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的江河水》的演唱及艺术分析
歌曲《我的江河水》的演唱及艺术分析
作者:吴艳萍
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8年第14
        摘要:要演唱好一首歌曲,必须把握好整首歌曲的主题及中心思想,将作品的歌词、旋律加以分析再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把理性分析转化为情感表现,将音乐寓于情理之中,把技艺寓于技术之上。最后演唱者结合自己理解将歌曲带感情地演唱给听众。
        关键词:演唱;艺术分析;我的江河水
        歌曲,是触动人心的旋律。表演者通过自己的演唱向听众传达其内在所蕴含的情感。《我的江河水》是一首将艺术、文学、歌唱融为一体的经典作品。由常思思在第十三届青歌赛上首唱,而后得到了大众的青睐。这部作品具有浓厚的意境,将生活与艺术高度结合,令听者回味无穷。这是一首融故事性、艺术性、专业性、歌唱性为一体的艺术精品,为了更加了解这部经典之作,我对作品的风格、演唱技巧、情感把握以及伴奏音乐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说明。
        一、作品简介
        《我的江河水》是由著名词作者付林作词,平远、雷雨作曲的一首作品。旋律婉转抒情、音乐主题鲜明。这部作品借鉴了经典二胡独奏曲《江河水》。它从另一个侧面演绎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讲述一个女子千里迢迢去寻自己的丈夫,却在路上得知自己的丈夫早已去世,万分悲痛之下,她来到了与丈夫分离的河边放声痛哭,那滔滔江水宛如她倾泻不止的眼泪。歌曲呈现给听者一种难以忍受的悲痛和绝望。歌曲为G大调,四四拍。抒情性与故事性相结合,体现了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情感表达,描绘出一个内心充满幽怨、愤慨的妇女形象。
        二、设计过程
        演唱歌曲《我的江河水》的设计过程。《我的江河水》这部作品的歌词有着中国古诗词的形式美和韵律美,将自然景和人物心理特征巧妙结合,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主人公的思想情感。主题旋律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部分旋律具有浓厚的民族调式风格。
        这首歌曲可以分为AB两个乐段,两个乐段是由非方整型乐句构成。整体结构是典型的单二部曲式,前三小节为引子,1-26小节为A乐段,A乐段是a4+b4+a4+c4的收拢型复乐段,每个乐句的结束音都落在属音上。在演唱这一段时,我采用了较慢的速度使歌曲具有更
加强烈的倾诉感,并且能够更加体现出诗词的意境。27-38小节为B乐段,B乐段的第一句为对比中句,旋律开始于低音,伴奏出现了减七和弦令人紧张、不安。我在演唱这一句时,特意加强了声音力度突出首字和后一句浪花的,强调附点音符的作用并使歌曲更具有律动感。B乐段的最后一个音回到了主音上,进一步突出了作品内部结构的统一。
        清晰的咬字和吐字是构成良好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嘴唇、舌头的灵活运用与配合,使听众能清晰的听到歌词,同时也是演唱者将作品情感加以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重要纽带。这首歌曲的歌词大多为闭口音,较多地方嘴唇也参与发音,如:月如弓,月如钩在唱这一句时,我尽量使嘴唇处于放松说话的状态,又必须得将yue说清楚。而后的高潮部分:天地为大,人为本,邀你邀我风雨后在演唱这句时,我侧重于加大腹部送气同时调动头声的积极性,从而产生较好的头腔共鸣,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并且横膈膜打开,小腹给力确保高音能够轻松自然。
        由于这首歌的抒情彩和文学性十分浓烈,因而在演唱这首歌时,更应该去突出它的画面感。歌曲一开始月如弓,月如钩描述了一个情景交融的画面,我在唱这一句时,速度比较缓慢。中间部分,桃李无语褪红颜,浪花有意不敢流歌词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桃花
比作人的面容,使音乐形象富有生命力,为了强调曲中主人公内心激动、悲愤的情感,我在演唱时逐渐加快演唱速度和强度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而后的两岸杜鹃啼血唱,谁为爱情,谁为江山枕忧描绘了一个杜鹃为战乱时期世人无容身之地而哭泣啼血的画面。而最后高潮部分,天地为大,人为本,邀你邀我风雨后我采用的是先快后慢的速度,目的是为了升华歌曲情感并给听者一种曲终意未尽的遐想。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承担着重要角。该曲的钢琴伴奏起到了渲染形象的作用。在此曲的演唱过程中, 伴奏的力度伴随着情绪化的变化而前后有明显的对比, 伴奏的前奏和中间部分钢琴的力度要做到轻柔优雅, 给听众以朦胧清新的感觉, 只有在高潮的部分力度表现的铿锵有力, 充分的带动演唱者愤慨悲壮的情绪爆发;在第二段的接近结束部分节奏要自由缓慢, 给演唱者自由抒发情感的空间;在此曲的最后一句, 伴奏音乐要在演唱者的演唱结束后舒缓悠扬的收起。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吴艳萍(1993~),女, 2017级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
        参考文献
        [1] 好唱的歌曲唐瑰卿.简论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及其演唱[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
        [2] 黄认识.论声乐演唱中情感与技巧的辩证关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3] 吕继勇.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5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