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英文名词
联合merge P 7: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融合fuse P 7 :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唇裂cleft lip P 9:在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颌裂、腭裂;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
面裂facial cleft P 9 :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较轻微者可为大口畸形;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裂隙自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还有一种极少见的情况,因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纵行的侧鼻裂。                     
成釉器enamel organ P23:起源于口腔外胚层,是牙胚的一部分,经过蕾状期、帽状期(外
釉上皮、星网状层、内釉上皮)、钟状期(外釉上皮、星网状层、中间层、内釉上皮),最终发育成釉质。                   
牙乳头dental papilla P23:是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也是牙胚的一部分,最终发育为牙髓和牙本质,是牙成型的重要因素。                   
牙囊dental sac P23:起源于外胚间叶组织,是牙胚的一部分,最终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固有牙槽骨。                        
成釉细胞ameloblast P26:是成釉器中的内釉上皮中的内釉细胞分化而来,呈高柱状,在分泌活动开始前细胞器重先定位(核远离基底膜,Gc靠近基底膜,RER增多,Mit集中到靠近中间层),对釉质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 P28:是由牙乳头外层细胞在内釉上皮的诱导下分化而成的高柱状细胞,一般有分泌型和静止型以及中间过渡型三种类型,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质,细胞核远离基底层,ER、GC、Mit发达,相连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桥粒、缝隙连接、紧密连接)。              
釉小皮enamel cuticle P53:釉质形成以后,成釉细胞在釉质表面分泌的一层没有结构的覆盖在牙冠表面上的有机物薄膜。细胞通过半桥粒与它相连。                   
缩余釉上皮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 P35: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釉梭enamel spindle P50:釉梭是起始于釉牙本质交界伸向牙釉质的纺锤状结构。是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牙釉质形成时此末端膨大的突起即留在牙釉质内所致。在磨片中,牙尖及切缘部位较多见。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                   
釉丛enamel tufts P50:釉丛起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与釉柱间质和柱鞘关系密切,其高度约为牙釉质厚度的1/4~1/3。                       
釉板enamel lamellae P50:釉板是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可以贯穿整个牙釉质的厚
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牙釉质脱矿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呈薄片状。可成为龋致病菌的侵入途径。
绞釉gnarled enamel P52:釉柱近表面l/3较直,而内2/3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可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
牙本质dentin P55:构成牙主体的硬组织,是成牙本质细胞及其突起的分泌产物,其主要功能为保护牙髓和支持釉质,淡黄,由牙釉质和牙骨质覆盖,中央有牙髓腔,里面有牙髓。
牙本质小管dentinal tubule P57:为贯通于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空间,充满了组织液和一定量的牙本质细胞的突起。主要特点为放射状排列、有分支吻合、不同部位的排列方向有异、“上疏下密、上细下粗”。
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 P59:可能牙本质发育形成速率周期性活动造成 ,与牙本质小管垂直的线,它的间隔为每天牙本质沉积的厚度。
牙髓pulp P64:是来源于外胚间的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牙髓腔,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质、营养、感觉、防御和修复。其内的结构通过根尖孔与根尖周组织相沟通。                             
牙骨质cementum P70:覆盖于牙根部表面的一层硬结缔组织,淡黄.联系着牙和牙周组织.无哈佛管\血管\神经.硬度较骨和牙本质低,
牙龈gingival P74:包围和覆盖在牙颈部和牙槽嵴的口腔黏膜,粉红,坚韧不活动,分别于牙槽黏膜和腭黏膜相连。可分为游离龈、附着龈、牙间乳头。                         
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thelium P76: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齿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从龈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的表面。(2)无角化、无钉突复层鳞状上皮,电镜下张力细丝、桥粒较少;(3)结合方式为结合上皮形成许多半桥粒,使细胞与牙面紧密附着;(4)随年龄增长,结合上皮的位置会发生改变;是牙周组织中结构上薄弱之处。           
牙周膜periodontal membrance P80:环绕牙根的位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的能抵抗和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的致密的结缔组织具有悬韧带的作用, 又称牙周韧带。由细胞、基质、纤维组成。
牙槽骨alveolar bone P87: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又称牙槽突。与其他骨组织相似,其生长有赖于牙的功能刺激。可分为固有牙槽骨、密质骨、松质骨。
牙槽突alveolar process P87同上                 
唾液saliva P103:是涎腺的分泌物,可经过导管排入口腔,具有润湿黏膜、溶解食物、促进消化的作用。                           
腮腺parotid gland P112:有深浅两叶,位于耳前、耳下  (下颌后凹),是纯浆液腺---浆液性腺泡。常有淋巴组织三大唾液腺中最大,与面神经关系密切。导管开口于第二磨牙对应的颊黏膜。闰管长有分支,分泌管多一般染浅。导管上皮可有皮脂腺或含脂肪。
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 P112:略小于腮腺,似核桃大小,位于颌下三角,是浆液性腺泡为主+黏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的混合腺。导管开口  舌系带两侧肉阜,导管长而弯曲,易于淤滞结石。闰管较腮腺短,
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 P113:其体积最小,杏仁状位于口底黏膜和下颌舌骨肌之间,是以黏液腺泡为主混合腺。导管开口  于下颌下腺导管,闰管和分泌管发育不良。
小涎腺minor salivary gland P114:包括唇、颊、腭、舌、磨牙后、舌腭腺,位于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
龋病dental caries P143: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一般分为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
组织名词解释釉质龋enamel caries P152:发生在釉质内的龋病,经过了脱矿、素沉着、经一步脱矿以致损坏牙釉质,包括平滑面龋(呈倒三角形顶部朝向釉牙本质界,
底部朝向釉质表面有内向外分为四层: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和窝沟龋(成三角形)。                   
牙本质龋dentine caries P159:多由釉质龋向深层发展所致,或为牙根部牙骨质龋发展而来。经过了脱矿、素沉着、经一步脱矿、有机物溶解以致损坏牙本质。病损形态呈三角形,顶部朝向髓腔,底部朝向釉牙本质界,其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层分为四层结构:透明层(translucent zone)脱矿层(zone of the demineralization)细菌侵入层(zone of bacterial invasion)坏死崩解层。
牙骨质龋cementum caries P163:多发生于牙龈萎缩、压根暴露后,多发于老年根龋,好发于牙颈部。               
牙髓炎pulpitis P165:是牙髓病的最主要的疾病,细菌是重要的病因,临床特点为:疼痛;发生坏死;疼痛部位难以确定。可分为牙髓充血、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
牙体吸收tooth resorption P173:有生理性吸收(发生在乳恒牙交替乳牙脱落时,由于恒牙萌出时所产生的压力使乳牙牙根吸收。)和病理性吸收【分为内吸收(从牙髓室内部发生的牙体吸收)和外吸收(从牙表面开始的吸收)两种
根尖周炎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P175:是指发生在根尖周组织的一般由细菌、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绝大多数发生于牙髓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炎症。疼痛可准确定位,常伴有淋巴结肿大,一般容易痊愈。         
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s P183:是指局限于牙龈组织的一组疾病,不侵犯深部牙周组织,以牙龈炎最常见,还有龈增生、溃疡、坏死等病理改变。                 
增生gingival hyperplasia P186:多种因素引起的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组的局部或弥漫性牙龈增生疾病,又称之为增生性龈炎。
奋森龈Vincent gingivitis P188:又称为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梭螺菌龈炎、战壕口炎,
由于营养不良,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引起的组织变性坏死+纤维系性渗出,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炎症假膜形成以致有灼痛、木胀感;龈乳头及龈缘坏死、缺损;灰白假膜形成;腐败性口臭;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