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思想 |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是学习成长的主体。 尝试教学法和市北区推行的“生本·智慧” 课堂都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也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也是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基于这两种指导思想,我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学生:从“学”定教。从学生的角度(学情、需求、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制定教学方案(教什么?如何教?) 2.突出学习:为“学”而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教学方案由“教案”变为“学案”,把“讲堂”变为“学堂”。 3.突出合作: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在班级小组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养成习惯。 5.突出思维导图在专题复习知识脉络把握中的作用。 | |||
教材 分析 |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产品销售市场,掠夺原料,瞄准了政治上腐朽,经济上闭关自守,已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的国势日益沉沦,而中国人民却顽强抗争,他们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 本课就是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两方面介绍了中国近代初期(从战争到1901《辛丑条约》的签订)这一段历史。这是一段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段民族的抗争史,更是一段民族的觉醒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
学情分析 |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比起八年级来具有更强的思维认知能力,复习本专题《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抗》,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考点外,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了解历史史实,学会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明确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侵略者的残暴;认识中国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掌握通过列表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列举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英勇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精神。 | |||
重点难点 | 1.教学重点: 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的掌握; 对列强的侵略所造成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理解。 2.教学难点: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 | |||
教学策略与手段 | 1.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教学重难点突破: (1)通过小组讨论+微课的形式,突破两极地区判断方向的难点。 (2) 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3) 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 |||
课前准备 | 1.把握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符合学情的复习学案。 2.提前搜集近几年的青岛历史中考试题,把握中考动向,出典型例题讲解,设计出评测练习。 3.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4.歌曲视频:《中国梦》 5.学生各小组课前推出代表,作为展厅讲解员,课前精心准备,围绕学案中各展厅内容做好编排和展示。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通过教师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所拍摄的相关图片:“复兴之路”主题展览之第一单元“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出博物馆正向中学生诚招志愿讲解员活动来创设情境。 | 课前结合学案中各展厅相关内容作充分准备,各小组选出本组讲解员代表。 |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学以致用精神。 | |
第 一 板 块: 往 事 惊 心 泪 欲 潸 | 引导战争、第二次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展厅的讲解员到前台展示, 给予各小组代表及时地评价与鼓励。 | 四个展厅讲解员前台为大家讲述相关史实,包括原因、起止时间、侵略者、签订条约及其影响等内容。 | 激趣、学以致用,将本专题主要内容以展厅讲解员为观众讲解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其它同学也起到了见贤思齐的促进作用。 | |
“列一列” | 引导学生总结列强侵华罪行 | 在教师引导下列举列强侵华罪行,完成PPT中的内容;包括两次洗劫北京、镇压中国人民反抗、制造大屠杀,割地、赔款开埠通商、攫取中国特权等。 | 提高学生自身的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 |
“议一议” | 出示问题:清政府在这几次战争中一败再败的原因是什么? |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⑴内因:封建制度腐朽,清无能;⑵外因:资本主义列强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 |
第 二 板 块: 民 族 忠 魂 风 中 立 | 课件出示:一、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1839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年_________领导了禁烟运动。 2.__________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利益和尊严。 3.甲午中日战争中,__________黄海血战,壮烈殉国 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爆发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 回答问题并体会中国军民不屈的斗争精神 | 学生在完成填空的同时体会中国军民的不屈斗争精神。 | |
记 忆 口 诀 | 战争 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 烧杀抢掠丧天良,罄竹难书此罪行。 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 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 东交民巷为使馆, 拆毁炮台占铁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 人民生活更痛苦。 | 齐声诵读, | 加深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重点内容囊括其中,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 |
重 难 点 剖 析 | 1.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 (讲到社会性质变化时,辨析何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穿插一则材料进行分析,加深巩固。) 2.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及影响 | 1、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完全行使主权; 2、战争后,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通过重难点剖析帮助学生对战争后我国社会变化及甲午中日战争背景和影响的理解,增加深度,有助于能力提升。 | |
知 识 大 迁 移 | 1.甲午战争前后列强掠夺方式的变化 2.从多角度看战争中的中英两国 | 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 与世界史相关内容相联系,扩大视野,认识两次战争的国际大背景 | |
思 维 导 图 | 伴随老师的总结思考并理解本专题知识体系 |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本专题脉络体系,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体会中国人民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怕牺牲、抗击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 ||
中 考 连 接 | 1.(2015青岛)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 A.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B.交通不畅导致英国棉制睡帽很难运到中国 C.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2.(2015青岛)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邓世昌抗击日军 ②林则徐虎门销烟 ③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④太平军抗击洋队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 | 课前学案的预习有助于节省课堂时间,课中在教师引领下完善答案,并学会做题时如何分析和寻切入点、关键点。 | 感悟中考题型,讲练结合夯实基础。 | |
第 三 板块:前 事 不 忘 后 事 之 师 | 复习了“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抗” 这一专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对中日钓鱼岛问题表达你的看法? 为了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做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办? | 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思变,落后就要进取。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军队的战斗力。 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抵制侵略的决心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等 | 引导学生感悟、归纳,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 |
情 感 升 华 | 播放视频《中国梦》,情感升华。激发学生为了中国屹立于民族之林要奋发图强。 | 观看视频,体会祖国之崛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情感升华,培养爱国情操,增强爱国之情 | |
课 堂 小 结 | 同学们,和大家复习完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抗这一专题,我思绪万千。 当清政府跟外国侵略者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时,我感到了深深地屈辱,也深切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 ; 当八国联军屠杀中国军民时,我愤恨; 当义和团拿着大刀与侵略者厮杀时,我热血澎湃,虽然自己的武器远远落后于敌人,但是他们义无反顾的冲杀上去,只为了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即便自己会因此而送命也在所不惜。 我们现在可以说是生活在一种相对安逸富足的环境中,但是要居安思危,要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同学们,请时刻牢记祖国赋予我们的使命,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下课 |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 感情升华,激励学生将自己的爱国热情化作实际行动。 | |
作业设计 | 请仿照学案中的思维导图尝试制作本专题的思维导图! | |||
学情分析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比起八年级来具有更强的思维认知能力,复习本专题《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抗》,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考点外,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效果分析
第一,用导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导课就是将学生导入课堂,学生越快越好的进入课堂,导课就是越成功的。王老师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主题展览的形式很快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并且明确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导课。
第二,学习目标明确。学生想要从课堂中有所收获就必须在第一时间知道课程的要点。本课用一个性质、二个发展线索、三个不平等条约、四次侵华战争、五次人民反抗这种有规律的要点提示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并且这种具有规律性的提示,便于学生记忆。
第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小组讨论与加分是几乎每一位老师都用过的教学方式,但能像王老师课堂那样,学生抢着回答问题的情况却不是常出现的。这不仅与加分有关,也与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有关。王老师时刻表扬学生们的发言,无论发言的学生还是没有发言的学生都希望自己有表现的机会,这使得课堂非常活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