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 戎装主持第一人
唐剑 戎装主持第一人
作者:刘 荣
来源:《中华儿女》2009年第12
        唐剑本名王唐建,唐剑是他的播音名。荧屏上的他,面孔英武、神态刚毅、思维敏捷、谈吐机智,浑身上下充满了兵味。身为军事节目主持人,唐剑在明星荟萃的央视众多主持人中颇有些特别:他既是电视工作者又是现役军人,既是职业主持人又是主任编辑,既是记者又是导演,军龄已33年,系大校军衔,自1991年在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首度出镜,到2009年主持、策划央视军事名牌栏目《防务新观察》,从事电视工作已整整18载,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位穿军装的主持人。
        从推土机手到炊事员,从给养员到司务长,从区队长到指导员,唐剑超越了一个个不可能,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大校军官,作为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没有赶上系统学习的好时机,却勤于积累,善用知识,思想统揽制作节目,他主持或制作的节目一度引领电视栏目的潮流,荣获金话筒银奖和全国百优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称号,完成了从军人到央视主持人的完美嬗变。时代与家庭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束缚了他的成长道路,他却在种种阴差阳错与不可能中,以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书写了人生的传奇与精彩。机敏灵动;变与不变的人生思辨
        有人说,人生需要规划。可更多时候,人这一生会充满各种变数,并不一定能按既定方向前行,唐剑的一生就是这样。难得的是,他干中学、学中干,干一样、爱样,干好眼前的每一件事,适时而动,秉持不变应万变的理念。在一次次转折中把握机会,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
        “无论何时,做好本职工作都是第一位的,干着这事想着那事,是很难成功的。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是很难有更好的发展机会的。每一步都要走扎实,就像建房子打地基定要历经灌浆、振荡的夯实基础一样。
        唐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出任过解放军军职干部,母亲曾是朝鲜战场上的英雄女兵。1976年,唐剑高中毕业后,正赶上驻太行山深处的某工程兵部队为活跃基层文化在北京招录有文艺特长的兵。不经锤炼不出好钢,父亲闻讯后,毅然把他送到接兵组面试现场。
        凭着手风琴演奏和朗诵表演的专长,唐剑穿上军装走进了军营。他从新兵连的战士做起,开始了基层宣传队队员的生活。为了深入体验工程兵生活,开展文艺创作与演出,他和队友们翻越T--座座大山,走遍了所有施工点,部队生活多彩而又紧张,有时候,需要在一台
节目中身兼五六个工种,他却从不言累,反而享受这种锤炼与锻造。
        紧张的演练之余,心灵手巧的他竟然利用在施工部队体验生活的时间学会了驾驶移山80大型推土机。1977年明,唐剑所在的宣传队被撤销,后来,工程兵建制也被撤销了,部队领导发现他学什么都用心,学什么都快,因而调他到北京军区后勤部通信站学习通信技工,两年学满后被分配到北京军区262医院。按技能与特长,他本来可以分到电影组或从事电器设备管理工作,但其父时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领导,按照相关政策,唐剑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就这样阴差阳错间被分配到医院炊事班。
        初进炊事班,唐剑被安排进伙房,当了一名火头军。那时候,他每天都要比别人早到1个小时,劈柴引火烧开水,干了3个月后才从旋风式马蹄灶下上来。开始学习白案红案,练习切菜配菜,日复一日的艰苦磨炼早已让他感觉不到苦与累。
        “炊事员毕竟不是我想永远扮演的生活角。”19803月,唐剑考取了预提干部教导队。次年5月,被提拔为北京军区物资供应站司务长。说是司务长,手下却没有可用的兵,过冬时,2000多斤冬储大白菜要往菜窖里倒,都是他一个人起早贪黑完成的,手指冻得跟小萝卜似的。他还身体力行养了4头猪,功夫不负有心人,唐剑负责的物资供应站食堂年终
核算节余不少,并被评为先进单位。
        1982年底,得知北京军区军械修理工训练大队需要带兵区队长这一消息后,唐剑喜出望外。带兵最需要有基层工作经验和文化特长的干部,他主动申请调入该队,从副区队长做起,历任区队长、指导员,技能培训、带队施工、军政训练,他干中学、学中干,干一样、爱一样,样样都干得有板有眼。
        1988年,唐剑被授予上尉军衔。翌年,在部队文艺会演中,唐剑沉寂多年的文艺专长得到了发挥,一举摘取了歌曲创作、话剧表演和器乐演奏3个奖项,被同样参加会演的友邻单位领导慧眼相中,这样唐剑又被调到了北京军区总医院,这一次,他的身份是政治干事。
红案        19905月,中央电视台筹办军事栏目,面向驻京部队各大单位选拔主持人。唐剑在几位女同事的鼓动下也来到了考场,因为没有提前报名,所以最后一个上场。他激情满怀地背诵了张万舒的长诗《黄山松》,即席做了一个影评,没曾想一举通过初赛,闯入决赛,成为中央电视台最早一批主持人,也是第一位穿军装的主持人。
        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俞虹教授曾在《节目主
持人通论》一书中提出,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知识构架、良好的表现力这三个方面的素质。那么,军事节目主持人该具备哪些素质呢?唐剑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不仅要像其他节目主持人一样,气质形象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还要能摆军姿,说军语,有军味,一看就像个兵,能为有军旅经历的人、研究军事的人和军事爱好者所认同。
        在唐剑看来,军事节目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和职业军人的结合体,既要有强烈的党的喉舌意识,又要成为全军官兵的代言人,传播军事知识、国防知识的宣传员,就必须在政治、知识、军事、心理、身体等各方面具有相当过硬的素质。他()不应是一个简单的报幕员,但也不是一个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特殊人,而应是一个热爱电视事业。对军营生活充满感情、热爱军事,忠于祖国的人,一个善于采访、敏于思考、勤于写作、精于表达,采、编、播、导、制作样样通的全能型电视工作者
       
        务实稳健:量变质变的人生感悟
       
        19911226日,唐剑与张莉合作主持的《军事天地》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晚上黄金时间段开播了。本来,节目始定于1223日播出的,这一天正是唐剑32岁生日,却因为种种原因延迟到3天后,而这一天正是诞辰98周年纪念日。这是唐剑终生难忘的日子,在军营摸爬滚打了15年后,他第一次走到了亿万观众面前。节目成功首播后不久,唐剑独自来到父亲墓前,料峭寒风中向离世已7年的父亲喃喃低语。最小的儿子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国第一位穿军装的电视主持人,九泉之下的父亲该由衷欣慰吧……
        对于成功者来说,才能和机遇缺一不可,唐剑却自嘲自己是大器晚成,而对自己在成百上千人中脱颖而出当选军事节目主持人的辉煌往事一笑置之,下一个才是他的奋斗目标所在。十年,使得唐剑的求学之路不尽如人意,但他却善于学习,勤于积累。做学习知识的有心人,《军事天地》是一档传播军事知识,普及国防教育的综合性知识类专栏节目,它不仅要求主持人有丰富的军事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驾驭现场的能力和充沛的精力。担任《军事天地》栏目主持人后,唐剑学为所用,不懈学习,用知识、思想统揽节目,孙毅老将军曾评价他:妙语传知识,荧屏显军威
        “学然后知不足1994年至1997年,唐剑参加了解放军参谋学院电教编导大学本科的学
习,并取得了毕业证书。200410月至200610月,他参加了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的传媒经济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完成了18门课程,取得了毕业证书,并被评为优秀学员。他还自费到清华大学参加卓越领导班的学习,广泛涉猎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传统文化等相关学科知识。
        相对于一纸证书来说,唐剑更看重社会这所大学对人的洗礼。知识无所不在,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以生活为老师,为了社会角定位而学习知识,这才是最有的放矢、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为了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唐剑要求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言不虚。
        在唐剑的书柜里,一排排的经典著作彰显着主人的品位与勤奋。读书于我是不可或缺的,主料是历史、文学、哲学,辅料是音乐。历史的深邃与睿智及其中蕴藏的大政治观,文字表达的丰富与浪漫,哲学的思维方式,都是他孜孜以求不断汲取的精神养分;而音乐,则是令他受益终生的艺术门类。
        唐剑15岁开始随战友文工团韦福根老师学拉手风琴。我能学琴其实是沾了我二哥的光。十年浩劫后期,被再次打倒,当时,狠批三项指示为纲,孩子们天天劳动鲜有学
习,父母很为我们着急。我二哥想学拉手风琴,但父母认为他年岁已大,难有造诣,改让年纪最小的我学琴。当时,北京市人均月工资13元,一架琴就要325元,是相当昂贵的奢侈消费品。回忆起当初学琴的岁月,唐剑记忆犹新。
        “夏天,为了练琴,我的皮肤被磨得又红又肿,还热得起了痱子,奇痒无比。冬天,顶着刺骨的寒风,骑车20多公里去学琴-有时候,晚上停电了,我就点着蜡烛抄谱子,有时候。我练琴练着练着就睡着了,二哥就刺激我说,不好好学,就让你三哥学。正是在他的激励下,我的技艺才日渐精进,两年后,居然能独奏20多支曲子。
        “手风琴的特长,在我的人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启迪智慧,协调手脚能力,而且会加强语言的旋律感和节奏感,甚至在我人生的关键节点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文艺特长,后来我才能调任北京军区总医院当干事,而后才有了应试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机会。
        户外的跋涉更是令人侧目。从事电视工作以来,唐剑跟随栏目摄制组到过白雪皑皑的北疆哨卡,登过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去过远离大陆的边防小岛,进过荒芜人烟的热带雨林;去过大部分海、陆、空军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坐落在大小三线的军用飞机设计厂和生产
厂。
        1995年明,为拍摄60集系列电视片《战争与后勤》中的野战生存训练节目,唐剑和摄制组来到海南岛五指山热带雨林,冒着40摄氏度的高温,和战士们全副武装,在没人高的丛林里疾行,夜里,就在蚊虫成的山上宿营。
        只要有机会,他就和基层官兵一起训练、野营,以期更真实、更贴近地拍摄和反映部队生活,鸭绿江畔的凛冽寒风中有他艰苦跋涉的身影,西南边陲偏远的边防哨所有他风尘仆仆的足迹。正是在这样的实地采访与拍摄中,他先后编导、主持、制作了《抗日英烈》、《中国军用飞机》、《世纪兵戈》、《解读长征》等众多经典节目——
        《抗日英烈》拍摄于1995年,为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作,分8集讲述国、共两党在8年抗战中牺牲的赵尚志、张自忠、左权、叶挺等8位高级将领的英雄业绩。唐剑担任独立撰稿、导演兼主持,每集节目时长仅六七分钟,他却为此付出3"--年的辛劳。他沿着将军的成长足迹,走遍全国、甚至越过边境,采集相关素材,个中辛劳与艰险,一言难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