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系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电气工程系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系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EE3112、课程名称(中/英文):生产实习Production Practice3、学时/学分:108/64、先修课程:《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5、面向对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6、开课院(系)、教研室:电气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电厂的参考资料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产实习是工科大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电力工程施
工和管理,增强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电力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地位的认识;了解如何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了解电力工程建设中提出的各种矛盾、实际问题、方针政策、施工规范和解决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尊重生产实践,注重调查研究,勤于总结,能够抓住重点,分析问题,全面的辨证的看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对已建和在建的工程的参观、考察、及参加施工和实践管理中的实践环节,学生收集分析和掌握原始资料,了解设计意图、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及管理技术,学习前人的生产实践经验,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在生产实习中受到一定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倡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大胆提出创新的见解和技术革新措施建议,提倡创造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的作风。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品德,尊重施工人员的劳动,树立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和多看、多听、多问、多记、多总结的“五多”学习方法。
(4)了解电力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电力建设的方针政策,激发学生热爱电气工程专业,树立为电力建设作贡献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该实习工程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设计原始资料。
2.了解该工程枢纽布置的特点和任务。
3.了解该工程各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特点,并了解为什么要选择该种形式。
4.了解该工程施工分期和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5.了解该工程投资等情况。
6.了解该工程在设计、施工等方面采用了哪些先进技术和经验。
7.了解该工程监理及工程管理方面的情况。
四.实习时间安排及活动计划:
生产实习共4周时间。
第一周:听取工程报告,阅读工程资料。
第二周和第三周上:听取工程技术人员讲课。
第三周下和第四周:参观或分成5—6人一组分别到施工或监理部门作技术学习,深入实践,体验生活。
五.实习成果要求及评分方法:
1.学生在实习期间要做好实习日记,由指导教师定期抽查。
2.完成实习报告一份,其内容如下:
(1)实习简况(包括实习时间、地点、内容等)
(2)对实习工程作简要介绍
(3)结合听取的报告及参加施工岗位工作实践写出业务总结报告
(4)实习报告要求文字简练,语句通顺,字迹清楚,并有必要的附图或草图
3.生产实习结束时应给学生实习成绩。生产实习成绩由生产日记、生产实习报告及考核小组考查成绩三部分组成,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4.生产实习结束时每个学生应填写一份实习收获调查表。
六.生产实习注意事项:
1.进入施工现场要戴安全帽、穿胶底鞋。
2.未经许可不准乱动工地机具设备,不准损坏施工工具,学习了解并遵守工地各项安全规程规定。
3.对施工人员要文明礼貌,不要防碍施工作业。
4.守纪律,集体活动准时集合。
5.有事离开岗位和驻地需向负责老师请假。
6.注意安全,无论是在旅途、还是在驻地。
7.听报告要认真作好笔记。
5.实习成绩应包括以上四部分内容,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第二篇:电气工程系
一、电气工程系
中专一部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部之一,担负着电子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建筑施工技术等省市骨干专业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专一部逐步形成了科学规范、灵活高效的专业教学体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全体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提供保障。
一、雄厚的师资力量
中专一部现有专职教师4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2人,双师型教师16人,具有技师、工程师技术资格的教师12人。近三年来先后有11名专业教师参加过国家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2名专业教师到德国进修学习。有4名教师荣获得“临沂市教学能手”称号,10名教师获得临沂市教学成绩奖,在省市讲课比赛中有20余人次获得优质课一、二等奖。共完成省级教科研课题4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60余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二、规范的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教育部专业教学大纲,主要开设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并结合学生及就业单位实际,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相关校本教材,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就业与就业单位的零距离对接。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完备的实习设施
200年,国家中职教育建设项目为我校投资建成五层实训楼一栋,建筑面积2846.5平方米。先后投资150多万元装配了PLC技术、单片机、电工技能、电机检修、电气控制、电子工艺
、机床电气、音响视频、制冷、家电等12个实验实习室,1个多媒体教室,为中专一部技能式教学提供了充分条件,真正使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室车间化,车间教室化”。
四、过硬的技能水平
中专一部学生在2008年临沂市电工、电子技能比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2010年在临沂市技能大赛中,机电一体化、电子装配、单片机装配、建筑砖砌体四个项目分获团体二、三等奖,吕玉杰同学在代表临沂市参加全省砖砌体项目荣获个人三等奖;徐继生、于志朋同学代表临沂市参加全省机电一体化项目技能比赛获团体二等奖,并被青岛职业学院免试录取。在2010临沂市技能大赛教师组中,我部12名专业教师分别参加6个项目比赛分获个人一、二等奖,荣获教师组团体一等奖。
五、广阔的就业渠道
机电一体化专业以理论教学,高职升学为主;电子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建筑施工技术三个专业以技能实习,就业为主。近几年先后向山东科技大学、青岛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输送300多名学生。向威海三星数码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第七建设公司、上海纺织机械厂等著
名大中型企业输送560多名学生就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95%以上。现在学校先后与沂水、临沂、烟台、青岛、江苏、苏州、上海等地的20余家公司签订了长期的联合办学协议,学生第三学年离校进企业带资实习,利用企业设备、技术、资金的优势,与工人同吃同住,向工人学习,即减轻了学生家长负担,也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磨合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机电一体化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和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能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等一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置
文化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美术、体育、礼仪、计算机应用
主干课程: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电器与PLC控制技术、传感器及其应用、金属工艺学、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机电设备概论等。
主要实训环节:机加工、电子工艺及装配、电工技能训练、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机械拆装与电气控制、顶岗实习。
三、技能水平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毕业时能够取得以下技能等级证书并能胜任相应岗位:
1、专业资格证书:维修电工证(中级);电工证(中级);普通车工(中级);上岗证等。
2、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以上等级证书。
3、山东省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或中级等级证书。
四、就业前景
本专业突出理论教学,以参加全省对口高职升学为主。毕业生可以在每年的5月份参加全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组织的高考,考取山东科技大学、山东交通学院、青岛职业学院等本、专科院校,继续学习深造。可供选择的专业涵盖机械类、电气类、汽车维修、楼宇管理等20多个专业。
除参加高职升学外,毕业生同样可以参加学校的推荐安置工作,学校与用人单位有着稳固的合作关系,月收入不低于1500元,享受各种保险待遇。毕业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有: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仪器仪表的监控、维护;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
五、职业生涯方向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继机械、电气独立专业后根据社会需求发展起来的,兼顾两个专业课程、面向机械制造和电子加工行业的一个专业。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该专业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明显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使用,将带给该专业毕业生以广阔的就业市场。毕业生能在机械、电子等企业从事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计、设备制造、产品质量检测、企业管理等工作,从事机电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以及有关机电、机械产品的技
术服务等工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