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宇宙中的地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 ...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已经学习完,考虑到学生基础较差加上学习内容的难度较大,所以我设计了这节习题课。针对本单元重点内容,选取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8个实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起到检验知识掌握水平的目的。本节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学生对组检查前置作业
2、学生谈生活中与本单元知识联系密切的具体例子
3、学生讨论并展示学案第二部分的8个具体的生活案例
太阳在哪一天离地球最远4、知识结构展示
5、能力提升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爱生活,善发现
  谈谈:生活中有哪些与本单元联系密切的具体事例?
二、读生活,热点
1.假设今天晚上21点整用天文望远镜在某个位置发现了织女星。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明天晚上要在同一位置再看到织女星,应该是什么时间?
2.有一对双胞胎,一前一后生下,但人们从出生时间上看,发现弟弟比哥哥还大一岁。这种情况可能吗?
3.今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哪半球(南、北)?向南移动还是向北移动?
4.正午的时候,我们的树影朝哪?哪一天正午树影的长度最长?哪一天最短?
5.为了高效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面板要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哪一天面板的倾角最大?
6.为了保证每一幢楼的底层住户都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南北两排楼房之间要保持足够的间距。这个间距的长短决定于哪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以我国为例)?南京与北京相比,哪个城市的楼间距应该大一些?
7.在野外还可以利用树木断口的年轮来判别方向,树木年轮与方向有什么关系?
8.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民居正房大门通常都是朝向什么方向的?为什么?
   
    三、爱总结,爱学习
    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存在着明显的学习障碍:(1)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学习地球的运动,但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而不强调现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成因。加之间隔时间又比较长,因此,学生的基础极为薄弱。(2)受年龄和生活经历的限制,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尤其是空间思维能力还比较差,而该部分内容对空间能力的要求又比较高,这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3)高一新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课程和相关物理知识,相关知识的欠缺也增加了学习难度。
为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第一,要从“零起点”开展教学,即一定要降低教学的门槛,以便于学生接受。第二,教学中要尽量多用教具、示意图或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利于学生理解。第三,注意控制教学的难度,在高一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即可,不宜把教学难度随意加大。
这堂课,我感觉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我原来预想中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在课后点评时,王校长首先对前置作业的设置、学生展示形式及我的及时点拨、强调给予了肯定,也对我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
我的这堂课,看似流畅,实际上演示多,碰撞少,没有让学生充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今后
上课时应多关注平时课堂参与少的学生,还要注意加强对知识的拓宽。今后的课堂要力争更诙谐、幽默,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以宇宙环境知识为大背景,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编排了宇宙、太阳、地球等教学内容。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之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首先介绍了宇宙的物质性、运动性,并由天体运动延伸到天体系统,指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其次讲述了太阳概况、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地球为什么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深入的阐述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材首先从运动方向、周期、速度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有关规律,然后详细地讲述了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规律。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材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周期
等特点,然后结合地球自转运动分析了黄赤交角的产生极其造成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并进一步分析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最后指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是造成四季更替的直接原因。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教材简要介绍了利用地图、罗盘、恒星和地物等辨别方向的方法。旨在通过该活动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地理素养,增强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
研讨课反思
周一下午第二节我在11班上了一节研讨课。主题是“生活与地理”,内容是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对必修一第一单元“地球的运动”进行复习。
在上周六讲完示范课,听取了组内各位老师的意见后,我对课堂环节稍作了修改。第二部分后4个题比较简单,内容也有重复的,所以缩短了展示时间,留给更多时间给第三部分的知识结构展示。最后又加了个能力提升题,通过做这个题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错。
这堂课,我感觉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我原来预想中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在课后点评时,王校长首先对前置作业的设置、学生展示形式及我的及时点拨、强调给予了肯定,也对我课堂中存
在的不足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
我的这堂课,看似流畅,实际上演示多,碰撞少,没有让学生充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今后上课时应多关注平时课堂参与少的学生,还要注意加强对知识的拓宽。今后的课堂要力争更诙谐、幽默,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今后我会更多的听课、更积极地跟其他教师分享心得交流经验,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2013.3.21
聊城二中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2013-3-18
地点
 韩主任办公室
记录人
主讲老师
 
学科主任
 李明飞
教研主题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复习课——“生活与地理”
参加人员
学校领导及高二文综组全体教师
记录内容
 发言人:
课堂流程设计:1、学生对组检查前置作业,
              2、学生谈生活中与本单元知识联系密切的具体例子。
              3、学生讨论并展示学案第二部分的8个具体的生活案例。
              4、知识结构展示。
              5、能力提升。
李明飞老师:应再压缩前8题的展示时间,留更多时间总结本单元重难点;应多准备提升题,增加课堂容量。
王校长: 优点:1、前置作业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例子结合,学案设计好;
                2、学生展示形式挺好,一个讲相关知识点,一个讲题。
                3、教师能及时点拨、强调。
          建议: 1、以后要多关注课堂上参与少的学生;
                2、碰撞少,演示多,今后应增加知识的碰撞;
                3、知识的拓宽要加强;
                4、今后上课要更放得开,力争更诙谐、幽默。
             
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可以运用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从各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方面来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对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从而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影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骚扰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本“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上升到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就需要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自转和公转)、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表运动物体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就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