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学医的意义1500字作文
传统文化对学医的意义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光辉而灿烂。谈起中国传统文化,大家都认可《易经》为首为源,后而分列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等等,并吸收外域文化,从而形成以儒(儒家)释(佛释)道(道家)医(中医)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佛释、道家侧重于追求“形而上者为之道”,即心理心灵精神层面的追求,并以其为指导人性、生活、社会、家国的最高要求和标准;中医则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易经》、《黄帝内经》等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生理心理病理、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本土原创医学。相比较前三者,中医更是深入普通人生活,与老百姓生活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护佑中华文明几千年。
然而,这样一门护佑百姓健康,与中华文明命运攸关的本土原创医学,如今却到了传承断代,后继乏人的危险境地。我们的中医队伍人才严重萎缩,疗效严重打折,曾经“覆杯而愈”、“望而知之”的神效良医凤毛麟角。如何继承好传统中医,传承发挥出中医应有的作用,也是现今中医界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
第一,传统中医是在传统中国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学习传统中医,首先要厘清文脉,正本清源,
认祖归根。传统中国文化是传统中医创立、形成、发展、创新的根源,传统中国文化是本,传统中医是末。这一点,应该是大家没有异议的,但也是现今大家最容易忽略的。《伤寒杂病论原序》中指出“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我们学习传统中医的学子,对自己的本土传统文化尚且不能有很好的学习,没有最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如何谈及传统中医的学习、理解和最终的正确高效运用呢?尤其是现今,我们从小更多时间学习的是以西方现代科技为代表的知识文化体系下,我们在习惯了现代科技知识体系指导下,要想学习好、继承好、发挥好传统中医,已经是难乎其难的事了。就算您是中医大学毕业,中医博士毕业,满脑子“小白鼠点头”、“中医科学化”,您也是伪中医,或许还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了传统中医的掘墓人。
第二,掌握好古汉语基本知识,是学习传统文化、传统中医的首要条件。中国传统文化,延绵几千年,先哲著书立说,名著浩繁。也正是这些著作,才能使中华文脉延绵不绝,同时也记述了中华大地灿烂辉煌的东方文明。我们后人要想学习传统文化,感知辉煌,继承传统中医,原味运用,没有坚实的古汉语基础知识,只能是望洋兴叹,瞎人摸象,谈何继承,满眼的之乎者也,不经意间就成了催眠曲了,让我们浑噩一世。曾经的辉煌文明,曾经的奇效良方,只能是遥远的传说而已。
第三,努力学习和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回归和培养传统思维,不但形似,还要神似,才能充分理解和认可传统中医理论,为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医者“易”也,医理即易理,一部《周易》,广大悉备,外囊万象,内罗心神,故而古人云:“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古时贤者又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者仁心”,这又说明儒道医相同,儒道思想,即是医家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医家治病,解除患者疾苦,这又和佛家“普度众生”具有相通之处,故又曰“医心近佛”。但这些又都是高度而简单的概括,若要更进一步理解其中之精髓,恐怕确是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体悟。
第四,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可读经修性,读经开智,开悟心智,最有益于中医功业。《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大学》原本为孔圣学生曾子的学习心得,在此引用两段希望读者自己感悟。很多人都说,学习中医在于“悟性”,这悟性就来自读经修性,读经方可开智。“智”字上“知”下“日”,知识的目的在于明心,使内心如日,内心光明,神志清明则心性自开,一通百通,悟道自通,学业自然精进,功业自然可成!
第五,传统中医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孕育的一支奇葩,我们只有不断从传统文化之海中汲取营养,传统中医这朵奇葩才能绽放地更加绚丽。古诗说:“汝欲学唐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不能为了作诗而学诗,应该从更广泛的社会天地之中感悟文化的意境魅力,才能结合文学词句,写出唐诗那样优美绝伦的大美诗词。这传统中医若比作唐诗,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应该功夫着力之处,所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就是因为古时才俊,对于传统文化研习领略深刻,作为传统文化分支的传统中医,学习起来,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成。所以很多大文学家,同时也是有名的良医;而很多医学家也是写出了许多著名的中医美文而名垂千古,如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不单医理阐述明晰,而且文章优美,韵味十足,流芳百世。
总之,只有我们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氛围中,只有我们努力学习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传统中医,才能本正源清,一脉相承,传统中医阴阳之道,活人之术才能学习到手,中医神奇良效自然彰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