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2021.3|
自2011年以《甄嬛传》为代表的大女主剧掀起荧屏热潮后,诸多以女主成长史为主线的网络文学纷纷影视
化。2018年《镇魂》和2019年《陈情令》的火爆,
让资本嗅到了耽美题材改编剧的巨大流量市场。IP 剧在当下文化市场流行且风靡,这背后是否存在女性意识的欠缺,值得我们反思。
一、大女主IP 剧:因内容同质低俗备受诟病
“大女主”这个词的出现最早追溯到2016年6月,ID 为“穿山甲”的网友在豆瓣“娱乐八卦”小组里发表了名为《科普向:普通小言、女主戏和大女主戏的区分》的话题讨论。“穿山甲”从感情线、宣传海报拍摄方式上判断,如《甄嬛传》等讲述女主成长史,爱情不是重点,其他角为女主成长踏板的戏叫“大女主”戏。2016年至今,国内以“热门网络文学+流量女演员”的“大女主”IP 剧
孵化模式已成熟定型。
通过爱情来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的玛丽苏网文小说搬到银幕上的每个环节经过精心设计,资本方通过包装主人公“打怪升级”获取爱情的故事,迎合偶像市场和电视剧受众市场中庞大的女性消费者体,满足女性
观众的心理投射,使她们甘愿为电视剧、为偶像演员付费。近年来,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代表的流量女明星主演的大女主IP 剧,一方面不断获取收视神话、广受粉丝吹捧,另一方面又频繁因为“原著抄袭”“内容同质低俗”等问题受到主流视听界和学界的抨击。2018年国内影视行业进入寒冬期,许多流量剧前期投资巨大,最后却以惨淡的收视结尾。在我们以为“大女主”剧里“伪”女权叙事受到观众唾弃,女性受众意识觉醒,从现实意义正视性别平等问题时,2018年的爆款网剧《镇魂》出现了。二、耽美剧:成为又一场伪
“平权”的实验品同性恋题材中男男情感关系即使存在强弱之分,可脱离了传统婚恋模式和性别歧视观念的束缚,必然表现为更加自由平等。对耽美文化的追捧,也是长期以来在男权社会下被压抑的女性对于传统性别结构的挑战。但耽美文化并不像严肃的女权主义那般直面社会性别歧视的现实,为自身地位争取公平,而是表现为荒诞文化去填充视觉生活,宣泄女性内心的情绪诉求。影视剧的公然卖腐,是经过精心包装后的商业逐利。资本方为迎合部分女性消费体的幻想,从IP 开
发到影视化再到营销宣传,步步精心设计。开发热门的
耽美题材网文、选择外型俊美的一对男主演、
精心设计暧昧镜头,打造主角之间的“CP 感”,创作出在历经磨难
中“兄弟情”渐渐膨胀的剧情,
将演员在片场拍戏时的正常互动作为花絮放出来提供给网民
“磕糖”……作为被“观看”的男性是其中吸引流量的商品,
担任“观看者”角的女性是吸引广告商的商品,
在IP 产业链后期,更是成为资本投资的演员本人的打榜机器,奉献粉丝经济。由此可见,“大女主”失去一开始的热度,
并没有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因为资本扎堆翻拍的大量同质
化剧本引起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而耽美作为一个相对新鲜的题材出现,利用它自带的和本土主流文化的冲突性
和隐晦性,在消费主义的下,
掀起又一股翻拍热潮。三、IP 化各阶段中的消费主义逻辑
“全网追星四百人”,这是追星女孩的自我戏谑,
意指每次有能引起追捧的电视剧、综艺出现时,为其付费的体往往是同一批人。她们在资本引导下,
共同制造了IP 剧里出身的流量明星。IP 影视作品已然沦为粉丝经济的产品,成为资本迎合受众趣味而赢取商业回报的捷径。
从网文IP 化过程的前期剧作开发到选角,再到播出阶段的社交化营销宣传,消费主义的思想逻辑一直贯
穿整个工业生产流水线。这些IP 剧本和原作被资本青睐,就是因为迎合了
拥有能为偶像消费的能力和时间的女性观众体的审
美取向。弗洛伊德认为,任何故事情节都是自我愿望的
满足。“大女主”IP 剧作内核是女性通过爱情来提升自我,通过征服男主角进而征服世界,历经情劫后的女主
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主题的升华。“美强惨”性格、先苦后
爽大开“金手指”的情节,折射了女性大众的心理需求倾
向,“没有指望能在任何实质性方面改善生活,人们就使
自己相信真正重要的是使自己在心理上达到自我完
善。”
寻快感、认可世俗与日常情感的表达或单纯追求
娱乐的需要,被视为人们从生活中获得的解放。消费主
义思想和商业美学的引导下,“公众乐此不疲地去消费的,是他们的剩余价值及其所表征的社会性符号意义。
”看剧追求的不仅是剧情内容本身,
更是追求狂欢欲望的宣泄,越是新鲜美丽的演员面孔、时尚的服道化、荒诞的剧情节奏,越能在社交平台掀起热度,形成巨大的粉丝从“大女主”到“耽美”:IP 剧背后的消费主义
逻辑反思
阴杨璨嘉
摘要:“大女主”IP 剧表面讲述女性成长,实则披女权外衣讲玛丽苏爱情故事,“耽美”IP 剧通过刻写女性对男男关
系那般平等爱情模式的追求,
成为资本捧红流量明星的工具。挂羊头卖狗肉的IP 剧在当下文化市场流行且风靡,这背后是否存在女性意识的欠缺,值得我们反思。
关键词:IP 剧;消费主义;大女主;耽美;女
权57
|RADIO &TV JOURNAL 2021.3
体。网络小说影视化后,对主角演员的大肆营销,
以形成对粉丝的“持续的吸引力”
。比如网剧《陈情令》播出结束后,主创团队参与的巡回演唱会从中国开到泰国,从2019年夏天持续到冬天,形成了强大的粉丝黏性。
资本通过IP 剧打造出来的偶像演员,汇聚了庞大的粉丝经
济主体,经济条件好的成为核心粉丝人员,
为偶像买代言、追巡演;经济条件普通的也会为视频付费、
打榜投票做数据。互联网营销造成的阶层上移假象,
非中产阶级消费能力的人也会受到诱使,
去向往跟现实差距很远的事物。
四、反思
无论是“大女主”还是“耽美”
,本质都是当代大众文化的表达,
它们的IP 化遵循着现代化工业生产机制,所以消费主义贯穿其中是必然,可是盲目追寻经济逻辑,
也就出现了常见的抄袭、版权纷争、
唯流量化、剧情浮夸、违背历史触及伦理等浮躁现象。
尤其是从“大女主”到“耽美”
,背后隐藏着资本利用“性别平等”这样的严肃命题来做幌子给消费品做嫁衣,
更显功利。IP 剧里塑造女性形象的千篇一律,
使国产剧的艺术水准裹足不前,还会扭曲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资本打着女性主义的幌子开发大量的IP 剧,甚至为
了制造对立、贩卖焦虑、引起热度,
开发那些具有极端女权主义气息的网络文学,这些女性影视形象的独立人格
塑造是建立在对男性的丑化之上,
这和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性主义有本质不同。
大众文化市场批量生产“即时快感”的产品,女性消费体一方面不断被资本引导,在追剧、追星里丧失自我意志;另一方面常年被内核低俗的视听文化腐蚀身心,丢失审美趣味,沦为文化工业背景下被动接受意识
形态操纵的、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体。
这样看来,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随着文化市场水平、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
这种“挂羊肉卖狗肉”的IP 剧还能风靡几时呢?市场实践已证明,无论多火爆的流量明星没有后续的好作品也会坐冷板凳,而IP 剧不仅得到越来越挑剔的受众的冷漠与差评,还受到政府的监管。2018年至今,政府部门出台了
多项相关规定,
对IP 剧制作成本虚高、剧集注水、播放量、演员高片酬等乱象进行了整治。视频播放平台也开启了“流量防刷系统”,并不再显示后台的播放量。
影视行业摆脱浮躁、回归理性的道路虽然漫长,
但已在路上,优质文创的路途虽然遥远,
但一定是今后大众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IP 剧本身作为流行文化大众媒介,在互联网普及
的今天,更要发挥传媒教育功能,
承担起传播正确的时代价值观的作用,引导更多女性摆脱对男性的依赖,
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完善独立思想,
偶像电视剧追求在现实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落入极端女权主义或是资本消费陷阱里,唯有如此,才算是真正的女权意识的觉醒。参考文献:
1.雷雯.“大女主”剧:是女性的“盛世”还是“幻觉”?[J].艺术评论,2017(12):77-85.
2.王瑾.IP 流量与粉丝营销同质化的困境消解[J].出版广角,2017(20):62-64.
3.蒋淑媛.粉丝·舆论·流量———资本驱动下的电视剧生产逻辑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4):67-75.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2020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峰会暨第八届中国电视产
业推介会上,《安家》《外交风云》
《绝境铸剑》等热播剧主创到场分享影视内容精品创作方法论。
电视剧《安家》将镜头对准上海“安家天下”静宜门店的一售楼中介,
透过房产中介这个职场窗口,展现社会百态和人情人性,是一部职场剧包装下的现实主义力作。该剧不仅创电
视端收视新高,而且网络端也好评如潮:
腾讯视频单平台点击量达60.8亿;抖音#电视剧安家#播放量达到
32.2亿次;播出期间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可见该剧的人气与话题度。
一、单元剧模式下的职场窗口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优良传统。十年前,
编剧六六的作品《蜗居》讲述了一对普通妹在上海的生活与无奈,
反映了房价飙升的社会现实,
引起极大共鸣。2017年,耀客传媒买下日剧《卖房子的女人》
的版权,到六六,希望她写一个中国版房产中介的故事。于是六六和她
试析职场剧外壳下的现实主义内核
——
—以电视剧《安家》为例阴陈
利
摘要:电视剧《安家》将镜头对准普通中介职场,深植我国经济转型的社会语境,
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挖掘“家”所承载的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既展示了真实的职场状态,又展现了社会百态和人情人性,再次印证在观众日趋理
性、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主义作品。
关键词:现实主义;职场剧;《安家》;人情人
性5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