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善释义及出处
⽌于⾄善,拼⾳:zhǐ yú zh shàn,汉语成语,意为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成语释义
止于至善什么意思⽌:达到;⾄: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于⾄善,是⼀种以卓越为核⼼要义的⾄⾼境界的追求。⽌于⾄善,上升到⼈性的层⾯来说就是⼤真、⼤爱、⼤诚、⼤智的体现。是⾃我到⽆我境界的⼀种升华。
成语出处
⽌于⾄善,是⼀种以卓越为核⼼要义的⾄⾼境界的追求。⽌于⾄善,上升到⼈性的层⾯来说就是⼤真、⼤爱、⼤诚、⼤智的体现。是⾃我到⽆我境界的⼀种升华。
“⽌于⾄善”出《礼记·⼤学》,此篇开篇即说:“⼤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善。”这⾥的“⼤学”,当时是针对“⼩学”⽽⾔的,“⼩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称六艺,⽽“⼤学”是修⾝之学,使⼈成为道德上的完⼈之学,属于“道”的层⾯。道和艺,⼀为形⽽上,为体,为性,⼀为形⽽下,为⽤,为相。朱熹称“⼤学”为“⼤⼈之学”(《四书集注·⼤学章句》),也是恰当的,“⼤⼈”指道德完善之⼈。
对“⽌于⾄善”要从三个⽅⾯来理解,第⼀是“⽌于⾄善”本⾝的意义,第⼆要结合三纲来理解,第三要结合⼋⽬来理解。也就是说,要结合整个《⼤学》来理解,这才能完整反映此训的原初意义,才能在此意义上开出时代性的新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