教师小结:
从范爱农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对这位心忧民族却又潦倒落魄的知识分子的同情和悼念;
从藤野先生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对这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弱国子民的恩师的深深敬意;从衍太太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对这位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的鄙视。正是从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温情与残酷、个人和社会、现代和传统、快乐和痛苦交织、纠缠在一起的繁复情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所有的爱汇聚成一幕幕温馨的回忆,所有的恨凝结成一句句冷峻的批判。也许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因为它常读常新。待他年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回忆所及,再来细读,我敢说,你一定会温故而知新,掩卷三思,唏嘘不已。
2.布置作业:
精读《朝花夕拾》,探究分析《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父亲的病》和《五猖会》中的父亲,《无常》中的无常的形象。
附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
略读精读
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
事人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