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之亡》人物性格及艺术特
人物性格:
重耳:贪图享乐、养尊处优的贵族公子哥儿→ 春秋时代显赫一时的霸主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历经磨难,才具有担当大任的资历。
· 流亡中的屈辱、困苦、安乐的体验,使他明白了身在宫廷、耽于逸乐所不可能明白的人生真谛,在身、心两方面受到陶冶和磨炼。
· 忍耐→公子重耳,在向农夫讨食时得到的却是土块,能够收鞭息怒,将土块当宝物收起。
赵姬: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的女性形象
· 在宗法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春秋时代,面对激烈的争嗣斗争,赵姬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态度。
· 她,本有子息可以承嗣,却不待宠专位,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仅请回赵盾,并主动让出嫡嗣之位。
·
正是她的宽容大度、唯才是举,为晋国觅得了一位难得的贤相,为晋国霸主地位的巩固做了间接的重要贡献,昭示了她深名大义、知书识礼的光辉形象。
重耳在狄的妻子季隗 & 齐国的妻子姜氏:忠心耿耿,具有理性的女性形象
· 她们都愿意牺牲儿女私情,成全重耳的国家大事。
· 季隗支持重耳的计划,不仅对重耳“将适齐”没有丝毫的阻扰,而且还忠心耿耿地表示等待重耳而不另嫁他人。
· 姜氏则在重耳似乎安于安逸生活的时候,明白重耳的大事。于是与子犯商量,把重耳灌醉后将其送走,充分体现了一个妇道人家难得的理性精神。
怀嬴:敢于追求人格独立、争取自身地位的妇女人物
· “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 在封建的春秋时代,妇女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而传统以来的妇女也是忍受屈辱的。
· 在这里,怀嬴之举实在令人叹服。叹服其敢于追求人格独立、争取自身地位的的举动。
· 她意识到秦国与晋国地位的平等,由这种国家间的平等上升为人格的平等。所以,她能够在受屈辱的时候理直气壮地维护自身人格,争取自身地位。
艺术特
1. 善于在列国矛盾斗争的旋涡中叙写历史人物。
· 公子重耳离开晋国逃亡这件事的本身,就是晋国内部权力斗争,主要是晋公子王位之争激化的结果。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不同的礼遇,同样跟当时列国之间的斗争形势有关。
· 重耳当时经过的小国,如卫成公、曹共公、郑文公等,皆“不礼焉”;而经过的各个大国却反而受到规格不等的礼遇,如齐桓公妻以女,宋襄公赠以马,楚成王享之,秦穆公纳之。
· 这决非偶然。从当时列国形势大局和地理位置来看,齐、宋、楚、秦虽和晋是异姓国,但因都在争取霸权,急需获得同盟的力量;而晋国正是他们争取联盟的首选目标,所以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采取了礼待的态度。
· 卫、曾、郑说起来还是姬姓国,和晋国是同姓共祖之国,但因平时深受大国欺凌、侵扰,以故不予礼待。事出有因,而并非仅仅因为这些小国国君目光短浅。
· 《左传》的作者把重耳放在如此尖锐复杂的诸侯争霸斗争矛盾之中,让他从一个缺乏雄心壮志、耽于安乐的贵族公子磨炼成为一个有深谋大略的政治家。这不仅使历史人物的个性和气质由浅入深地展示出来,而且也从更深的层面上为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提供了可信的依据。
· 本文最后,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全力支持下,经过秦国军队的直接干预和策划,终于返回祖国,夺取了晋国的政权。
2.善于在对照和映衬中不断深化公子重耳的形象。
· 众公子的无能和平庸,适足以衬托出公子重耳的卓尔超和远见卓识。
o 重耳的哥哥太子申生已愚忠自裁。
o 其弟夷吾(晋惠公)则忘恩负义,反复无常,以至众叛亲离,自取灭亡。
o 其他兄弟更不值一提。
· 重耳是晋国诸公子中的佼佼者,所以跟随他出亡的从者数量众多且才力超。
o 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决然跟著重耳流亡,备尝艰难困苦,说明重耳能得人心。
o 追随者有见识,有胆略。他们预见到晋国日后的形势必将朝着有利于重耳的方向发展;暂时的坎坷和磨难,必将换来日后的胜利和乐观的前景。
· 重耳的追随者大都是当时晋国的栋梁之材或智能之士。
o 僖负羁之妻所说:“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他们给重耳出谋划策,帮助重耳克服贵公子的陋习,激励重耳树立远大的志向,向霸主的目标奋进。
o 他们与主人公重耳不但彼此依附,而且相互依赖,因而在主仆之间建立了少有的休戚与共的关系。晋文公手下是一批一,实力更加雄厚。
o 晋文公执政后不但一心依靠这些曾经患难与共的从者,而且知人善任,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
· 公子重耳流亡期间所幸遇的几个女子几乎都是值得称颂的。
o 季隗对爱情的坚贞。
o 姜氏和僖负羁之妻在政治上的远见。
o 怀赢对个人命运的自尊自重。
o 《左传》作者尽力赞美这些女子,刻画她们的品质和关德,虽然笔墨不多,但对于鞭挞重耳的弱点。督促他克服轻狂、贪图安逸、任性骄傲等贵公子的劣性和陋习,显然也起着比照和催化的作用。
3.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强化主人公重耳的性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以顺叙为主,在行文中又时而嵌进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以加强叙事的趣味性,使历史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o “乞食野人”的故事,发生在他刚离狄。开始踏上周游列国之时,遇事粗暴,“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o “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在他流亡生涯结束的前夕,遇事冷静,洞察幽明,当楚成王一再问
他“何以报我”时,他的回答是“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囊犍,以与君周旋。”态度不卑不亢,表现出重耳对晋楚日后必争的预见和决不牺牲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
o “季隗待子”、“醉遣重耳”、“曹共公观裸”、“怀赢不卑”、“子犯授璧”等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小故事,犹如锦簇的繁花,趣味盎然。像这类为历史添枝加叶的小故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