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刻板印象测量工具的回顾与展望
齐玲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部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本研究在分析我国性别角相关研究中测量工具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对性别角刻板印象的测量工具进行回顾,并提出我国现在在使用这些测量工具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性别角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性别角刻板印象测量工具
性别角是指是指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体中所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该社会和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第31页)。它指的是个体的社会性别,与本身的生理性别没有直接的联系。它可以和个体的生理性别不相符合,性别角是社会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性别差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学者们的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试图像定义以及测量其它的人格特质一样对个体的性别角类型进行研究,并期望测量出个体的性度。因此,构建了许多不同的概念模式以及测量工具。本研究拟结合分析近10年来相关研究对性别角刻板印象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情况对这些测量工具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研究者更好地利用这些测量工具。
1、MF性别角模式
1.1、态度兴趣分析问卷(AttitudeInterestAnalysisTest,简称AIST)从20世纪40年代到1974年以前,临床心理学家都是按照双重标准分别测定男性与女性的性别角特征的(Browerman,1972)。该时期的研究者认为男性特征与女性特征应该是一个连续体上对立的两个端点:个体趋近于一端,就远离另一端。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量表是由LevisTerman(正是其将比纳智力量表改编为斯坦福智力测验)与CatherineCox
Miles1936年编制了态度兴趣分析问卷(AttitudeInterestAnalysisTest,简称AIST),。该量表由910个项目组成,以127分的平均水平来区分性别。量表的项目都是由男性或女性比较显著的特征构成,比如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女人、不喜欢跳舞、不喜欢猜谜、不喜欢孤独都是典型的男性项目;而不喜欢骑自行车、不喜欢给人建议、不喜欢秃顶的男人、不喜欢非常谨慎的人都是典型的女性项目。该量表可以获得独立的MF的单项得分,但该量表仅仅能将男性与女性区分开来,其测量结果不能反映复杂的人格特征。因此,该量表已经不再被使用,但是其对男性气质以及女性气质的概念的推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对后来许多有关研究提供了研究模式。此外,研究者还运用这类量表预测和解释同性恋及女性犯罪。他们认为性别和人格属性应该是匹配的,同性恋和女性犯罪是性情倒置的结果,当女性身上有男性特质或男性身上有女性特质时,就会产生这类心理变态。
1.2、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
性别角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当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中的男女性度分量表的诞生,其迅速成为测量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最普遍的测量工具,重要是因为它包含在一个用来鉴别心理障碍的人格问卷之中。这个量表也同样是单维度的而且是两极的。编制该量表的心理学家对性度量表的兴趣在于它可以测量出个体是否具有同性恋倾向,而不是用来测量男性气质或女性气质。基于这种研究兴趣,该量表有效化程序包括比较13个同性恋个体的反应与54个异性恋个体的反应。他们将13个同性恋男性的反应作为女性气质的标准,因此将女性气质定义为这些男性的行为。
量表的编制者知道该量表并不能有效地测量女性气质,他们将探索性地将量表用于对异性恋个体的测量。但是该问卷被用于数千人的研究中,顾及消除了。我们惊奇地发现该问卷的女性气质维度以13个男同性恋者为标准是有效的。(Lewin,1984)。这个量表用来诊断男性中的同性恋患者并不是很成功,而且该量表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相混淆。
以MF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测量工具,都建立在以下2个研究假设::1、假定男性特征和女特征是对立的,在一个个体身上一方面的特征多了势必减少另一个方面的特征。两种特质是在单一维度上的。2、假定性别角越符合自身的生理性别,心理就越健康。但是这些工具只能对性别角进行简单的证实,而不能对行为进行解释与预测。
同时,在该阶段的后期,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Bussy和Bandura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对性别角作出解释。提出另一种替代的关于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概念,认为传统的男性扮演的是工具性角而传统的女性扮演的是表意性角,与工具性角相对应的行为被认为是工具性行为,与工作、成就、统治相联系,须通过赚钱养家;而女性的行为被认为是表意性行为(Lewin,1984),其对应的行为别认为是表意性行为与情绪,感受的表达有关,必须处理好家庭关系。这种划分方法是以研究者对世界各地的家庭的分析而得出的结果,认为男性更多地扮演着自主以及成就定向的角,而女性更多地是扮演支持者的角。这种术语对于那些准备重新定义和测量心理男性气质以及女性气质的研究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存在单一维度以及诊断同性恋患者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局限性,但是这种测量男性气质以及女性气质的方法依然是最流行的,直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当理论学者们认识到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与性别取向不一致的时候,测量两个概念的方法都发生了改变。2、双性化模式的诞生
20世纪70年代,性别角研究领域里发生了一场革命。Constantinople(1973)引用了大量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明MF量表(即单维的男性化、女性化量表)人为地约束了男性化特征和女性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妇女运动的广泛开展,两性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其次一些实证数据表明传统的认为性别角典型化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观点受到了质疑。正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1974年,SandraBem提出了一种增加了双性化概念的不同的测量男性气质以及女性气质的方法。她提出某些个体可能同时具有男性气质以及女性气质,因此某些人是双性化个体。双性化概念要求将男性气质以及女性气质结合起来,因此它与传统的单维度的
概念结构不相容,她认为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应该分别处于独立的两个维度上。对男女性别气质的测量应分别采取独立的双向记分而不是综合性的单向记分(Bem,1975;Bem&
Lenney,1976;Bemetal.,1976;LaFrance&Carmen,1980;Sinnott,1977;Spenceetal.,1975)
Bem依据这种理论,在社会赞许的基础上编制了测量双性化的问卷,被称为贝姆性别角问(BSRI)同时Bem根据其的理论框架将个体的性别角类型分为四类: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双性化以及未分化。双性化的概念一提出就得到人们广泛地认同,贝姆性别角问卷也迅速成为测量性别角刻板印象的使用最广泛的测量工具。
与其相媲美的另一个被广泛用来测量双性化的量表是Spence从社会刻板印象出发,让美国大学生采取自评的方法,对自己是否具有社会刻板印象中被认为既能区分两性差异有为社会所赞许的性别特质进行评定,来测量男性化气质与女性化气质。从而编制出了人格归因量表(PSQ)(Spence,Helmreich&Stapp,1974)。
双性化概念的提出是性别角研究进程中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使得性别角的概念系统得到了进一补的完善。但是并不是每个研究者都赞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包括双性化的测量工具并没有给性别角刻板印象的带来很达的进步(Lewin,1984)。实际上,许多研究者提及这两个量表所测量的分数
的时候,更多地利用工具性与表意性,而不是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JanetSpence(1985;Spenc&Buckner,2000)PAQ问卷的编制者之一,承认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这种概念的不足,而利用工具性与表达性的概念来概括量表所测量的特质。个体的性别角刻板印象是一个多因素多维度复杂的概念,因此没有哪个现存的测验可以对该结构予以充分地测量。
3、双性化模式的发展阶段
针对Bem性别角问卷以及人格归因问卷中主要包括的是性别类型的积极品质(除了BSRI中包含少量的女性特质的消极特质),部分研究者对其提出了质疑,认为双性化的存在是由于问卷仅仅考虑了两个维度的积极方面的原因。Spence及其同事也意识到(Spence,1979):受试者不仅在社会赞许的特质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在非社会赞许的特质也是如此。因此,Spence在原来量表的基础上对应的增加了三个负性量表。
双性化理论模式的提出再次激发了人们对性别角研究的兴趣。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有关女性气质、男性气质以及双性化的研究大量的涌现。至今Bem性别角问卷以及人格归因问卷依然是研究性别角的主导测量工具。双性化概念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划分方法。但是它仍然局限在一个人格结构的内部讨论性别角。
4、我国性别角刻板印象研究中测验工具的运用现状分析
4.1、研究方法
以性别角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中进行搜索,共获得相关文献117篇。同时根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测量工具在性别角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该情况,所以我们从中选
取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36篇进行分析。
4.2、研究结果
4.2.1、使用测量工具分析
表1测量工具使用情况
测量工具BSRICSRI自编问卷MMPI---MF
百分比50%19.4%36.1%2.7%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有关性别角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仍然是贝姆性别角问卷的有18篇(50%);钱铭怡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量表的有7篇(19.4%);自编的性别角问卷有13篇(其中针对女大学生的,高中生的以及初中生的性别角问卷各一篇,36.1%);同时还有一篇研究利用MMPIMF问卷。
4.2.3、实测对象分析
对所选的36篇研究文献的分析,在我国有关的性别角问题的研究绝大多数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68.9%),其次是中学生(16.7%),运动员为被试的研究为8.3%。
表2研究被试分布
被试大学生中学生运动员其它
百分比68.9%16.7%8.3%6.1%
5、讨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有关性别角研究中对问卷的使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5.1、测量工具较为单一。Bem性别角问卷仍然是大多数研究者首选的测量工具,其在整个性别角的研究工具中依然居于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学者们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一些具有本土化特的测量工具,例如大学生性别角问卷以及中国人性别角形容词评定量表等。
5.2、研究被试选择较为单一。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目前有关性别角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更多地是来自于对大学生的研究。而对其它人的关注不足,使得我国的研究结果受到了很大地限制
6、未来研究展望
6.1、编制适合具体研究情境的性别角问卷
性别角刻板印象总是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民族等印记。因此,在对不同情景中的个体性别角进行研究时必须选择适合具体社会文化背景的测量工具,或对已有的问卷进行修
订,然后才能加以应用。
6.2、对更为广泛地被试进行研究。
性别角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的发展贯穿于个体发展的全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现在的研究更多地是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横切面的研究,忽视了在不同阶段被试的性别角特点以及测量工具的对不同年龄被试的有效性。因此在更为广泛地范围内对测量工具进行检验以及修订是测量工具发展的又一方向。
6.3、加强性别角的理论研究
理论是编制测量工具的基础,我国现阶段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不论是自编的还是由国外引进的,其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Bem的双性化模式的基础上。而从测量工具的发展历史来看,每次理论上的突破都会带来测量工具的巨大变化,因此加强理论研究,使得我国的性别角研究有一个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琳达布兰农.性别:心理学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6180
2、钱铭怡,罗珊红,张光健等.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应用心理学,1999,5(1):14~19
形容女人气质的词语3、侯秋霞.客家籍大学生性别角研究,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20(2):114116
4、邹萍,嵇志红,邹伟等.女大学生性别气质类型与个性气质类型的关系,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2):131132
5、余小芳,邓小农,王立皓.性别角与焦虑及抑郁的相关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3940
6、李正中,陈盼,刘智.体育专业大学生性别角优化的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3):4143
7、熊明生.体育运动影响健康性别角的调查研究,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4748,51
8、王红瑞.双性化人格特质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8(1):12412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