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胶(《本经》)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漂泡去毛而成的固体凝胶。主产于山东、浙江、江苏等地,以东阿胶(山东省东阿县)最有名。原动物在我国背部地区多有饲养,主要以麦秸、草谷为食,亦吃高粱、大豆、麦类。味甘,性平。归肝、肺、肾经。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临床用名有阿胶、驴皮胶、阿胶珠、蛤粉炒阿胶。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
《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主丈夫少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本草拾遗》:凡胶俱能疗风,止泄,补虚。驴皮胶主风为最。
《药性论》:君。主坚筋骨,益气,止痢。署予为之使。
《开宝本草》:味甘,平、微温,无毒。丈夫少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
养肝气。
《本草图经》:止泄痢,得黄连尤佳。
《药类法象》:主心腹痛,血崩,补虚安胎,坚筋骨,和血脉,益气,止痢。
《药性赋》:味甘,平,性微温,无毒。降也,阳也。其用有四:保肺益金之气,止嗽蠲咳之脓。补虚安妊之胎,治痿强骨之力。
《汤液本草》:气微温,味甘辛,无毒。甘辛平。味薄,气升,阳也。
入手太阴经,足少阴经、厥阴经。
《象》云:主心腹痛内崩,补虚安胎,坚筋骨,和血脉,益气止痢,炮用。
《心》云:补肺金气不足,除不足,甘温补血。出东阿,得火良。
《本草》云: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益肺气。肺虚极损,咳嗽唾脓血,非
阿胶不补。仲景猪苓汤,用阿胶滑以利水道。《活人书》四物汤加减例,妊娠下血者,加阿胶。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阴不足者以甘补之,阿胶之甘以补血。
洁古云:性平味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能补肺气不足。甘温,以补血不足。
《本草纲目》: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岂能清肺益阴而治诸证。陈自明云: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成无己云: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
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
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火灸,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以本方。
《本草经疏》:阿胶,旧云煮牛皮作之。藏器与苏颂皆云是乌驴皮,其说为的。其功专在于
水。按阿井在山东兖州府东阿县,乃济水之伏者所注,其水清而重,其正绿,其性趋下而纯阴,与众水大别。《本经》味甘气平。《别录》微温无毒。元素云:性平味淡。气味俱薄。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入手太阴,足少阴、厥阴经。其主女子下血,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胎不安,及丈夫少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等证,皆由于精血虚,肝肾不足,法当补肝益血。经曰:精不中者,补之以味。味者,阴也。补精以阴,求其属也。此药得水气之阴,具补阴之味,俾入二经而得所养,故能疗如上诸证也。血虚则肝无以养,益阴补血,故能养肝气。入肺肾补不足,故又能益气,以肺主气,肾纳气也。气血两足,所以能轻身也。今世以之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血、血痢、女子血气痛、血枯、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及虚劳咳嗽,肺痿,肺痈脓血杂出等证神效者,皆取其入肺入肾,益阴滋水,补血清热之功也。
简误:其气味虽和平,然性粘腻,胃弱作呕吐者,勿服。脾虚食不消者,亦忌之。
《本草蒙筌》:味甘、辛,气平。微温。味薄气厚,升也,阳也。无毒。使山药,畏大黄,入太阴肺经,及肝肾二脏。风淫木旺,遍疼延肢体能驱;火盛金虚,久咳唾脓血即补。养血止吐衄崩带,益气扶羸瘦劳伤。利便闭,调猪苓汤吞;禁胎漏,加四物汤服。定喘促,同款冬紫菀;止泻痢,和蜜蜡黄连。安胎养肝,坚骨滋肾。
谟按:煎胶用皮,取其发散皮肤外也。匪特此胶为然,诸胶牛皮熬者,亦皆能之,仍择乌。如用乌鸡子、乌蛇之类,物虽治风,然更取其乌黑属水,盖以制其热则生风之义。东阿井水,乃系济水所注。性急下趋,清而且重。用之煎煮,搅浊澄清。服之者,能去浊污,以及逆上痰也。
《本草乘雅》:取义在水,仍存井名。缘水性之下趋,协皮革之外卫,藉火力以成土化,从下者上,从外者内矣。虽转革平,仍含本有咸寒,故走血以主内崩,此卫不将营,营将安传乎。乃至形藏失其濡润,遂成藏之五劳,形之六极,以及四肢经隧,或涸或污,酸且痛也。阴不足,则阳下陷;阳不足,则阴上乘。上乘下陷,故洒淅恶寒,辄复发热如疟状。下血即血崩,血濡则胎固,专言心腹腰腹者,驴力在胪故也。经云: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阿胶两得之矣。
人下者上,指下趋之水,藉火力而上炎。从外者内,指外卫之皮革,藉火力而内向。外之合内,下之从上,中黄之位乎。
《药性解》:味甘咸,性微温,无毒,入肺、肝、肾三经。主风淫木旺、肢节痿疼、火盛金衰、喘嗽痰血,补劳伤,疗崩带,滋肾安胎,益气止痢。明澈如水、质脆易断者真。山药为
使,畏大黄。蛤粉炒成珠用。
按:阿胶用黑驴皮造成,黑属水,专入肾,能克火,盖以制热则生风之义,故宜入肝,且火得制则金亦无侵,故又宜入肺。夫东阿井系济水所生,性急下趋,清而且重,用之煎煮,搅浊澄清,所以能清上炎之火及上逆之痰也。
《药鉴》:气微温,味甘平,无毒,降也,阳也。能保肺气,养肝血,补虚羸,故止血安胎,止嗽止痢,治痰治痿,皆效。惟久嗽久痢久痰,及虚劳失血之症者宜用。若初发邪胜者,不可骤用,恐强闭其邪,致生他证也。倘肺家要用,须用桑白皮同剂,以监制之,立效。何者?盖阿胶敛肺之药,桑白皮泻肺之药,以此监彼,但取阿胶之能,而泻阿胶之敛故耳。若痢家要用,即多枳壳、槟榔,无有不可,此又通变之妙用也。
暑伏《景岳全书》:味甘微辛,气平,微温。气味颇厚,阳中有阴。制用蛤粉炒珠,入肺肝肾三经。共气温,故能扶劳伤,益中气。其性降,故能化痰清肺,治肺痈肺痿,咳唾脓血,止嗽定喘。其性养血,故能止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肠风下痢,及妇人崩中带浊血淋,经脉不调。其味甘缓,故能安胎固漏,养血滋肾,实腠理,止虚汗,托补痈疽肿毒。
《本草备要》:平,补而润。
甘平。清肺养肝,滋肾益气,肺主气,肾纳气。和血补阴,肝主血,血属阴。除风化痰,润燥定喘,利大小肠。治虚劳咳嗽,肺痿吐脓,吐血衄血,血淋血痔,肠风下痢,伤暑伏热成痢者必用之,妊娠血痢尤宜。腰酸骨痛,血痛血枯,经水不调,崩带胎动。或妊娠下血,酒煎服。痈疽肿毒。及一切风病泻者忌用。大抵补血与液,为肺、大肠要药。寇宗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用乌者,其属水以制热则生风之义,故又治风也。陈自明曰:补虚用牛皮肤,去风用驴皮胶。杨士瀛曰:小儿惊风后,瞳人不正者,以阿胶倍人参服最良。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按阿井乃济水伏流,其性趋下,用搅浊水则清,故治瘀浊及逆上之痰也。山药为使,畏大黄。
《本草崇原》: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心合济水,其水清重,其性趋下,主清心主之热而下交于阴。肺合皮毛,驴皮主导肺气之虚而内入于肌。又,驴为马属,火之畜也,必用乌驴,乃水火相济之义。崩,堕也,心腹内崩者,心包之血,不散经脉,下入于腹而崩堕也。阿胶益心主之血,故治心腹内崩。劳极,劳顿之极也。洒洒如疟状者,劳极气虚,皮毛洒洒如疟状之先寒也。阿胶益肺主之气,故治劳极洒洒如疟状。夫劳极,则腰腹痛。洒洒如疟状,则四肢酸痛。心腹内崩,则女子下血也。心主血,肺主气,气血调和,则胎自安矣。
《本草求真》:[批]入肝补血,通润心肺与肾。
阿胶专入肝,兼入肺、肾、心。味甘气平,质润,专入肝经养血。何书又言除风化痰,盖以血因热燥,则风自生,阿胶得阿井纯阴之济水,又得纯黑补阴之驴皮。宗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用乌者取乌属水,以制热则生风之义,如乌卵、乌鸡之类皆然。气味俱阴,既入肝经养血,复入肾经滋水,水补而热自制,故风自尔不生。藏器曰:诸胶皆主风,止泄补虚,而驴皮主风为最。又胶润而不燥,胶性既能润肺,复能趋于降浊,使痰不致上逆耳。至于痔漏肠风、衄血、血淋、下痢,痢因热成。暨经枯崩带,胎动,痈肿,治克有效,亦是因血枯燥,伏热而成,故能得滋而解。此为血分养血润燥,养肺除热要剂。不似首乌功专入肝,补血祛风,乌须黑发,而于肺经润燥定喘则未及;鹿胶性专温督与冲,以益其血,而于肺经清热止嗽则未有;龟胶力补至阴,通达于任,退热除蒸,而于阴中之阳未克有补。古人云阿胶养神,人参益气,正谓此也。
《得配本草》:得火良。薯蓣为之使。畏大黄。
甘,平。微温。入手太阴、足少阴、厥阴经血分。壮生水之源,补坎中之液,润燥降痰。敛虚汗,利小便,定喘嗽,固胎漏,止诸血,治带浊。一切血虚致疾,服无不效。
得人参,正瞳人;得滑石,利前阴。佐川连,治血痢;君生地,治大衄吐血。胶能降火归元。
和血,酒蒸;止血,蒲黄炒;止嗽,蛤粉炒;清火,童便化。
肺气下陷,食积呕吐,脾胃虚弱,三者禁用。
《本草经解》:阿胶气平,秉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黑质润,阴也。
心腹者,太阴行经之地也。内崩劳极者,脾血不统,内崩而劳极也。阴者,中之守也,阴虚则内气馁而洒洒恶寒如疟也,其主之者,味甘可以益脾阴也。
腰腹皆藏阴之处,阴虚则空痛,阿胶黑益阴,所以止痛。四肢脾主之,酸痛者血不养筋也,味甘益脾,脾统血,四肢之疼自安。女子下血,脾血不统也,味甘以统脾血,血血止也。安胎者,亦养血之功也。
《神农本草经读》:阿胶以阿井之水,入黑驴皮煎熬成胶也。《内经》云“手少阴外合于济水,内合于心”。又云“毛皮者,肺之合也。”以皮煎胶,故能入肺;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故能入脾。
凡心包之血,不能散行经脉,下入于腹,则为崩堕,阿胶入心补血,故能治之。劳极气虚,皮毛洒洒如疟状之先寒,阿胶入肺补气,故能治之。脾为后天生血之本,脾虚则阴血内枯,腰腹空痛,四肢酸疼,阿胶养血补脾阴,故能治之。且血得脾以统,所以有治女子下血之效;胎以血为养,所以有安胎之效。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甘,平。主心腹内崩,血脱之疾。劳极洒洒如疟状,劳倦则脾伤而血亏,此肝脾之寒热,故如疟也。腰腹痛,四肢酸疼,血枯之疾。女子下血,安胎。养血则血自止而胎安。久服轻身益气。补血则气亦充。
阿井为济水之伏流,济之源为水,自水以至于阿井,伏见不常。若《夏书》所谓溢为荥,出于陶邱北三百里,泉虽流而不上泛,尤为伏脉中之静而沉者,过此则其水皆上泛成川,且与他泉水乱而不纯矣。故阿井之水,较其旁诸水重十之一二不等。人之血脉,宜伏而不宜见,宜沉而不宜浮。以之成胶,真止血调经之上药也。其必驴皮煎者,驴肉能动风,肝为风脏而藏血,乃借风药以引入肝经也。又凡皮皆能补脾,脾为后天生血之本,而统血,故又为补血药中之圣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