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之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的病句及答案
病句之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的病句及答案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之不合逻辑有哪些呢呢?下面是小编整理之不合逻辑,欢迎欣赏
    病句之不合逻辑1
    (一)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
    1、不合事实
    例1: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几千条胳膊呢?,应改为“千多条”。)
    2、不合事理
    例1: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酷暑”与“严寒”分别是在夏天、冬天,不可能同时到来,“他”怎么能每次都“冒着酷暑和严寒”呢?) 病句类型及例句
    3、过于绝对
    例1: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句子中“凡是……都……”言过其实,犯了绝对化的毛病。)
    (二)概念分类不合逻辑(概念混乱)
    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
    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例1: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把“和”字改为“等”字。)
    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例1: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3、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使用
    例1:陈述句、疑问句、判断句和主谓句的特点一定要搞清楚。(分类标准不统一,前三者按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分类,后者主谓句是按句子的结构特点分)
    (三)表述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1、前后矛盾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矛盾。
    例1:一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正即将到来。(时态上自相矛盾:“正”是现在式,“即将”是将来式。)
    2、照应不周
    主要指三种情况: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不照应。
    例1(2006年四川卷):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前面是“有没有”关涉两面,而后面“关键在于”只是肯定的一面,前后不一致。)
    3、主客颠倒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例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句子主客倒置了,应该是“我与报纸接触”。)
    (四)多次否定失当(否定不当)
    1、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
    例1: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应去掉“是”字。)
    2、“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例1: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不再”构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等于说,为了让交通事故再次发生。把“不再”改为“再次”。)
    (五)分句间关系不当(复句关系混乱)
    1、强加因果关系
    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
    例1: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2、复句关系不当
    例1: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递进关系不当,应为“我既没见过他,更不了解他”。)
    病句之不合逻辑2
    1、广东惠州市公安局长吴华立上任仅九个月,利用正当或不正当手段收取巨额贿赂,七十二次出入澳门,仅赌博就输掉一千万元以上人民币,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不合事理,“收取贿赂”不能用“正当”修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