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牯牛,地牯牛的功效与作用
地牯牛,地牯牛的功效与作用
地牯牛
Dì Gǔ Niú
别名
倒推车、倒退牛、地股牛、山老牛、蚁狮、蚁地狱、地拱、沙虱、沙挼子、摇摇锅、砂牛、倒后虫、退退窝窝、啊喽喽、砂挼子、倒行狗子、睡虫、沙谷牛、沙牛、砂牛虫、金沙牛、沙猫
功效作用
通淋;截疟;软坚消症;拔毒去腐。主砂淋;疟疾;疟母;腹腔症块;瘰疬结核;阴疽久溃不倒敛
英文名
antlion
始载于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毒性
有毒
归经
膀胱经
药性
药味
地牯牛
【别名】倒推车、倒退牛、地股牛、山老牛、蚁狮、蚁地狱、地拱、沙虱、沙挼子、摇摇锅、砂牛、倒后虫、退退窝窝、啊喽喽、金砂牛
【来源】脉翅目蛟蜻蛉科昆虫中华东蚁蛉Euroleon sinicus (Navas)幼虫蚁狮的活体或干燥全体。春秋二季从砂土中刨出,新瓦焙干或鲜用。
【动物形态】黄足蚁蛉,体长32mm,翅展73mm。身体瘦长,似蜻蜓。头宽于前胸,两复眼褐,头黑,口器黄,触角棒状黑,柄节黄。前胸黄,背面有两条宽的褐纵带,前胸有黄长毛。中后胸黑,明显大于前胸。足黄,并有黄长毛翅透明,有淡彩的反光,翅膜质柔弱。前后翅形状大小和翅脉相似,翅脉黄。腹部暗褐。幼虫形似蜘蛛,体长6-18mm,土黄至污白,有黑褐花纹,身上有散生和丛生的黑褐硬毛,头部有1对钳状的颚,无翅,胸足3对,腹部较大。
【性味归经】咸,凉。有毒。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解热镇痉,拔毒消肿。用于高血压病,中风,小儿高热,惊厥,疟
疾,泌尿道感染,竹木刺、异物入肉不出,骨折;外用治中耳炎,痈疮,无名肿毒,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用法用量】 1~2分。外用适量,焙干研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该品组织细嫩,晶莹剔透,香脆可口,风味独特、营养十分丰富,不仅是良好的食物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地牯牛有利胆利尿、镇静、润肺益肾、滋阴补血等功能,类似冬虫夏草,常食用有保健作用,饭后食用能帮助消化,酒后食用还要解酒。利肝胆、益脾肾、是难得的天然食品。
《中医大辞典》指该药可治砂淋,但近代文献较少此类记录,笔者是根据民间传说,结合父辈临床经验而予应用。传统上,前人应用中药常有“以意用药”之说,即囿于历史条件所限对一些药物的功效作抽象性解释。金砂牛在幼虫阶段藏匿于砂土中,营造一圆椎型小窝,状如漏斗,以触须拨砂,令蚁虫等跌落砂窝中,捕而食之,因其力可拨砂石故可治“石淋”,至于其现代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方同时应用较多动物类药物如山甲、地龙、蝉蜕,乃取
其消肿散坚、通经络、“剥蜕”等功效;鸡内金消积而“化石”;该方还应用肉苁蓉、巴戟天补肾,这是从“肾无实证”这一观点出发;考虑结石乃与肾相关的疾病,肾虚水液气化失司乃结石形成的主因,故在溶石、排石、软坚、消积,攻其有形病邪的同时辅以补肾固本,以策万全。此外据现代药物研究:蝉蜕[3]有“镇痛”和“抗炎”作用。石韦[4]治泌尿系结石有较好疗效。白芷[5]抗炎解痉,拮抗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可治肾绞痛。结合结石病的病因、病理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选用了上述药物组方,以争取更好的疗效。
[名称] : 地牯牛(武陵山区名称),别名草食蚕、宝塔菜,神虫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武陵山区绝无污染的特有品种。草石蚕
别称 : 甘露儿、宝塔菜、地蚕、螺狮菜
学名 : Stachys sieboldii
分布 : 原产于东亚、中国大陆,台湾由中国大陆引进栽培已有15年以上的时间。
分类 : 唇形科
型态 : 株高15~25公分,茎方形,全株密生细毛,叶对生,长卵形,先端钝,锯齿缘,春至夏季开花,花冠淡紫,地下块茎具短节状,白,形似蚕体,质脆。
用途 : 常做观赏植物,因形似蚕宝宝,颇为奇特,1996~2000年间,坊间伪称是新鲜的「冬虫夏草」而声名大噪,价钱高昂,许多人受骗仍不知情,但经推广之後,目前已成为新兴蔬菜。
花期 : 12~1月盛产
管理 : 性喜温暖,忌高温潮湿,生育适温15~25度
施肥 : 栽培土质以肥沃之砂质土壤为佳,排水需良好,滞水不退易腐烂
繁殖 : 可用扦插法或块茎繁殖
[《中草药》
【药名】草石蚕
【别名】甘露子、滴露、地蚕、甘露儿、土蚰、宝塔菜、蜗儿菜、土虫草、土人参、土蕊子、毛菜、风子草、地牯牛草、地纽、螺丝菜
【汉语拼音】cao shi can
【英文名】Rhizome of Bear's-foot Fer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chys siebolidii Miq.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效】解表清肺;利湿解毒;补虚健脾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科属分类】骨碎补科
【拉丁文名】Rhizoma Stachydis Siebolidd
中草药名称
【主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黄疸;淋证;疮毒肿痛;毒蛇咬伤
【生态环境】生于水边或湿地。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挖取块茎,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动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其上密集须根及在顶端有患球状肥大块茎的横走小根状茎;茎高30-120m,在棱及节上有硬毛。叶对生;叶柄长1-3cm;叶片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3-12cm,宽1.5-6cm,先端微锐尖或渐尖,基部平截至浅心形,边缘有规则的圆齿状锯齿,两面被贴生短硬毛;轮伞花序通常6花,多数远离排列成长5-15cm,顶生假穗状花序;小荀片条形,具微柔毛;花萼狭钟状,连齿长约9mm,外被具腺柔毛,10脉,齿5,三角形,具刺尖头;花冠粉红至紫红,长约1.2cm,筒内具毛环,上唇直立,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小坚果卵球形,黑褐,具小瘤;花期7-8月,果期9月。
【功效分类】祛风药;清热解毒药
【性味】味甘;性平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草石蚕的块茎及全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全草15-30g,根30-60g;或浸酒;或焙干研末。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食疗价值
唇形科草本植物草石蚕的块茎。又称地蚕、甘露子、甘露儿、土蛹、宝塔菜、土虫草。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四川、浙江等地,野生或栽培。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养阴润肺。
[参考]含水苏碱、水苏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葫芦巴碱等成分。
[用途]用于肺阴不足,干咳痰少,或虚劳咳嗽。
[用法]煎汤,蒸食或煮食等。
[附方]
地蚕猪肺汤:猪肺1具,洗净切块,草石蚕120g,加水一同炖熟,略加猪脂、食盐调味服食。
本方用猪肺直补肺脏,增强了草石蚕的功效。用于肺虚咳嗽,咽喉干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