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考研鲁迅专题研究
鲁迅专题研究
引言
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就文学领域而言,他主要的创作,按文体进行分类有:小说集三本,散文集一本,散文诗集一本,杂文集十六本,另外还有主要学术专著三本。
对于鲁迅作品的学习可以说贯穿了每个中国人的学生时代,《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祝福》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篇。鲁迅的作品,不管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文学研究者,都是挖掘不尽的宝藏。
    这样一位现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自然不会缺席我们考研考生的“VIP名单”。据此,文研青年独家出品“鲁迅专题研究”,分小说、散文及散文诗、杂文等文体,分析鲁迅的创作、《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以下简称三十年)中的书写、真题考察,以及文研青年复习点拨,并贴心送上拓展研究著作,希望能帮助大家做好鲁迅的专题复习。
一、小说部分
(一)原著
《呐喊》——《自序》《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
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二)《三十年》批注式笔记
第二章 鲁迅(一)
第一节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1.鲁迅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现代性特征。P30-37
2.鲁迅小说的启蒙意识。P30、P32
3.《呐喊》和《彷徨》的情节、结构模式。P31
魔兽世界天赋4.《示众》的独特之处。P31
5.以《在酒楼上》和 《孤独者》为例,论述鲁迅小说的知识分子书写特点。P33-P34
6.为什么说鲁迅小说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P34
7.《狂人日记》的小说形式。P34
8.《孔乙己》的小说叙述者。P34-P35
9.《阿Q正传》的叙事视角。P35
10.如何理解《伤逝》的爱情悲剧?P35
11.鲁迅小说是如何在中外文化中吸收创作营养的?P36
第二节 说不尽的阿Q
1.鲁迅在《阿Q正传》中如何批判国民性的?P37
2.20世纪阿Q接受史。P37-38
第十七章 鲁迅(二)
第二节 《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
1.《故事新编》的创作特点。P299
2.《故事新编》是如何“古为今用、古今杂糅”的?P289
3.《故事新编》的语言特P299
4.《故事新编》是如何将荒诞和庄严融合在引起的P300
5.《故事新编》的悲凉风格P300
(三)经典真题链接
1、鲁迅说:“在中国,民众总是戏剧的阵容”,结合鲁迅的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北京大学2000)
2、论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特。(北京大学2001)
3、分析鲁迅作品女性形象的差异性。(北京大学2007)
4、谈谈您对鲁迅《狂人日记》的理解。(复旦大学1999)
责任的作文5、为什么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超人的渺茫”(复旦大学2006)
6、鲁迅在《孔乙己》中数次描写孔乙己的脸部,这在艺术上有什么作用。(复旦大学2012)
7、为什么说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武汉大学2001)
8、简述阿Q的革命观(武汉大学2009)
9、鲁迅的《阿Q正传》是如何描写阿Q与王胡、小D的关系的(武汉大学2012)
马的成语故事(四)复习点拨
考察鲁迅小说部分的真题不胜枚举,三本小说集,尤其是《呐喊》《彷徨》是真题考察的“重灾区”。上述以北大、复旦、武大三所高校真题为例,分析小说部分考察的特点。
在2000年左右,各个高校的考察都很基本,要么直接考察基础性内容(北大2001,复旦1999,武大2001),要么稍微拐个弯进行考察,(北大2000,实际上还是考察“看客”“看/
被看”),《三十年》内容即可覆盖这些真题;到2005年以后,各个学校的考察越来越细化、深化,不再笼统的考察艺术特,而是考察作品细节理解(武大2009,复旦2012),考察中融合一定的文学理论或学者研究成果(北大2007,武大2012),甚至在与其他作家、思想家的对比中进行考察(复旦2006)。
因此,针对小说部分的复习,文研青年建议各位考生:首先,《三十年》等教材内容只可作为基础掌握,切不可局限其中;其次,三本小说集原著需要熟读,重点作品反复读,注意其中细节部分的掌握;最后,学术研究成果补充学习,《三十年》《学习指导》《专题研究》等等提供的拓展著作,深化学习。
二、散文及散文诗部分
(一)原著
《朝花夕拾》——《小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父亲的病》《阿长与山海经》《琐记》《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五猖会》《范爱农》《无常》《后记》   
《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二)《三十年》批注式笔记
第二章 鲁迅(一)
第三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
1.《朝花夕拾》的创作特点。P39
2.《野草》如何体现了鲁迅哲学。P40-P41
3.《野草》的现代性。P40-P41
(三)经典真题链接
1、以《阿长和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作品为例,谈谈鲁迅的散文艺术有什么样的独特魅力。(清华大学2012)
2、简述鲁迅《野草》的特与成就。(北京大学2007、2011)
3、鲁迅《野草》的艺术特。(武汉大学2001)
4、鲁迅《野草》的文体特征及思想心理内涵(复旦大学1999)
5、简要分析鲁迅《野草》、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散文集为中国现代散文所开创的不同体式和风格。(中国人民大学2007)
6、试述鲁迅和周作人在其杂文、小品文中对中国历史的个性化表述之异同。(复旦大学2010)
7、分析鲁迅《影的告别》《颓败线的颤动》的感情内涵和思想意蕴。(南开大学2006)
8、鲁迅为什么强调《野草》是写给他自己的,不希望青年人读。结合其中具体作品分析。(华东师范大学2003)
9、鲁迅《野草》的哲学意蕴和象征手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北京大学2001)
(四)复习点拨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是次于其小说部分的考察重点。两者相比较,《朝花夕拾》考察较为基础(清华2012),作品又好读易解;《野草》是考察重点,考察频率远远高于《朝花夕拾》,同时又是考察的难点,因此重点分析野草的考察及复习。
首先,《野草》的整体特和成就是最基础问题,各个高校都考察过(北大2007、2011,武大2001);其次,考察鲁迅散文的文体特征,或者单个考察(复旦1999),或者对比中考察,尤其是与周作人进行对比(人大2007,复旦2010);再次,考察《野草》中具体的重点篇目(南开2006),《题辞》《影的告别》《过客》《希望》等名篇;最后,考察《野草》的思想、感情、哲学内涵(南开2006、华师2003、北大2001)
综上,前三方面的考察,在《三十年》等各版教材,一般都做过简单论述,在对作品内容熟悉之后,即可进行解答。但对于最后一方面考察《野草》的思想、感情、哲学内涵,是
考察的难点、重点所在,即使对于《野草》作品熟读,一般的考生也很难总结出较有说服力或逻辑清晰的答案,需要学术成果的补充学习。因此,对于散文集散文诗部分的复习,文研青年建议各位考生:第一,掌握基础教材内容;第二,熟读作品,《野草》最好能够背诵一些重点句子、段落,原文是最好的论证和论据,明显会成为加分点;第三,拓展学术专著学习,体悟《野草》的思想、感情、哲学内涵。
三、杂文部分
(一)原著
《热风》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书局
《华盖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   
《坟》    1927年3月,未名社   
《华盖集续编》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
《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众书店
《三闲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   
《伪自由书》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1934年4月,上海同文书店
《准风月谈》1934年12月,上海联华书店
《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众图书公司
《花边文学》1936年6月,上海联华书店
《且介亭杂文》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集外集拾遗》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   
《续编的续编》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集外集拾遗补编》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二)《三十年》批注式笔记
第十七章 鲁迅(二)
第一节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1.鲁迅杂文与现代传播的联系。P289
2.为什么说鲁迅的杂文有某种程度的先锋性.P290
第二节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在水一方歌词1.鲁迅杂文的“立人思想”。P292
2.鲁迅杂文的创作特点。P291-298
3.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P297
部首字典(三)经典真题链接
1、什么是“鲁迅风”杂文?(北京师范大学2008)
2、试述鲁迅杂文的文体渊源与艺术特征。(清华大学2012)
3、鲁迅杂文的意义。(四川大学2009)
4、有人说,鲁迅的杂文不是文学,而是其创作力衰退的表现。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北京师范大学2012)
5、将下面这段话结合鲁迅的思想进行分析(30分)(〈文化编圣论〉的一段话)
(递夫十九世纪后叶,而其弊果益昭,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而主观之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重其外,放其内,取其质,遗其神,林林众生,物欲来弊,社会憔悴,进步以停,于是一切诈伪罪恶,蔑弗乘之而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十九世纪文明一面之通弊,该如此矣。(北京大学1997)
教学环节
6、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文中,鲁迅是怎样论述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他与在论述这一问题时有怎样的区别?为什么?(北京师范大学2011)
(四)复习点拨
首先,鲁迅杂文部分的考察,在各大高校中远远低于小说、散文及散文诗的比例;其次,对于杂文部分的考察,多考察整体的风格特(北师大2008,清华2012)、杂文的意义(川大2009,北师大2012);最后,极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考察具体杂文内容分析(北大97,北师大2011),这种题目相对较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