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篇:浅析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核桃村明德小学 耿翠芬刻舟求剑的寓意
摘要:学习寓言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独立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领略文学艺术的魅力;学习寓言,让他们从中明辨是非,从中受到教育;学习寓言,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更能使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寓言;语文教学;作用 寓言和一般的比喻不同,它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是用故事的形式进行类比的。寓言一般不长,往往通过故事说明哲理。它思想深刻,形象生动,兼有故事的生动性和谚语的哲理性,是深入浅出的说理工具,同时也是对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经验教训的高度的艺术概括,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欣赏价值,耐人回味,有的民间寓言已流传了几千年,仍具有艺术的生命力。
寓言是指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小学阶段共编入19篇寓言,它们分别是二年级《天鹅、大虾和梭鱼》、《南辕北辙》、《坐井观天》、《亡羊补牢》、《小河和大海》;三年级《狐假虎威》、《鹬蚌相争》、《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四年级《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手不释卷》、《鹏程万里》、《纪昌学射》、《扁鹊治病》;六年级《金鱼和鲤鱼》、《老鼠为狮子担心》、《邯郸学步》、《舍本逐末》。从寓言的数量上看,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1-2年级为“写话” 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寓言以其生动形象的故事性更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易于实施明辨是非等教化功能。下面就简单地谈一谈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寓言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里特别强调主动识字的兴趣、愿望和习惯,在“评价建议”里也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强调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并注意在识字写字过程中感受、体会汉字的优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对于学生识字、写字、学好语文,甚至对他们的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寓言一般篇幅较短,往往通过故事说明哲理,它思想深刻、形象生动,兼有故事的生动性和谚语的哲理性,是深入浅出的说理工具,同时也是对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的高度艺术概括,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欣赏价值,耐人回味,有的民间寓言已流传了几千年,仍具有艺术的生命力。因此寓言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且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语言之中。寓言是非常适合孩子读的,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读物之一。学生喜欢读寓言,喜欢读懂寓言,于是就有了主动识字的兴趣、愿望和习惯。在学习《天鹅,大虾和梭鱼》之前,学生已经借助拼音读会了课文,能说故事的内容,还能说出这则寓言所隐含的道理。在学习《南辕北辙》之前,
学生借助拼音学习不会读的字,在课余时间就完成了识字、阅读和理解的任务,就这样,学生有了主动识字的兴趣、愿望和习惯。课文中的寓言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课外,他们读《小学语文同步读本》中的寓言,在读的过程中,识字写字的积极性提高了,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识字能力,并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汉字的优美,提高了审美情趣,提高了识字量。
二、寓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1、寓言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法》一文中明确指出:“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依赖于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量的积累。缺乏阅读兴趣,就不可能自觉地阅读;不掌握阅读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无法有效地独立阅读;没有一定阅读量的积累,就无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能自觉地阅读。寓言由于篇幅短小,形式不拘,
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学生对寓言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在学习《坐井观天》和《守株待兔》之前,同学们就看了许多遍,明白了其中的寓意,而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也是百看不厌,他们的阅读兴趣很浓厚,所以他们能自觉地阅读,久而久之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就提高了。
2﹑寓言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要读,阅读要学生自己读。阅读是学生自己在阅读中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不应该用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来说,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策略的掌握,都依赖于“多读”、“自己读”。一般在课堂教学中就采用初读、细读、精读三个层次来把握课堂结构。在揭示了寓言的课题以后,就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抓中心词或提问主要人物是谁?干什么?带着疑问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同时,动笔画出不懂的地方,扫除课文生字、新词的障碍,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通过初读,学生解决了字词以及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时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
质疑,在读中解疑。通过细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精读寓言就是在理解了寓言的寓意后,在语言环境中去感悟作者的感情,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或者教师指出相应的段落,让学生采取相应的方法深刻领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这三种层次的读书为主,并适当运用其它形式的读来完成阅读的任务,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
3﹑寓言教学能让学生主动积累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1-2年级)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寓言故事中有很多优美的词语和成语,同学们都会主动地进行积累。在教学《狐假虎威》和〈〈鹬蚌相争〉〉一课中,学生积累的词语有:狐假虎威、骨碌碌、违抗﹑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撒腿就跑﹑大大小小﹑鹬蚌相争﹑毫不费力等。
4﹑寓言教学能让学生领悟到文学艺术的魅力﹑了解作家﹑亲近作家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许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
们既看见了五光十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内在的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这些都是寓言的魅力。学习寓言可以领略到文学艺术的魅力,了解作家,亲近作家,明白作家的内心世界。《手不释卷》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十分善于领兵打仗,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读书。孙权批评了他,他很惭愧。从此以后,他抓紧时间读书,知识越积越多。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本篇寓言故事至今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勤奋学习,这样既让我们了解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也体会到了作家的内心世界。
5﹑寓言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寓言阅读教学中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狐假虎威中有这样一道题: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续编《狐假虎威》的故事。(提示: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同学们明白题目意思后就认真写起来,在写的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想象。一个同学这样写:它非常生气,决定狐狸算帐,于是它天天去狐狸。有一天,它终于到了狐狸,猛地扑过去逮住了狐狸,还没等狐狸开口,就咬死了狐狸。一个同学这样写:它恨不得一下子就去狐狸算帐,于是,它就天天寻狐狸。一连了几天,也不见狐狸的影子。它自责自己,都怪自己做事不动脑筋,太容易相信别人
的话,以后应该改掉这个毛病。一个同学这样写:它非常生气,正在这时,狐狸爸爸带着那只狐狸来向老虎道歉。老虎不相信狐狸的话,要其它动物作证。狐狸爸爸请来了狮子和大象,老虎才相信狐狸的话。同学们想的不一样,写的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