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模拟试卷
2021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a2a3=a6 B.a6a2=a3(a0) C.(a2b )3=a6b3 D.a2+a3=a5
2.一粒米的质量大约是0.000 021 kg,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2110-4 kgB.2.110-6 kg C.2.110-5 kg D.2.110-4 kg
3.若ax=6,ay =4,则a2x-y的值为( )
A.16 B.9 C.40 D.44
4.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x,1 3,且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 ) A.2 B.3 C.5 D.13
5.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为144,则它的边数为( )
A.8 B.9 C.10 D.12
6.下列算式:①-2-2= ;②(-3)100(- )101= ;③(x+2)(x-2)=x2-2;④m2+2m+4=(m+2)2;其中正确的有( ) w W w .x K b 1.c o M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7.下面的多项式中,能因式分解的是( )
A.m2+n2 B.m2- m+1 C.m2-n D.m2-2m+1
8.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平移1个单位
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
A.6 B.8
C.10 D.12
9.图(1)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的长方形,用剪刀沿图中虚线(对称轴)剪开,把它分成四块形
状与大小都一样的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那样拼成一个正方形,则图(2)中间空门部分的面积是( )
A.2mn B.(m+n)2 C.(m-n)2 D.m2-n2
10.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边BC、 AD、CE上的中点,且S△ABC=4,则S△BFF=( )
A.2cm2 B.1 cm2 C.0.5cm2 D.0.25 cm2
二、填空题
11.计算:(-p)2(-p)3= .
12.如上图所示,B=65,DCB=112,则x= .
1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6cm,则它的周长是 .
14.若(y-2)(y+m)=y2+ny+8,则m+n的值为 .
15.若x2-kx+9是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为 .
16.多项式3x-6与x2-4x+4有相同的因式是 .
17.将一副学生用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
若AE∥BC,则AFD的度数是 .
18. 若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
三.解答题
19.计算:
① ②(-3a3)2a3+ (-4a)2a7+(-5a3)3;
③(2m+3n)2(3n-2m)2; ④( .
20.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a3+10a2-25a; ②4a(x-y)-2b(y-x);
③(a2+b2)2-4a2b2; ④(t+1)(t+2)-20.
21.先化简,再求值:
(-b+2a)2-(1-2a-b)(1+2a+b),其中a=- ,b= .
22.(本题5分)如图,DEAB,EF∥AC,A=32,求DEF的度数.
23.已知 , ,且 的值与 无关,求 的值.
24对任意实数x、y,多项式 的值总是正数
25.(本题8分)一天,小嘉在玩纸片拼图游戏时,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发现利用图①中的三种材料各若干,可以拼出一
些长方形来解释某些等式.比如图②可以解释为:
(a+2b)(a+b)=a2+3ab+2b2.
(1)则图③可以解释为等式: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虚线框中用图①中的基本图形若干块(每种
至少用一次)拼成一个长方形,使拼出的长方形
面积为2a2+7ab+3b2,并请在图中标出这个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长方形的长和宽.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添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