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的体育卫生要求
第三章  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的体育卫生要求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
目的要求:
了解儿少的身心特点,掌握儿少的体育卫生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1、儿少的身心特点
2、儿少的体育卫生要求。
教学重点:儿少的体育卫生要求
教学难点:儿少的身心特点
学时分配:2学时
授课过程:
一、儿少的身心特点
    儿童少年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和营养,是促进身体发育的重要手段,其锻炼和营养的合理性必须以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为基础。
(一)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1、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
(1)骨的弹性与柔韧性好,但易弯曲或变形(骨化尚未完成)
(2)肌肉力量小(肌肉纤维细,肌肉收缩蛋白少)
(3)耐力差,易疲劳(肌肉中能源储备少,N调节不完善)
(4)动作的精确度和协调性弱(肌肉生长发育不均衡,大肌快于小肌)
(5)关节灵活,但稳固性差(关节面差度大,关节囊及肌肉韧带松驰,薄弱,伸展性大)
2、心血管系统的发育特点
(1)心收缩力弱(心肌f短而细,弹力f分布少)
(2)心率快,心输出量小(①、心收缩力弱②、心脏瓣膜发育不完善,心容积小③交感N兴奋性高)
(3)血压低(①、血管内径宽②、血流长度短)
3、呼吸系统的发育特点
(1)肺活量小(肺泡量少,胸廓狭小)
(2)负氧债能力弱(运动时主要靠加快呼吸与心率来提高肺通气量和心输出量)
4、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
(1)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服均衡,兴奋占优势。
(2)第一信号系统(形象具体思维)占优势,第二信号系统(抽象思维)正在不断发展。
(3)神经细胞工作能力较弱,易疲劳,也易恢复。
(4)神经系统稳定性下降(性腺活动加强,内分泌活动变化)
5、心理发育特点
    儿童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和逐渐成熟的时期,特别是进入青春受其内分泌功能变的影响,女少年的运动能可能有所下降,使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下降;而男少年这时期主要表现争强好胜,常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二)儿少的体育卫生要求。
1、依据儿少运动系统的特点进行健身运动
(1)养成正确的坐立、走、跑、跳的姿势,防止骨弯曲或畸形。
(2)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防止发育不均称)
(3)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
(4)避免从高处往下跳的练习(防止骨盆与下肢骨的发育变形)
(5)不宜过早从事力量练习(下肢骨化提前完成,腿变形,足弓下降)
(6)宜进行柔韧性练习
(7)注意预防运动损伤
2、依据心血管系统的特点进行健身运动
(1)运动强度与运动密度都不能过大
(2)应避免做过多的屏气动作
(3)不宜进行力量和耐力性练习
3、依据呼吸系统的特点进行健身运动
(1)呼吸方式,节奏应与动作协调配合
(2)注意呼吸卫生
4、依据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进行健身运动
(1)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生动活泼和多样化
(2)要注意直观教学和示范教学手段的配合
(3)不宜做过复杂、精细的技术动作(N系统分析综合能力差,小M肉发育区)
(4)青春发育期,女生不要做平衡能力与协调能力高的动作(由于内分泌腺活动的改变N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平衡能力下降);而男生要加强防伤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教育。

第二节 女子的体育卫生
目的要求:了解女子身体的一般特点,掌握女子一般的体育卫生要求及其月经期和更年期的体育卫生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1、女子身体发育的一般特点
              2、 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
              3、 女子月经期的体育卫生
              4、 女子更年期的体育卫生
教学重点: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及 女子月经期的体育卫生 和女子更年期的体育卫生
教学难点;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
学时分配:2学时
授课过程:
一、女子身体发育一般特点
(一)女子的发育一般情况
(1)发育速度:11—12岁女超男, 13岁后男超女
(2)体型:肩部较窄,骨盆较宽,下肢较短,躯干相对较长,(由于重心低利于完成下肢支撑平衡动作,但对跑与跳跃动作发挥不利)
(3)脂肪多(占体重28%):皮下脂肪虽多,但对冷刺激很敏感。
(二)女子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1、运动系统的特点
(1)骨骼
    骨骼细短,骨密度较薄,骨骼水分及脂肪含量相对较多,无机盐含量较少,所以女子骨骼重量轻,抗弯、抗压能力弱。
(2)肌肉
① 肌肉含水分和脂肪较多,含糖少,故力量较男子弱,易疲劳。
② 女子的肩带部和前臂肌肉力量较差,加上肩部较窄,所以做悬重,支撑,负重等动作较为困难。
③女子肌肉中慢肌纤维的比例高于男子,且皮下脂肪多,因此利于进行长距离运动。
(3)关节灵活,柔韧性好
    女子的脊柱间软骨厚,各关节囊及韧带的弹性及伸展性较好,因此利于从事体操、舞蹈和
武术等项目。
2、心血管系统的特点
(1)心脏体积小,重量轻,容积小,所以每搏输出量较男子少10%左右。
(2)心率快
    女子心收缩力弱,调节心脏的N中枢兴奋性高,故心率比男子快2—3次/分钟。
(3)血压低
    女子血压比男子低10%左右(收缩压低10.5mmHg,舒张压低5.1mmHg),运动时上升幅度较小,运动后恢复时间较长。
(4)运输氧能力弱
    女子全身血量,血液内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低于男子,故血液运输氧能力较男子弱
3、呼吸系统的特点
    胸廓和肺脏容积小————呼吸频率快
    呼吸肌力量较小—————肺通气量小 供氧能力低
    胸廓活动较小——————肺活量小
4、生殖系统的特点
    女子的腹壁肌,盆底肌和横隔膜,三者对维持一定的腹腔,盆腔内压力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可使盆底肌与腹肌变得强而有力,可以维持和承受正常的压力,这对日后的生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
1、中学体育课应男女分班教学
2、运动负荷应相对比男子小(选用的器械、锻炼标准等应不同于男子)
3、做悬垂支撑及大幅度摆动动作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和给予必要的保护
4、宜进行平衡木和艺术体操等活动(身体重心低、平衡能力强、柔韧性好)
5、不宜过多地做从高处往下跳的练习,(避免剧烈震动引起子宫移位)
6、要根据青春期女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引导和启发其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女子月经期的体育卫生体育锻炼的原则
1、月经正常的女子,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通过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从而减轻全身的不适反应)
2、月经期的运动负荷应小,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3、月经期不宜游泳或盆浴,同时避免冷刺激
4、月经期应避免做剧烈的、大强度的或震动大的跑跳动作,以及使腹压明显增高的憋气动作和静力性动作。(易造成经血过多或子宫移位)
5、对月经紊乱以及经期下腹部疼痛和患的内生殖器类症的女子,应暂停体育活动
6、身体健康,月经正常,又有一定运动训练水平的女子,可进行一定量的训练,(但开始阶段应减量)
7、对月经期的比赛应慎重对待。
四、女子更年期的体育卫生
    女子更年期应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紧张而繁重的体力劳动,防止劳累过度,要合理调配膳食,适当限制热能摄入量,防止身体健康。
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保健体操,健美操,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等,应按各人具体情况而定,运动负荷不宜过大,一般不以“不感疲劳”为度,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区别对待。

第三节  中年人的体育卫生
目的要求:了解中年人的身体特点;体育锻炼对中年人防病健身的意义。掌握中年人的体育
卫生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1、中年人的身体特点
              2、体育锻炼对中年人防病健身的意义
              3、中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教学重点:体育锻炼对中年人防病健身的意义;中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教学难点:体育锻炼对中年人防病健身的意义。
学时分配:1学时
授课过程:
一、中年人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运动系统
1、 骨骼
(1)骨骼开始脱钙
    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2)骨软骨开始发生纤维性变和钙化。
    由于骨软骨开始发生纤维性变和钙化,使骨脆性加大、韧性减少,所以易发生软骨骨折、
颈椎病、肩周炎、和腰腿痛。
2、关节
    由于关节的滑液变性,使软骨基质减少,弹性下降,导致关节活动幅度明显下降。
3、肌肉
    研究证明:人在25—30岁时肌力最强,35岁后肌力每年递减10%—20%。
(二)心血管系统
1、 心脏
    由于脂质沉着,心功能减弱,心输出量减少。
2、 血管
    由于血管壁脂质沉着 ,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加大,以及血管硬化,弹力下降,所以血压增高。
3、 心血管调节机能下降
(三)呼吸系统
    由于呼吸肌肌力下降、胸廓变形,以及肺泡减少,气管发生退行性改变或钙化,使肺功能下降。
(四)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1、 神经系统
    神经传导速度慢 ,记忆力下降;中枢神经抑制过程减弱,睡眠时间短,不易入睡,且易醒。
2、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萎缩,内分泌减少,尤其是性腺功能减退,中年妇女易出现更年期综合症。
二、 体育锻炼对中年人的防病健身的意义。
(一)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1、防止因骨脱钙引起的骨质疏松和骨折。
2、防止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
3、防止肌萎缩,增强肌力。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改善心肌营养,增加心肌力,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
2、防止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运动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体育运动能提高呼吸肌的收缩力,增强肺的弹性,减缓肺和支器管的退行性病变。
(四)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的影响
1、体育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的营养,延缓中枢神经的衰老。
2、体育运动能改善内分泌系统 ,防止因内分泌系统失调而引起的疾病。
三、中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1、体育锻炼前要进行体格检查。
2、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
(1)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运动方式要广泛,力求使全身各部位都参与运动,如步行、散步、慢跑、中速跑、长跑、骑自行车、游泳、广播操、健身迪斯科、太极拳、气功、小球类、远足、登山等。
(2)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遵循力而行,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的原则,一般运动强度应达最大心率的70%—85%或最大摄氧量的50%—70%为目标心率。(30—39岁为140—165次/min;40—49岁为123—146次/min;50—59岁为118—139次/min)
(3)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每周3—5次,每次20—45min,心血管病人要注意运动的时间与项目科学化,以防危险。
(4)选择适宜的锻炼环境和时间
    尽量选择人少宁静,空气清新的运动环境,心血管病运动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4—5点钟。
3、加强医务监督,防止过劳或意外损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