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禅寺
依傍着南禅寺流淌,形成江南最胜丛林(明代对南禅寺的赞誉)寺、塔、河珠联的特有风姿。
    南禅寺内的妙光塔,建于北宋(1104年),由宋徽宗赐名妙光。塔为七级八面楼阁式内木外砖结构,高43.3米,塔基为青石须弥座,檐角悬挂铎铃。旧时无锡城里没有高楼,城外都是田野,据说在几里以外都能听到铃声。 
    南禅寺现在已经成为一座文化商城了,围绕寺庙四周,设邮票、钱币、花鸟、古玩市场,配以小吃、茶馆等,吃、住、行、游、购、娱,样样都有。白天可遛鸟、赏花、淘物;晚上,寺、塔上的灯亮了起来,沿运河的那一片也热闹了起来。
始建于南朝549年的江南名刹南禅寺,初名护国寺,唐咸亨年间改名灵山寺,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年)称为南禅寺。
京杭大运河在其1794公里的全程上,唯独到无锡穿城而过,而自南禅寺起到清名桥仅长1.5公里的水弄堂,保存吴越古风最为完整,又是这一瑰宝中的明珠
南禅寺 
西宁南禅寺侧面图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离县城二十余公里。重建于唐德宗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唐代是中国建筑的发展高峰,也是佛教建筑大兴盛的时代,但留存至今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只有四座,全部在山西省境内。规模较大的南禅寺和佛光寺在五台山,其余两座是平顺县的天台庵和芮城县的广仁王庙。
  禅寺坐北面南,规模不大,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寺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两院,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唐建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外观秀丽,形体俊美、古朴。三间正殿高大雄伟,据实际测量,面宽十一点六二米,进深九点九米。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
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即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正殿重建于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堪称国宝。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保存有不十分明显的墨迹: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证。推算起来,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了。墨书题记的两行字迹很淡,四周似乎被刮去了一层,所以,有字迹处微觉高起。看来,原有题记不止于此,或许在尔后修理时曾被刨去。
  殿内17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殿内有一座佛坛,长八点四米,宽六点三米,高零点七米。塑像分布在佛坛上,整个佛像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是一个动静结合,各具形态,生动活泼的场面,也是一个尊卑有序、各尽其职、和谐协调的环境。佛坐莲台,慈光四照,尊贵而端庄,严肃而安详,似在讲经说法。骑狮的文殊、坐像的普贤菩萨分
列两旁,带着侍从和教民赶来恭听。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旁,凝神注目,显得虔诚而恭谨,好似要把佛说全记在心上;胁侍菩萨戴璎珞,约宝环,亭亭玉立,容貌健美,耳若有闻,心似有思;护法天王,威武健壮,一边张目观察外界,一边侧耳倾听圣言。其余,仰望童子、撩蛮、佛霖等15尊塑像布满佛坛。这些塑像,姿态自然而若动,表情逼真似有神,丰满优美,夸张适度,衣纹简练准确,和谐流畅,一个个栩栩如生,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给人以实感和动感。寺内,须弥座下有唐代砖雕,石塔与石狮。这些塑像,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壶门和叠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花边和莲瓣,是五台山保存的唐代砖雕艺术的杰作。
  南禅寺内还有三只石狮和一座石塔,也都是唐代遗物。石狮一只高七十八厘米,另两只高四十五厘米。两块角石各方三十三厘米,一块上雕一只卧狮,另一块上为二狮相对之状,均极生动。石塔底方而十六厘米,高五十一厘米,共分五层,总高五十一厘米,第一层四周刻满佛教故事,四角各有一座小塔。第二层每面正中雕刻佛像一尊,两侧各分上下两层,每层雕刻佛像二尊。三至五层,每层各面均雕刻佛像三尊。
  1949年后,南禅寺倍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五十年代初期,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南禅寺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调查。1974年至1976年,政府拨款二十多万元,对南禅寺进行维修。
此外,还增添了保护设施,修建了接待室,种植了花草,使古老的寺庙焕发出新的生机。
 
西宁 南禅寺简介

 
  西宁南禅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凤凰山麓。追溯历史,北宋时(公元997~1065)年在凤凰山已建有寺院,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建成一定规模的寺院。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因战乱,有部分殿宇被毁,后在清光绪年间先后集资和捐资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建成规模较大的殿宇建筑。
  今南禅寺有大雄宝殿、千佛殿、玉佛殿、三圣殿、韦陀殿、弥勒殿、地藏殿等。面积4131.8平方米是青海省历史最古老的的汉传佛教寺院。一九八六年五月被青海省列为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长城齐名的京杭大运河似乎对无锡情有独钟,流到这里拐了一个弯便穿城而过。绵长的楚吴文化就这样在一座座相继而建的石拱桥下,在鳞次栉比的临水民居的抱持中悠悠流淌至今。千百年文明的滋养造就了南禅寺文化城今日的辉煌。

      南禅寺文化商城是依托古运河及河畔南禅寺、妙光塔三大景观精心规划建造的超大型文化市场,是闹市中心一座文化旅游城。这里,密布着江南名都无锡的历史文脉,其典轶掌故随处可见。这里,呈现着粉墙黛瓦舟楫往来的民俗经纬,看前街后河古风依然。这是一座集会展文化、收藏文化、园林文化、佛教文化、旅游文化和美食文化之大成的文化城。

市兴场旺

      依托南禅寺、妙光塔、古运河珠联壁合、人文与历史相映成辉的魅力,南禅寺文化商城借景兴市,先后兴办了风味小吃市场、邮票钱币市场、花鸟鱼虫市场、古玩市场、书刊市场、工艺旅游品市场。

      十年里,南禅寺文化商城本着服务领先、规范管理的原则,开发和建市同步发展,形成了市兴场旺的繁荣局面,市场现有固定摊位1000个,临时摊位200个,进市交易的各类商品品种达三千余种,年成交额达亿元。



      南禅寺文化商城在发展中,注重从自身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主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的市场功能,重点突出在新建各类特专业商市、恢复南禅寺、开发古运河风情旅游资源三个方面,从而使商业、旅游、古寺、古塔、古河三者结合融为一体,并以特专业商品市场为主的新景区。

      目前,南禅寺文化商城按照如下8大功能拓展市场:

1)古玩字画片区(2)风味小吃片区(3)花鸟鱼虫片区(4)旅游工艺品片区(5)特小商品片区(6)钱币集邮片区(7)书刊音像片区(8)休闲娱乐片区

      将以名、特、专吃、玩、购为主,充分发挥假日消费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规模优势、经营特优势,面向特消费、面向大众消费、面向夜市消费,成为无锡市文化的窗口、美食的世界、购物的广场、娱乐的天地。
珠联壁合
    南禅寺文化商城中心的标志性建筑是始建于南朝549年的江南名刹南禅寺。初名护国寺,唐咸享年间改名灵山寺,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年)称为南禅寺。妙光塔位于南禅寺内,建于北宋(1104年),由宋徽宗赐名妙光。塔为七级八面楼阁式内木外砖结构。
   古运河依傍着南禅寺流淌,形成江南最胜丛林(明代对南禅寺的赞誉)寺、塔、河珠联的特有风 姿。京杭大运河在其1794公里的全程上,唯独到无锡穿城而过,因此古运河无锡段堪称就杭大运河的瑰 宝,而自南禅寺起到清名桥仅长1.5公里的水弄堂,保存吴越古风最为完整,又是这一瑰宝中的明珠
    南禅寺文化商城的开发建设使南禅寺、妙光塔和古运河三大胜迹重新焕发生机,而焕发生机的寺、塔、河又给这座庄园式的文化商城赋予了丰厚绵长的历史底蕴,显现出无穷的文化魅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