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史传文学发展史
1.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
2.《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本称《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被选人教材的有《曹判论战》《烛之武退秦师》等。
3.《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作者是左丘明。主要记述西周末年至战国初年历史人物的言论,反映各国重大事件,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4.《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撰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共130篇。《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它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5.《战国策》,即《国策》,西汉刘向整理,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其中有许多寓言故事,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抱薪救火”“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据《汉
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
6.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历经20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著名篇目《苏武传》“苏武牧羊”),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7.《三国志》,西晋陈寿著,南朝宋裴松之注,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
8.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所撰《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东汉史,首创《列女传》和《文苑传》等。
9.《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合称为“四史”或“前四史”。
10.《资治通鉴》简称“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书名由宋神宗所赐,书名意为“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封温国公,谥文正,有《司马文正公集》。
11.“二十一史”…“二十五史”。明朝时,人们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明史》行世,人们就把它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此后,人们又把《旧唐书》并入其中,合称“二十三史”。史书中有一个很有名也很有价值的《旧五代史》,已经散失了。在乾隆年间,学者们主要依据《永乐大典》,又把《旧五代史》辑录整理成书,经乾隆皇帝钦定,与“二十三史”合称“二十四史”,成为过去传统史学领域中的“正史”。这样,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史就正式形成了。到了民国,人们又把《清史稿》容纳其中,于是,“二十四史”就又变成了“二十五史”。
12.《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文学评论(重要的人物、观点、作品)
1.《尚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朱自清说“诗言志”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
2.《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曹丕所著的《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把文章看作“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反对自古以来的“文人相轻”的积习,并用“审己以度人”的态度分别指出了建安七子在各体文章创作上的长处和短处。
4.陆机,西晋文学家,著《文赋》。陆机第一个把创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的问题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他忽略文学的思想内容而片面地谈表现的方法技巧,也是不容讳言的。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当时及后来的文学创作中的形式主义倾向。“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5.《文心雕龙》为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刘勰,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他认为形成风格的因素,有才(艺术才能)、气(性格气质)、学(学识修养)、习(生活习染)四个基本方面,而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种风格的不同,正由于作家在才、气、学、习四个方面存在着差别。这就把人们认为玄虚奥妙的风格问题,作了比较实事求是的说明。在这方面,他也大大地发展了曹丕文气的理论。
6.《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故名。宋代有“文章祖宗”之说。萧统在文学上主张文质并重,认为文章应该“丽而不浮,典而不野”。
7.《诗品》,南朝梁代钟嵘著。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有人称之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诗品》是第一部论诗的著作,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唐司空图,宋严羽、敖陶孙,明胡应麟,清王士祯、袁枚、洪亮吉等人论诗都在观点上、方法上、或词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
8.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强调“文以载道”“惟陈言之务去”。
9.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提倡韵味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0.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1.宋代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12.南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论词》“词别是一家”。
13.陆游《论诗诗》“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14.元人张炎《词源》,强调“清空”,谓姜夔为其典范。
15.严羽,字仪卿,邵武(福建邵武县)人,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沧浪诗话》是一部全面而有系统的诗论,其中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一作“诗证”)五部分,“诗辨”最为重要。严羽提出“妙悟”。他以禅喻诗,认为“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所谓“妙悟”,照字面讲,它是心领神会、彻头彻尾的理解的意思。就“诗辨”的全部理论看来,悟是包括认识和实
践这两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诗歌的阅读和写作的问题。
16.金圣叹,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他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对《水浒传》艺术特点的分析颇有见地。
17.刘熙载,清代文学家。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多年。他是我国十九世纪时期的一位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刘熙载的《艺概》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优秀的理论著作。它的广博和慧深为后代许多学者所推崇,使得它成为一部古典美学的经典之作,而刘熙载也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后一位思想家。
18.清人沈德潜主张格调说,编著有《古诗源》
19.袁枚《随园诗话》,强调“性灵”。
20.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提出了“境
界说”,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影响深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第二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柳永《凤栖梧》),第三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21.近代黄遵宪《人境庐诗草》,提倡“诗界革命”,强调“我手写我口”。
戏剧评论
1.《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中原音韵》无论是音韵学方面,还是曲学理论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元代钟嗣成《录鬼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记载金元时期作家的传记和作品目录,列董解元、关汉卿为首位。
3.明代王骥德《曲律》,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戏曲的理论著作。
4.吕天成《曲品》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全书共收录明代天启以前的传奇和散曲作家150 人、作品名目190 多种。凡是嘉靖以前的作者和作品分为“神”、“妙”、“能”、“具”四品;以后的作者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分上、中、下三等。对重要作家作品加以简单的评述。
5中国历史学家.李渔,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江苏如皋人,明末清初戏剧理论家、作家,著有《闲情偶记》,《笠翁一家言》。所著《闲情偶寄》是我国戏剧美学史上第一部最系统最完备的理论著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