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浙江学考语文仿真模拟测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高挑(tiāo) 挫折(cuò) 忸怩(ní) 憨笑(hān)B. 毡帽(zhān) 踌躇(chóu) 讪讪(shān) 亘古(gèn)C. 棱角(líng) 攒射(cuán) 掂量(diān) 裸露(lù)D. 担架(dān) 老妪(yú) 稀落(luò) 颤动(chà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那遥远而浓烈的年味,隔着万水千山,纷至沓来。春节,如同金大厅里飞旋的圆舞曲,在人们心头鼓涨、发酵,日近。B.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多重危机,我们亟须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秉持的互利共嬴理念,警惕单打独斗、零和思维。C.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屈原,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渐行渐近。D.昨夜,一位老者躬身幽黄的店灯下,就着一盘堆尖的湖蟹,蘸着比酒还纯的夜风,和着比夜还香的老酒,专心而安详。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B.对国家而言,只有借助法律及法律文化,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才能保障物质生活的公平公正,进而保障物质文化的兴隆有序。C.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我们不必为曾经犯过的错误而在心里一直耿耿于怀。D.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
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D.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①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②心中完全安适 ③无所求也无所怕 ④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A.④②③①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6.下列各项中对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类霜天竞自由(拟人) 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设问)C.化干戈为玉帛(比喻) 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可以怨。(排比)7.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是年号纪年法,“既望”指农历每月十
六日。B.项羽季父也“季父”指伯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季(伯)、仲、叔。C.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羽化”在佛教称飞升成仙。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路” 指宋代行政区划名。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项伯杀人,臣活之9.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六国灭亡,四海统一;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寄居的地方,用心烦躁啊。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现在的大多数人,他们在圣人下面也很远了。D.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主旨。10.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本词由古迹描写到古代事件和人物,用典抒情,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当局者的告诫。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感叹当前没有英雄能力挽狂澜,
抵御强敌,振兴国家。C.下阕“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通过描写人们的祭祀活动,表现百姓生活幸福。D.本词意境苍凉,辛弃疾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将现实感受和历史交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1—13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司马迁
《鸿门宴》)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去不义亡:丢弃 B.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C.籍吏民籍:登记 D.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为韩王送沛公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君为我呼入 D.约为婚姻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夜访张良,使得原本紧张的局势出现转机。B.从怪罪鲰生、拉拢项伯等言行可看出刘邦的机敏、果断、精细。C.作者运用对照手法,用项伯的当机立断突出张良的优柔寡断。D.语言描写精练生动,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不同人物的鲜明个性。14.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通过它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下列《雷雨》选段中的潜台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鲁侍萍 亲戚?②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周朴园 怎么?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A.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们母子死活。 B.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C.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 D.④那次她们母子被人救起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6题。何以说义气便是克难精神呢?这里便应该先明白“义”字的界说与内涵。要明白“义”字的界说和内涵,先该明白“义、利”之辨和“义、命”之辨。本来人的本性,全都是希望舍害趋利、舍失趋得、舍危趋安、舍死
趋生的。但有时外面环境却不许我们有利、有得、有安、有生,四面八方、满眼满身,所遭所遇,只有害、有失、有危、有死。这一种局面,正是我们之所谓难。最难的在于只见害不见利,只见失不见得,只见危不见安,只见死不见生,使人无可趋避无可抉择。在此环境下,叫你转身不得,无路可走。我们一旦遇此环境,一切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计较与打算,全用不上,那时则只有另作计较,再不在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抉择上用心,因为在这方面用心也全成白费,于是我们只有另辟一道起,另作别一种的打算,只问我对这事该不该如此做,却再不去问如此做了是利是害是得是失是安是危是生是死。这该不该如此做,便是一个“义”的问题。我该如何做即如何做,至于做了是利是害是得是失是安是危是生是死,那是外面环境的力量,现在则此种力量压迫得太紧缩太严重了,使我无从努力,无可用心,则只有诿之于命,说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命”,根本容不到我去考虑,这里便是所谓义、命之辨。义只是尽其在我,只是反身内求,我究竟该如何做,至于做了后的外面影响,我只有置之不问,说这是命,非人力所预。列子书中曾有一篇题名“力命”。命是外在的,我一时奈他不得,力量在我的,我只问这番力该如何使便如何使。所以中国传统教训,特别看重“知命”。《论语》二十篇的最后一句,便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知命,便可不顾外面一切利害得失安危死生,把一切打算,一切计较,搁置一旁,专问此事该不该,义不义,如此心归一
线,更没有多打算,多计较,自然气壮气足,外面一切困难,也不觉是困难了。困难的在于谋利而不得利,转反得害:喜得而不易得,转反易失;求安而不得安,转反得危;贪生而不见生,转反见死,那才是为难的局面。若我能把这一局面根本推在一边,不去多理会,专一反身来问这刻的我究该如何,这便是所谓义命之辨,内外之辨。人能如此用心,自然只见有我不见有外面,只有我没有外面,自然唯我所欲,更无困难可以阻挡,那外面尽多困难,也自然克服了。(节选自钱穆《中国民族之克难精神》,有删改)15.下列对文中“‘义、命’之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其在我,反身内求,至于外面影响,只有置之不问。 B.转身外求,再不在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选择上用心。C.义无反顾,转而不谋利而自得利,不惜死而自有生。 D.外面环境的力量压迫太重,使人无从努力,无可用心。16.下列诗句内容,不能体现文中“克难精神”的一项是( )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C.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垓下歌》) D.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1)问君能有几多愁,__ 。(李煜《虞美人》)(2)闻道有先后,____ 。(韩愈《师说》)(3)____ ,邯郸为郡。(苏洵《六国论》)(4)亲朋无一字,
__ 。(杜甫《登岳阳楼》)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18—19题。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节选自《荷塘月》)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 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天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节选自《祝福》)18.指出甲、乙两段文字
中环境的特征。__乙段文字开头几句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但用“沉重”的晚云等修饰语则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第二段中的“乱”字既衬托了祝福之前鲁镇忙碌的景象,其中的环境描写又渲染了一种阴冷、沉闷的氛围。19.结合选文,画线句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状态,试做简要说明。_【解析】甲段文字作者此时人生失意,抑郁惆怅,而荷塘中的青蛙如同快乐的天使,流离于世俗之外,只知道欢声叫嚷,一派纷繁热闹,不需要顾及什么烦恼。作者深深地羡慕它们,但终究自己还是自己,还是要面对现实,那些快乐与梦想远远不属于自己。所以面对当时这种纷杂的时代不禁感到伤心失落。乙段文字四叔“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从中足见鲁四老爷政治上极端守旧顽固,他是一个十足的封建卫道士。“我”和他思想上难以沟通,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远离闭塞、衰败和萧条的鲁镇社会环境,基本上摆脱了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观念禁锢的知识分子。“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对鲁四老爷充满憎恨,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我”在“祝福”的前夜回到鲁镇,却早已“决计要走”的,因为对“我”来说,现实的鲁镇社会如此陌生,自己早已被排斥在外,在新年的“祝福”中乞求来年的好运气是他们的事,与“我”毫不相干。身在故乡却有一种陌生感,况且,
鲁四老爷“俨然的脸”和“不很留”,使“我”感到自己的苦闷。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但每个人的青春彩各异。当下,社会上流行着各种标记青年体的“标签”:爱国青年、热血青年、丧系青年、佛系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2022届浙江学考语文仿真模拟测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A.高挑(tiāo) 挫折(cuò) 忸怩(ní) 憨笑(hān)B. 毡帽(zhān) 踌躇(chóu) 讪讪(shān) 亘古(gèn)C. 棱角(líng) 攒射(cuán) 掂量(diān) 裸露(lù)D. 担架(dān) 老妪(yú) 稀落(luò) 颤动(chàn)【解析】B项,“讪”应读shàn;C项,“棱”应读léng;D项,“妪”应读yù。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那遥远而浓烈的年味,隔着万水千山,纷至沓来。春节,如同金大厅里飞旋的圆舞曲,在人们心头鼓涨、发酵,日近。B.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多重危机,我们亟须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秉持的互利共嬴理念,警惕单打独斗、零和思维。C.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屈原,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渐行渐近。D.昨夜,一位老者躬身幽黄的店灯
下,就着一盘堆尖的湖蟹,蘸着比酒还纯的夜风,和着比夜还香的老酒,专心而安详。【解析】A项,“鼓涨”的“涨”应写作“胀”;B项,“共嬴”的“嬴”应写作“赢”;D项,“蘸着比酒还纯的夜风”的“纯”应写作“醇”。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B.对国家而言,只有借助法律及法律文化,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才能保障物质生活的公平公正,进而保障物质文化的兴隆有序。C.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我们不必为曾经犯过的错误而在心里一直耿耿于怀。D.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解析】A项,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语境讲对收藏丰富的态度,使用正确。B项,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保障物质生活的公平公正”“保障物质文化的兴隆有序”之间为递进关系,使用正确。C项,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选项中,“耿耿于怀”与“在心里一直”意思重复,使用错误。D项,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完没多久就被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使用正确。故选C。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22年春节是几月几日日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
、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D.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解析】B项,搭配不当。“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两面对一面。可改为“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与低”。C项,搭配不当。“奥运项目的实施”应为“奥运工程的实施”。D项,主语是“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谓语是“是”,宾语是“景点”,“坐火车……观赏高原风光”是动宾短语,不是“景点”。这个句子可以改为: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可以坐火车到那里去观赏高原风光。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①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②心中完全安适 ③无所求也无所怕 ④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A.④②③① B.①②③④ C.④
③①② D.③②①④【解析】由前文“……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可知,这是说人的行为,结合所给的四个句子可知,只有④句有主语“我”,且与前面的“坐在……”衔接最紧密,故放在第一空,排除B、D两项;①是运用比喻手法对②③句所写心理进行形象的描写,故②③不能分开,且①应放在最后,排除C项。6.下列各项中对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万类霜天竞自由(拟人) 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设问)C.化干戈为玉帛(比喻) 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可以怨。(排比)【解析】A项,“万类霜天竞自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将“万物”拟人化。B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有问有答,是设问句。C项,“化干戈为玉帛”修辞方法是借代。“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的特点则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干戈”以战争武器指代战争,“玉帛”以友好的物体指代和平。D项,“《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可以怨”一句,很明显,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7.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D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是年号纪年法,“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B.项羽季父也“季父”指伯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季(伯)、仲、叔。C.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羽化”在佛教称飞升成仙。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路” 指宋代行政区划名。【解析】A项,“壬戌”不是年号纪年法,
而是干(天干)支(地支)纪年法。B项,“季父”指最小的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C项,“羽化”指道教飞升成仙。故选D项。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项伯杀人,臣活之【解析】A项,“越国以鄙远”中“鄙”是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B项,“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中“闻”为使动用法,使……听到;C项,“泣孤舟之嫠妇”中“泣”为使动用法,使……哭泣;D项,“臣活之”中“活”为使动用法,使……活。故选A项。9.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六国灭亡,四海统一;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寄居的地方,用心烦躁啊。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现在的大多数人,他们在圣人下面也很远了。D.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主旨。【解析】B项,用心的“用”没有翻译出来,“因为”的意思;C项,“众人”应翻译为“普通人”;D项,“会”应翻译为“节奏”。10.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本词由古迹描写到古代事件和人物,用典抒情,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当局者的告诫。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感叹当前没有英雄能力挽狂澜,抵御强敌,振兴国家。C.下阕“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通过描写人们的祭祀活动,表现百姓生活幸福。D.本词意境苍凉,辛弃疾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将现实感受和历史交织。【解析】C项,“通过描写人们的祭祀活动,表现百姓生活幸福”错,作者借“佛狸”以古喻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1—13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
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亡去不义亡:丢弃 B.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C.籍吏民籍:登记 D.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解析】A项,“亡去不义”的意思是(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所以“亡”的意思是“逃亡”。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臣为韩王送沛公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君为我呼入 D.约为婚姻【解析】A、B、C三项,“为”都是介词,替;D项,“为”是动词,成为。所以选D项。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夜访张良,使得原本紧张的局势出现转机。B.从怪罪鲰生、
拉拢项伯等言行可看出刘邦的机敏、果断、精细。C.作者运用对照手法,用项伯的当机立断突出张良的优柔寡断。D.语言描写精练生动,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不同人物的鲜明个性。【解析】C项,“当机立断”和“优柔寡断”分析有错。从选文看,项伯要救的是张良,可见其是一个义士;从张良与刘邦密谋可见其足智多谋。14.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通过它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下列《雷雨》选段中的潜台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鲁侍萍 亲戚?②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周朴园 怎么?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A.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们母子死活。 B.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C.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 D.④那次她们母子被人救起了。【解析】A项,“你这样狠毒,哪管我们母子死活”错误。“闲事”,无关紧要的事,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事。用问句,意思是“老爷不要问这些闲事了”,潜台词是“她现在和你没什么关系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6题。何以说义气便是克难精神呢?这里便应该先明白“义”字的界说与内涵。要明白“义”字的界说和内涵,先该明白“义、利”之辨和“义、命”之辨。本来人的本性,全都是希望舍害趋利、舍失趋得、舍危趋安、舍死趋生的。但有时外面环境却不许我们有利、有得、有安、有生,四面八方、满眼满身,所遭所遇,只有害、有失
、有危、有死。这一种局面,正是我们之所谓难。最难的在于只见害不见利,只见失不见得,只见危不见安,只见死不见生,使人无可趋避无可抉择。在此环境下,叫你转身不得,无路可走。我们一旦遇此环境,一切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计较与打算,全用不上,那时则只有另作计较,再不在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抉择上用心,因为在这方面用心也全成白费,于是我们只有另辟一道起,另作别一种的打算,只问我对这事该不该如此做,却再不去问如此做了是利是害是得是失是安是危是生是死。这该不该如此做,便是一个“义”的问题。我该如何做即如何做,至于做了是利是害是得是失是安是危是生是死,那是外面环境的力量,现在则此种力量压迫得太紧缩太严重了,使我无从努力,无可用心,则只有诿之于命,说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命”,根本容不到我去考虑,这里便是所谓义、命之辨。义只是尽其在我,只是反身内求,我究竟该如何做,至于做了后的外面影响,我只有置之不问,说这是命,非人力所预。列子书中曾有一篇题名“力命”。命是外在的,我一时奈他不得,力量在我的,我只问这番力该如何使便如何使。所以中国传统教训,特别看重“知命”。《论语》二十篇的最后一句,便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知命,便可不顾外面一切利害得失安危死生,把一切打算,一切计较,搁置一旁,专问此事该不该,义不义,如此心归一线,更没有多打算,多计较,自然气壮气足,外面一切困难,也不觉是困难了。困难的在于谋利而不得利,转反得害:
喜得而不易得,转反易失;求安而不得安,转反得危;贪生而不见生,转反见死,那才是为难的局面。若我能把这一局面根本推在一边,不去多理会,专一反身来问这刻的我究该如何,这便是所谓义命之辨,内外之辨。人能如此用心,自然只见有我不见有外面,只有我没有外面,自然唯我所欲,更无困难可以阻挡,那外面尽多困难,也自然克服了。(节选自钱穆《中国民族之克难精神》,有删改)15.下列对文中“‘义、命’之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尽其在我,反身内求,至于外面影响,只有置之不问。 B.转身外求,再不在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选择上用心。C.义无反顾,转而不谋利而自得利,不惜死而自有生。 D.外面环境的力量压迫太重,使人无从努力,无可用心。【解析】根据文中的提示信息“这便是所谓义命之辨,内外之辨”,再结合此句的前文“义只是尽其在我,只是反身内求,我究竟该如何做,至于做了后的外面影响,我只有置之不问,说这是命,非人力所预”可知,A项表述最合理。16.下列诗句内容,不能体现文中“克难精神”的一项是( C )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C.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垓下歌》) D.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解析】A项,“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
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上天下地)地去追求和探索。B项,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C项,“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项羽概括了自己叱咤风云的业绩。“时不利兮骓不逝”,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D项,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上表给蜀后主刘禅,表明自己为统一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文中对“克难精神”的描写的相关句子为“人能如此用心,自然只见有我不见有外面,只有我没有外面,自然唯我所欲,更无困难可以阻挡,那外面尽多困难,也自然克服了”,根据对选项句子的解释可知,C项没有涉及克难精神。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1)问君能有几多愁,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_ 。(李煜《虞美人》)(2)闻道有先后,__术业有专攻__ 。(韩愈《师说》)(3)__洎牧以谗诛__ ,邯郸为郡。(苏洵《六国论》)(4)亲朋无一字,__老病有孤舟(注意易错字:攻、洎、谗) 。(杜甫《登岳阳楼》)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18—19题。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
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节选自《荷塘月》)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 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天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节选自《祝福》)18.指出甲、乙两段文字中环境的特征。__甲段文字中环境的特征:静悄、幽寂。(2分)__乙段文字中环境的特征:阴冷、沉闷。(2分)__【解析】甲段文字写月下荷塘的周围。“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这是总写四周,一片静悄、幽寂的景象;“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这种“热闹”喧噪,是一种反衬,
使得那静悄、幽寂的氛围更浓郁了。乙段文字开头几句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但用“沉重”的晚云等修饰语则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第二段中的“乱”字既衬托了祝福之前鲁镇忙碌的景象,其中的环境描写又渲染了一种阴冷、沉闷的氛围。19.结合选文,画线句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状态,试做简要说明。__甲段文字作者此时人生失意,抑郁惆怅。面对当时纷杂的时代不禁感到伤心失落。(2分)乙段文字中的“我”对鲁四老爷充满憎恨,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身在故乡却有一种陌生感,自己感到苦闷。(3分)__【解析】甲段文字作者此时人生失意,抑郁惆怅,而荷塘中的青蛙如同快乐的天使,流离于世俗之外,只知道欢声叫嚷,一派纷繁热闹,不需要顾及什么烦恼。作者深深地羡慕它们,但终究自己还是自己,还是要面对现实,那些快乐与梦想远远不属于自己。所以面对当时这种纷杂的时代不禁感到伤心失落。乙段文字四叔“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从中足见鲁四老爷政治上极端守旧顽固,他是一个十足的封建卫道士。“我”和他思想上难以沟通,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远离闭塞、衰败和萧条的鲁镇社会环境,基本上摆脱了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观念禁锢的知识分子。“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对鲁四老爷充满憎恨,对鲁镇保守、
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我”在“祝福”的前夜回到鲁镇,却早已“决计要走”的,因为对“我”来说,现实的鲁镇社会如此陌生,自己早已被排斥在外,在新年的“祝福”中乞求来年的好运气是他们的事,与“我”毫不相干。身在故乡却有一种陌生感,况且,鲁四老爷“俨然的脸”和“不很留”,使“我”感到自己的苦闷。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但每个人的青春彩各异。当下,社会上流行着各种标记青年体的“标签”:爱国青年、热血青年、丧系青年、佛系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审题指导】所给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引子,指出青春的宝贵和每个人的青春各不相同。第二句话列举了当今社会的青年类型,引发考生思考自己要做怎样的青年。新时代青年,要做一个爱国青年、热血青年,不能做丧系青年、佛系青年等。当然,材料中的省略号也提示考生,在写文章时,除了肯定或否定给出的标签外,还可以延伸分析,从材料中没有写出的青年“标签”来论述。参考立意:①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②理想不可灭,勇气不可失;③青年要立志做大事;④把青春奋斗融入时代主题;⑤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等等。【标杆范文】做新时代的新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使命,无论哪个时代的青年,他们成长的轨迹都与时代紧密相连。“为天下人谋永福”的
林觉民,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他生活的中国,积贫积弱、民生凋敝,于是他们那代热血青年奋起反抗,追求平等自由,为天下人谋福利,最终使“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名永世流传;“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她生活的中国,外寇横行、百姓遭难,于是他们那代热血青年直面日寇,抛头颅洒热血,誓死保卫祖国,上演了一出出让敌人闻风丧胆、让国人精神振奋的英雄传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青年,他生活的中国,百废待兴,于是他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新中国的建设。时代的发展,呼唤时代的青年砥砺前行。新时代的新青年,更要顺应时代,为所生活的时代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因为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前途光明。面对新时代,我们要不断学习,做一个博学青年。王夫之说:“学愈博则思愈远。”唯有博学,才能提高我们个人的能力,才能突破我们自己设置的禁锢,紧跟时代的步伐,用自己的双手谱写出时代的最强音。面对新时代,我们要虚怀若谷,做一个谦虚青年。古人说:“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祖国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有广阔的胸怀,不断撑起人生的“高度”、积累心灵的“厚度”,让无数个青春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面对新时代,我们要有责任意识,做一个担当青年。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面对新时代,
新青年要以最大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积极向上、敢于担当的工作态度,用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标准,用潜心研究、求实求新的工作状态,干好自己的工作。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以昂扬的姿态,时刻不忘时代的责任,时刻牢记时代的期望,与新时代的中国一起成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