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臧国良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仅是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效能机关、加速实现小康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公务员队伍的现状
自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我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历经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2007年底(机关党政人才统计年报数),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935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32人,科级职务的1145人,分别占公务员总数的2%、59%;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779人,大学专科学历的908人,分别占公务员总数的40%、47%;35岁以下367人, 36-45岁839人,46岁以上729人,分别占公务员总数的19%、43%专科考公务员、38%。
二、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人员结构、管理机制、综合素质和行政效能等方面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部分机关存在“现有的人不顶用,想用的人进不来”的现象。
(一)结构性矛盾显现,用人机制有待完善
从数量和年龄结构上看,我市公务员总数占总编制数的92%,空编近200人,但分布明显不均,表现为镇级机关空编多,市级机关人员多;年龄结构上,近几年,由于市级机关想进人但因满编不好招人,而镇机关有空编却因过于考虑负担重又不愿意招人,全市公开招录年轻公务员等补充缓慢,而退休等自然减员本身缓慢,造成“青黄不接、活力缺失”,老、中、青年龄结构失衡,渐趋老化。从级别和层次上看,领导职数相对较多,中层干部明显老化,一般干部人手太少,很多机关部门出现“官多兵少”的现象。以上结构性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公务员法的实施,更加规范了用人制度,人员进出有了明确的条件和规定,对此,很多机关部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既没有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又不注重动态分析,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优秀的年轻干部被选拔使用,而另一方面到龄领导转任非领导职务几乎不用,他们中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则外出发展,将关系挂在机关,而无职责分工的则呆在
机关熬年头,机关虽然人数不少,但具体办事人员不多,只能变法借调使用,造成一定的人员积压;同时,中层干部竞岗交流运行不畅,操作不够规范,一般干部几乎没有交流,致使他们中很多人滋生惰性,缺乏朝气,甚至产生怨气,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
(二)考核奖惩定性为主定量不足,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公务员管理的成效主要通过考核奖惩来体现。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对德、能、勤、绩、廉五方面以定性为主、定量不足,没有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对个人工作业绩的评价没有与单位的业绩紧密结合起来,致使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考核差距不明显。在年度考核上,有的单位采取“大概不错,总体还好”,搞人人过关;有的单位采取民主测评,一测了之;有的单位采取照顾平衡,轮流座桩。如此,造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等级”的现象,给人以“考核年年搞、总是老一套、没有新道道”的感觉。而考核的结果在提拔使用、培训学习和辞职辞退上挂钩并不十分紧密,形成奖惩不到位,缺乏影响力,使得考核不能很好地发挥鼓励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
(三)综合素质不平衡,培训学习有待加强
公务员队伍中,有的行政能力偏强,专业知识较弱;有的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偏低;有的作风扎实严谨,有的作风飘浮马虎。由于能力的差别、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往往使得“干得多的累死,不干事的闲死”。相对而言,我市公务员队伍中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虽然具备经济行政管理专业学历的公务员占了一定比例,但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以及依法行政的能力还不很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成效。这些主要源于对培训学习的不够重视。无论是大规模培训还是自我学习,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和认真对待,没有切实把培训学习当作公务员应有的权力和义务。对待培训学习,有的认为费时费工又费钱,甚至强调工作太忙,以后再讲;有的则认为机关老一套,知识够用就行,无须再深造。因此,即使组织参加培训学习,也难以受到应有的效果,不能有效地促进公务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规划与实践结合,统筹与发展兼顾”,大力加强年轻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公务员队伍梯次结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