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133公顷,保存着较完整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亚热带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植物资源丰富,达2400多种,其中格木、野荔枝、鸡毛松、观光木等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野生动物有100余种,其中豹、苏门羚、白鹇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动物。鼎湖山的天然森林是世界上特殊的森林类型之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1979年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保护区网,并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定位站。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公顷,最低海拔高度14.1米 ,最高海拔高度 1000.3米;有高等植物267科877属1863种,16个自然植被类型,兽类38种,爬行类20种,鸟类178种,蝶类85种,昆虫681种。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其中用于办公和科研的3100多平方米,设有实验室、图书馆、展览室、标本室、讲座室和接待室;职工住宅有1590多平方米。已建有珍奇观赏植物园鼎湖山珍稀濒危植物园、华南杜鹃园(山)、竹园,面积总计5.43公顷,种类合计158种;另有5个荫棚及繁殖棚,占地300多平方米,一个苗圃地占地7000多平方米。
3个永久样地占地4公顷,进行生态研究观察。
翻开世界植被图,沿着北回归线由东往西,褐黄的标不无遗憾地告诉你:这是令人触景生畏的回归沙漠带。越过茫茫沙漠或稀树草原,在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4′的地方,你会惊喜地发现一片蓊蒙的绿洲,象一颗璀璨的翡翠,赫然镶嵌在这条北回归沙漠带的末端。这就是素有“沙漠带上的绿宝库”之称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内,东距广州86km,南临西江3km,西离肇庆市中心18km,北与九坑相邻。这里峰列峙,满目青翠,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涓潺的溪流,高悬的飞瀑,浩瀚的林海,奇特多姿的自然景观,独具特的森林落,丰富多彩的物种资源浑然交织在一起,使其成为物华天宝之地,并以“活的自然博物馆”誉满海内外。
地处热带北缘,亚热带南缘,温暖湿润的季风气侯,正是大自然对鼎湖山的偏爱,这里保存并繁衍着众多的森林植被类型。峰之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自然植被。前者属于热带植被类型,后者属于亚热带植被类型,而季风常绿阔叶林则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的过渡类型,为中国南亚热带所特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构成了一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序列和方
向。此外,由水翁、蒲桃和鱼尾葵所组成的河岸林与沟谷雨林相连,呈一条弯曲的玉带与溪水交辉相映,状似一条走廊,惹人注目。在这众多的植被类型中,最能体现鼎湖山森林地域和景观特的要数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
鼎湖山的季风常绿阔叶林,迄今已有近400年的保存历史,它在种类组成、落结构、生长发育和进化演替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规律,反映了本地带植被的最高生产力水平及其自然资源状况,是研究自然生态平衡的样板。季风常绿阔叶林外貌苍绿,林冠重叠稠密,落层次结构复杂,一般可分为五层。其中,乔木可分为了三层,外加灌木和幼树、草本层。由锥栗、荷木等散生的阳性巨树所组成的乔木第一亚层,林冠层不连续,呈半球状。这些巨树高达30多米,3-4个人携手才能合围。高大挺拔的树干,粗糙的树皮以及逐显苍老的枝干和树梢,一方面表明它们在森林中唯我独尊,不可替代的长者地位,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它们经过数百年的沧桑风雨,即将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乔木第二亚层由黄果厚壳桂、厚壳桂等主要种类构成。它们树干挺直,树皮光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显示出奋勇争先的勃勃生机,假以时日,它们将取代上层的高大古树。从乔木第三亚层往下,伴随着丰富多彩的层间植物,种类组成复杂繁多,虽比不上热带森林物种的茂密富饶,但却反映了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原始风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鼎湖山地势轩昂,地形错落,最高峰鸡笼山海拔1000.3m。两条由西北独自发源的溪流,终年水花飞溅,流泉淙淙。在纵跨整个鼎湖山后于东南出口处合二为一,最终奔向西江。温暖、阴湿和静风,使庆云寺到半山亭一带,以及白云寺附近的山涧谷地上,分布着亚热带南部所特有的沟谷雨林。由凸脉榕、鱼尾葵、橄榄、肥荚红豆等组成的沟谷雨林,下与河岸林相接,上与季风常绿阔叶林相连。虽在落合成特征上已不如真正的热带雨林,但落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有其自身的特点。当你登高俯瞰,这两条溪流好象礼仪小所佩戴的绿彩带,而其间生长着的沟谷雨林又恰似镶嵌在这条彩带上的绿石,把鼎湖山装扮得分外妖娆。
中国十大自然保护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