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二)-宗教雕塑艺术、图书文献和宗教雕塑艺术
台北故宫博物院(二)-宗教雕塑艺术、图书文献和宗教雕塑艺术
101  慈悲与智慧——宗教雕塑艺术
藏传佛教艺术
七世纪西藏开始接触佛教,八世纪印度的金刚乘取得优势后,西藏各派皆先显后密,以密部为最高最后的阶段,晚期又由于无上瑜伽坦特罗部经典大量翻译,使西藏建立了最完整最忠于梵文原典的金刚乘体系。
藏传佛教在宗教修行上特别重视怛特罗密法,在造像题材上双身像和忿怒像是其所特有,造像风格上受到克什米尔风格(十四世纪以前)、八至十二世纪中的东印度帕拉风格、尼泊尔艺术、于阗、敦煌等地的影响,十五世纪以后新添了中国风格。整体而言,十四至十八世纪因工匠的独当一面以及译经完整,教理昌明,仪轨完备,是西藏本土特最鲜明的时期。
明 十五世纪 青铜鎏金南天王立像  西藏
西藏 十五世纪  青铜鎏金大黑天立像
大黑天护法是佛教的守护神。是"大自在天"的化身,尊作战神。据说礼祀此神,可增威德,举事必胜。
西藏 十五至十六世纪青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
西藏 十二世纪 青铜鎏金阿弥陀佛坐像
西藏 十七至十八世纪 青铜鎏金坐佛莲花坛城
北朝佛教造像艺术
北朝皇帝好佛,以佛教作为统治国家的手段,同时积极参与营寺造像等宗教活动,在帝室的影响下,贵族豪门、民间百姓无不竞相营造,广建功德,佛教艺术遂成为时代艺术精华之所在。
北朝佛教以法华经、维摩诘经和涅盘经为主,造像多为释迦、弥勒及观音,造像风格从北魏
早期的雄壮,中期渐趋清秀,晚期的繁复,到东魏北齐的沈静,不仅反映当时的工艺水平,同时传达了当时的宗教气氛。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北魏  太和元年铭
青铜鎏金释迦摩尼佛坐像
尊像和台座合铸而成,背光另铸。青铜胎质致密,镀金厚且与胎连接紧密,金黄带赤,作工精良。台座两层,上层为须弥座,仰覆莲瓣,台侧饰以唐草文,座前两立雕狮子,回首转身,姿态威武。下层方形座,开波浪状门,两侧均雕供养人,上排唐草文连环成排,台座雕刻精致。
背光外圈U形火焰纹熊熊围绕,和主尊气势相映,益增雄浑气势,是太和新样式,内圈四佛和头光中的二佛一起共同形成七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