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专题一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专题概述
本专题以1840年战争为起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同时也使中国社会孕育着进步和希望。新中国成立后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的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封锁发动朝鲜战争威胁新生的政权。
,知识归纳
一、为什么说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因为:一方面由于列强侵略中国的领土、司法、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主权不再完整但名义上中国政府仍然存在着;另一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因素不断增长产生了近代企业和资产阶级并且资产阶级有自己独
立的政治纲领开始登上近代历史舞台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文化运动。这一切说明1840年以后的中国已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但同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增长却在近代始终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而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自然经济。所以说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政治上的半殖民地经济上的半封建。
二、外国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第一阶段:(19世纪40—60年代)
1战争(1840—1842)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战争(1856—1860)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3两次战争发动的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倾销工业品;当时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腐朽没落。
4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社会性质
的改变主要矛盾、革命性质、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清朝内部出现分化出现洋务派洋务运动的兴起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农民阶级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思想上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中国由闭关锁国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由蔑视、疑惧到勾结;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侵华战争的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侵略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2)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促使民主革命出现高潮资产阶级发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农民阶级进行义和团运动;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思想上出现两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近代化探索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发展到学习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从辛亥革命国民革命)
1背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大战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战后确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中国也是列强利益冲突激烈的时期。
2表现: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通过代理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日本侵占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一战后通过《九国公约》重新确立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国民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在革命阵营寻到新的代理人——蒋介石并帮助他镇压革命重新确立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秩序。
3影响: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五四爱国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四阶段:(从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胜利)
1背景:近代以来日本不断侵略中国;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的全力剿共给日本侵华造成可乘之机;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战争开始;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2影响:日本侵华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战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五阶段:(从抗战胜利朝鲜战争)
1背景: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推行霸权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
2表现:美国扶蒋反共支持蒋介石内战;新中国成立后敌视新中国;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把战火燃烧到中国境内;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影响: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对列强侵华影响的认识:一方面列强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造成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另一方面引发了中国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反抗斗争。因此在整个近代史贯穿两条主要线索: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列强的侵略冲击了中国的旧思想、旧制度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三、有共性的不平等条约归类
1赔款:《南京条约》赔款2 100万元;《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
2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深入到中国长江中上游的内地。
3割地:英国:《南京条约》割香港岛;俄国:第二次战争前后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日本:《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4有突出特征的条约:《南京条约》:中国领土、关税主权开始丧失;割地最多的条约是
《瑷珲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的条约是《马关条约》;中国赔款最多且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5攫取中国特权:《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在通商口岸取得设厂权;《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四、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及特征
119世纪40—60年代:军事上通过发动战争和第二次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主要为打开中国市场侵略势力从沿海到内地;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增开商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
219世纪70年代—1901年:更多国家加入侵华行列形成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政治上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并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侵略利益形成
独霸中国的局面。
4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操纵下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出现了第二次妄图独霸中国的局面。
5抗战胜利至新中国成立:美国扶蒋反共进而攫取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特权。
6新中国成立后敌视新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手段。
7操纵扶植侵华代理人:扶植清政府;扶植北洋军阀政府;扶植南京国民政府;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扶植汪精卫伪国民政权。
8镇压中国人民革命制造大屠杀血案:镇压人民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美国扶蒋反共;制造大屠杀和血案:日本:1894年旅顺屠杀、1937年南京大屠杀;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