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求我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素质的需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而信息技术学科的部分课程需要去记忆和机械重复性训练。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刚开始学生兴趣盎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加深,畏难情绪的出现,加上有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一些学生的兴趣将慢慢消磨。如果直接让学生练习和记忆,学生自然没有兴趣,而强迫其练习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信息技术课堂趣味教学的运用和设计势在必行。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就从自身的一些教学体会来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利用各种教学的艺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现代教学观念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操作,给学生自己设计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画图软件后,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副图画,要求布局合理,设计新颖,有创意,要应用到已经学习过的画图软件的各种工具和编辑方法。开始我并没有期望过高,在上机中,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
很高,一(4)班张欣欣的模拟画《我爱我家》(见图一)、一(2)班张赛明同学的模拟画《海南风光》(见图二)等从构思、布局、创意都很新颖。于是我在指导他们加以改进后,再引导他们能否把自己设计的图形应用到其它软件,作为一
篇文章的插图,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通过指导学生很快又掌握了新的操作。通过这些,看来是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应该多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自主的获取新的知识。
2、适当、及时的鼓励,打消学生学习的畏惧心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
计算机操作看似简单,但能熟练掌握各种技巧,就要求学生手脑并用,要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对于那些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大多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是通过广告,或者是道听途说,以至于一些同学对电脑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觉,认为学习电脑会很难,可以说他们面对计算机,表现得畏首畏尾,不知从何下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多指导的情况下,多鼓励,让学生大胆实践,敢于动手。
例如:在提出学习目标后,学生通过自学,大部分同学能根据自己总结的操作过程进行初步练习,而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却表现得很茫然,只是东张西望,看着别人操作,看到老师后赶紧把头低下。我能看出他们看别的同学操作时的羡慕的眼光,也能理解当见到老师时怕老师批评的心情,这时老师不能对这部分同学简单的放弃,否则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计算机提不起兴趣来,甚至怕接触。所以作为老
师要做到耐心,先鼓励他们:“其实你们经过一段时间完全能够象其他同学那样熟练,只要肯动脑,完全能够掌握”。再给他们演示、讲解,让他们看到其实操作起来很简单,最后再让他们演示一遍,给予适当的引导,老师亲切的激励性话语,会渐渐的打消他们的畏惧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3、使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总能发现一些学生因为一道题解开了,或者一项任务完成了会感到很兴奋,觉得自己完全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或者别人不会的自己也能完成,从而会更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进取心和学习积极性,这就是成功的激励作用。在计算
机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成功的手段,效果很好。
例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但他在某些方面有长处,如有的学生击键速度快,就有意当着其他同学面让他演示,有的学生在电脑绘画方面有特长,就通过投影加以展示,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学生会觉得自己并不差,在某一方面比别人还强,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应适时的加以引导:“你们在这方面能做得比别人还好,在其他方面我想经过反复练习一定也会成功的”,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更加主动的学习。
4、利用趣味性软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一些计算机的知识可以说很枯燥,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一些趣味性软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5、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去发现问题,主动的去处理问题,从而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想象力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的形象总会给学生一种威严、高大、高高在上的感觉,使学生和老师谈话总是毕恭毕敬,时时在接受老师的训导,使我们在教学中,师生间总是感觉隔了一层感情。现代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我们要改变过去师生间的关系,拉近师生的距离,走到他们中间去,去观察、去交谈,发现问题,然后再加以引导。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学,以学生实践为主,就更要求我们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的引导者,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去探索知识。
例如:在学生上机过程中,一些学生遇到问题,想举手但又顾虑怕因为自己问的问题简单,老师和同学笑话自己。此时,如果教师不善于观察学生心理,只是简单的等待学生的问题,很可能会使这些学生造成疑问的积累,操作上的障碍会越来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会越来越低。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教师不妨来个你不问我,我问你,你没有疑,我有疑,这时
我们要放下架子,主动的去问学生你有什么问题吗,去解决学生的问题,不要等待问题。这样更能拉近
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有亲师感,从而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学生间的交流更有益于他们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兴趣。
在教学中,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有问题,当看到其他同学完成了某一操作,会盯着别人,眼光中既羡慕又好奇,嘴巴总想张开问一问,但又怕违反课堂纪律。所以我要求学生在上机课中不要拘泥于形式,提倡同学间的互相帮助、探讨,设立学科小辅导员,这样对学的快的同学既感到帮助别人荣耀,又复习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对差生,由于同学间便于交流,不会象和老师交流那样显得有些拘谨,这样既及时的解决了问题,也便于知识的掌握。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的主体教育观告诉我们,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本位的、第一性的。学生是有思维、有感情、主动发展的个体,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例如:传统的“边讲边练”、“先讲后练”等教学模式。不管是“边讲边练”,还是“先讲后练”,强调的都是教师的“教”,教师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者,它完全扼杀了学生的能本作用,学生不需要思维,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讲的步骤去做。所以教师要积极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笔者通过对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总结了自己的一套信息技术教学思路,具体做法是:1、教师提出学习目标,用艺术性、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2、学生通过自学,了解目标,勾画出操作的大致步骤。3、学生按照自学中自己总结的大致步骤操作,遇到问题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学生小辅导员辅导或老师的
巡视指导来解决。4、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操作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以避免操作中问题的重复。5、学生复习操作,巩固知识,加深记忆。6、教师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练习。7、课堂总结,首先学生自己总结,然后老师做补充,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动之中,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思维的培养,学生通过自学、思考、实践操作、得出结论、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乐学。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课堂的趣味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操练,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自信心,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