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全国1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0高考全国1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适用省份】:
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山东。
【题目点评】
这是一道情境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首先应关注写作的情境:班级读书会。因此写作中应该尽量牵涉到班级读书交流的情境。
其次,本文的写作任务有二:一是根据材料内容,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人物谈看法,因此写作中一定不能对三人平分秋,而应抓住其中一人的品行、境界、格局等特点,从可以深入写作的角度切入。例如:齐桓公,可以从宽容、胸怀、知人善用、信任、志向高远等角度切入;鲍叔,可从知人、大度、不计私利、大局为重、虚怀若谷、友情等角度切入;管仲,可从才华、能力的重要性和恪尽职守等角度切入。二是要注意发言稿的形式。因为是在班级读书会上交流,因此要注意称呼,是老师和同学们;同时要有结束语,语言应尽量生动、形象、口语化,有感染力,能打动听众。
当然,在写作中,要注意主题的提升,因为虽然是三人选择一人为重点进行写作,但三人之间的联系与反映出来的现实意义不可忽视:君臣一心,才能共创伟业;而在疫情仍没有完全
消散,世界格局正面临重大改变的今天,我们的国家只有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各尽其能,才能克服困难,谱写强国之音。本次作文供同学们发散的角度虽然很多,但写出深度并不容易,因此更应该围绕情境、紧扣任务,由古及今,具有家国情怀与大局意识,才能写出佳作胸怀广阔天地宽
【立意示例】:
齐桓公:机智、肚量、纳谏、任贤、胸怀、格局
管仲:才高、锐意改革、尽心力、磊落坦荡、遇“伯乐”致千里
鲍叔牙:知人、甘当绿叶、益友、自知、虚怀若谷
【题目参考】
1、亲贤远佞,国之大幸
2、咽得下委屈,撑得起格局
3、兴亡己任,天下国士
4、内圣外王,国士无双
5、君子和而不同
6、自知知人,君子之智
7、能赞许他人,也能悦纳自己
8、时代选择你,你成就一个时代
【范文欣赏】
(一)宽容大度成就霸业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宽容大度成就霸业》
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胸襟气度。齐桓公的气度体现在宽容和胆识上:不计前嫌,重用管仲。
我觉得宽容大度是齐桓公胸襟气度最好的体现,不因对方曾经欲置自己于死地而耿耿于怀,也不因对方曾是对手的谋臣而猜疑打压,而是宽容大度,不计前嫌,任人唯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受到小国的推崇;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这是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的最大成果。
由此可见,不计前嫌,能容人,才能放心,敢用人,方能成就大事。
与之相反的,也史书有据。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交战之前,谋士郭嘉坚信曹操必胜,且有一番说辞:“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曹操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事实正如郭嘉所言,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喜好吹捧,惑于馋言,优柔寡断,是非不分,
最终兵败官渡。战败后,袁绍为了自己的面子,居然下令杀死了意见正确、敢于谏阻的田丰。难以容人,可见其器量之小,难成就大事。
有容人之量,从小处说可以和谐人际关系;从大处看则关乎国家命运。
张英宽容大度,使邻里间化干戈为玉帛,六尺巷的故事成为美谈;孟尝君养士三千,不拒鸡鸣狗盗之辈,最终如愿从秦国脱身;信陵君礼贤下士,侯赢朱亥舍生以报,窃符救赵成为美谈;蔺相如不计个人荣辱,使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强秦不敢加兵于赵国;刘邦听从萧何的劝告,任韩信为大将,最终打败项羽;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重用故太子李建成的谋臣魏征,开创了贞观之治。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齐桓公能放下一箭之仇,重用管仲,结果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王之业。
有容人之量,显出了他的气度胸襟。有容人之量,放眼大事之中,自然不会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不会在意于事无补的细节,不会计较一时一地之得失。有容人之量则格局自高,看得远,谋得深,忍得住,容得下,胆识过人,棋高一着。丢开过去,成就未来。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的读书会我们交流的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听从鲍叔推荐,重用管仲成就霸业的故事。很多同学赞扬鲍叔知人、举贤、大度,也有同学欣赏管仲的治国之才,但我认为,没有齐桓公本人的放眼天下、胸怀宽广、唯才是用的明君风范,就没有管仲的用武之地,也没有鲍叔的贤名流芳,更没有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霸业。
齐桓公之风范,首先体现在他的容人之心与格局之大。
一箭之仇不可谓不重,但齐桓公知要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不仅能放下仇恨,还能重用他。这里体现的既是桓公之宽容,更是其以天下为重的大格局。黄宗羲说:“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齐桓公就是这种明君,为使“天下受其利”,他“不以一己之害为害”,才成就其一匡天下之大业。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放不下个人恩怨,没有容人之心,没有大局意识,不仅于己无益,也有损大局。
这次疫情当中曾曝光出某些感染者因对社会的仇恨便故意往电梯吐唾沫,甚至向他人喷口水的事件,就是不能放下小我的恩怨,胸中没有大格局的体现。
齐桓公之风范,还体现在其用人之道上。
古语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首先齐桓公用人不疑,诚心纳谏,接受鲍叔举荐,才会有郊外亲迎管仲的举动,既贏得人心又为国揽材。其次,作为君者,齐桓公懂得容人之短、用人之长、唯才是用的道理,不仅能对管仲抛弃前嫌,还能给予管仲充份信任,大力支持管仲进行改革,不仅给了管仲才华施展的舞台,更是赢得了齐国发展的机会。所以,是齐桓公信任、宽容、开明的用人之道,才有了鲍叔、管仲这样的臣下一心为国,共创伟业的盛举。正所谓“天地和而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因此,在上位之人,一定要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听得进意见,看得到属下的长处,以诚待下,才能凝聚团队精神,让他们各尽所能,激发其工作的热情与潜力,收到最好的工作效果。古有唐太宗,以人为镜知得失,重用魏征等直臣,造就了“贞观之治”;今有芒果台爆红的娱乐节目“乘风破浪的”中的宁静,以队长身份,却听从组员意见,选择自己并不擅长的说唱歌曲,给了观众新的惊喜,也给自己与团队带来超高的人气。因此,用人之道,在于听得进不同意见,在于用人之长,在于信任、在于支持与鼓励,做到这些,胜局已定!
因此,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我不否认管仲的才能,也不否认鲍叔的贤能。但“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有齐桓公的容人之心、识人之明、用人之道,才会有管仲、鲍叔的故事源远流长。
但愿我们都能像齐桓公一样,立志高远、心胸广阔、容人所短、用人所长!这样,我们的班级将会师生同心,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班级;我们的社会也会多一份理解与宽容,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更会因我们每个人的存在,上下同心,共克时艰,变得更加的繁荣、富强!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优秀范文:
宣武门之变
(三)
为政之要,惟在用人
齐桓公能听鲍叔之言,有容管仲之量,且拜管仲为相,使得人尽其才,最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所以我对齐桓公的心胸谋略最为服膺,也最为钦佩。
齐桓公与公子纠的君位之争,最终齐桓公获胜,这期间固然离不开鲍叔的辅佐,离不开齐国贵族国、高两氏的支持;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征途上,亦离不开管仲之改革,臣之鞠躬尽瘁。但是齐桓公不计前嫌,知人善任,使得人尽其才的识人、用人之道非常值得后世的领导者借鉴。
楚汉之争,项羽垓下被围,霸王之梦,魂断乌江。其与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相距不过四百余年。项羽未能“以史为鉴”,择齐桓公之长而用之。项羽之不足,多年以后在汉高祖刘邦与臣的对话中被尽数言中。《资治通鉴》记载:汉高帝五年,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臣说服。
刘邦之所以得天下,可知其个人能力方面与齐桓公有诸多相似之处。那就是:不计前嫌,知人善任,使得所用之人,人尽其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