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的情感诉求
夕,总是特别在意自己的外形,对明明已经收拾齐整的着装、发型、化妆,心里仍旧嘀咕再三,开拍前还会不自觉地拿出随身携带的小镜子照照或不停地捋头发,生怕形象不够完美。此外就是在采访过程中对自己提问时的在意,比如,当抛出第一个问题后,脑中立即开始构思或是回忆下一个问题的措辞,而根本无暇用心去聆听嘉宾的话语,这样自然就无法捕捉到嘉宾话语的细节而进行追问、插话或借此提出新的问题,由此而成的问答式访谈语言必定生硬刻板,必定达不到自然生动真实的交流效果。许多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镜头前和镜头外的话语交流或行为举止大相径庭、判若两人,说到底还是因为心有杂念。其实,前面提到的种种下意识、不自觉地照镜子、捋头发或是采访中只想自己的问题措辞而不注意倾听嘉宾的话语,都是主持人过于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语言技巧所致,哪个角度面对镜头好看,是正面好还是稍侧一些,聆听时手放在什么位置,哪套服装更上镜,哪种发型效果好,提问时用哪种语气、哪种方式、哪些言辞才显得有智慧……主持人在下意识地想这些事情。而一旦进入采访,这些下意识若不立即排除就变成了杂念,访谈中如果不自觉或下意识地带出来,将会极大妨碍主持人的内心活动和对采访内容的思维逻辑。因此,访谈节目主持人一定要在采访行进中摈除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采访过程,才能真正做到“用心交流”。
“用心交流”的语言是发自心灵的声音,它集纳着真诚、朴实、鲜活和生动,闪现着智慧、温暖、关怀和感动,这样的语言品质自然优秀。
注释:
① 刘海贵、张骏德:《新闻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天津电视台)
【责任编辑:赵 均】电视剧的情感诉求
■ 李玉琴
一、电视剧与情感
电视剧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一直受到众多的观众所喜爱和迷恋,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实现了他们的情感消费。电视剧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情感体验的机会,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观众在接受、认同、共鸣的过程中,受到鼓舞,得到启迪,正是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周易译注》中有言,“《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①优秀的电视剧作品总能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期待,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凭的正是这类似《易》的魔术,使观众各取所需,各得所好。不论你处在什么智力层次,拥有什么趣味偏好,都会到你所需要的审美体验。
情感因素在观众的审美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诉求也是电视剧的一个重要属性。就像刘晔原教授所说:“电视剧是以情感人的艺术。在故事情节之中表达出适合人物的情感,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
是一部电视剧成功的表现。”②电视剧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们情感的象征形式,或者说是形象化了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经过思考才能领略的,而是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直接被感受到的。创作者首先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潮流和新特点,了解当下社会中人们最真实的情感状态,然后运用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对情感进行最充分的表现,使其具有最大程度的感染力。这样才可能不断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点,提高收视率。
“情感需求是人的一种本能需求。儒家以情感为人的存在的中心问题,孔子视真情实感是人存在的基本。”③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产业的日趋繁荣,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多元的时代。国际化的视野与民族化的特点,现代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风俗习惯,新潮的思想文化与传统的情感体验,一起激荡着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人们的精神需求、审美情趣、欣赏习惯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复杂化。往往是冷漠的背后藏着强烈的渴望,功利的外衣下是情感的需要,个性的追求又忽略了天伦之乐的传统。这就要求创作者更加准确地揣摩和把握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情感需求,否则便无法表现出真实的情感状态,只能见其表而不明其里,也无法真正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电视荧屏上曾出现一批所谓以都市生活为主题的电视剧作品,讲述一些情感疏离的亲情故事和充满欺骗、犹疑的爱情故事,结果是既不叫座又不叫好。原因就是创作者只看到了新的社会形势带来的表面上的变化,以为传统的情感需要已经完全被功利心、进取心所取代,结果造成了故事情感的虚假。所以,对情感的体会和把握一定要深入生活,既要了解情感的外在形态,更要洞悉其深层本质。
情感把握还要贴近实际,切忌盲目跟风,更忌盲目地借用模仿。这在我们的电视剧创作中也是不乏教训的。进入新世纪以来,韩剧的热播使许多创作者重新注意到了儒家文化的魅力,于是一批以传统的思想情感为主题的电视剧作品纷纷亮相,结果自然是难以尽如人意的。其实韩剧的成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儒家文化彩的问题。或者可以这样说,鲜明的儒家文化彩只是其最表面的原因。而我们的一些创作者恰恰只是照搬照抄了这个最表面的东西,这当然是无法触到中国观众的软肋的。事实证明,只有那些从社会现实出发,把握住了当下社会中人们的最真实的情感需求的作品才能成为真正的经典。比如电视剧《亮
李玉琴:电视剧的情感诉求 来稿摘登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9年第5期(总第160期)153
剑》,它的成功除了李云龙这个人物让人耳目一新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充满豪气的精神,甚至他与两任妻子的爱情都包含了仗义和友情的成分。这种男人气的、大气的情感正是当下的中国观众所渴望的、所急需的。可以这样说,《亮剑》的成功正是因为它既真实地表现了中国人的特有的情感方式,又表达了当下中国人的理想的情感状态。
情感还需要恰当的艺术表现。这就要求创作者还要具有相当的艺术功力,能够把不可见的情感以感性直观的艺术形式直接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艺术给予我们的是人类的心灵在它们所有的深度和变化中的感情。
但是,这些感情的形式、大小和节奏不能与任何单一的感情状态去比。……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激情的力量本身被构造成形式的力量。”④
电视剧能唤起观众的情感,是因为电视剧的力的图式与观众心理力的图式具有异质同构性,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理论的观点。电视剧中的情感表现不仅要真实细腻,还要避免因过于凝重而与观众所生活的家庭气氛相悖,避免引起观众的心理抵抗。因此,创作者的任务在于调配故事情节中的各种情感,使它们具有愉悦性及和谐温馨的生活情调,以适应观众的收视氛围。
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二、电视剧情感的诉求方式
矛盾冲突。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也是故事的灵魂。电视剧作为在荧屏上演出的一种戏剧形式,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其本质也是矛盾冲突。然而就象陆机所说:“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⑤对于创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冲突,如何发现和确立冲突。“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活着就是置身于看似永恒的冲突之中。即如让・保罗・萨特所言,“现实的精华就是匮乏,一种普遍而永恒的欠缺。”⑥生活的本质就是冲突,电视剧的矛盾冲突正是对生活冲突的反映,或者说正是电视剧中的矛盾冲突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本质。所以发现和确立冲突的关键是对生活真谛的理解与把握。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只有透过社会繁荣热闹的表象看到生活的本质才能发现和确立真正的有力度的矛盾冲突。
《半路夫妻》讲述的是中年人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管军是个发了财的大款,却违反常规地喜欢上了普
通警察胡小玲,而不是追逐貌美如花的妙龄女郎,更不是在结发妻子和浪漫情人之间的举棋不定。这与近年来流行一时的“婚外恋故事”大异其趣,但是它却悄然走红,一再被重播。究其本质,是因为这部电视剧所反映的爱情婚姻的矛盾契合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一方面人们渴望爱情,渴望激情,另一方面又抛不开传统的家庭观念,希望能拥有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半路夫妻》恰恰是看到了爱情和婚姻的这一根本矛盾,并以此为基础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为了寻爱情和婚姻的统一而做的努力,并且以理想化的方式让观众看到了这种平实中的激情,真实中的浪漫。所以,整部剧虽然平实有余,却能打动人心。从社会价值上来看,除了可以让观众借此来宣泄一下内心压抑的情感之外,更多的是增加了他们的困惑。
情节设置。故事中的情感表现、矛盾冲突的展开都需要在情节的发展中一步一步地表现出来。对电视剧来说,情节更是不可忽视的叙事要素。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在情节设置上讲究的是曲折有致而又丰富充实。既要有出人意料的惊奇,又要具有一定的情节密度和情节强度,这样才能保证电视剧作品的每一集都是具有吸引力的。这就需要创作者能够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巧妙布局,将故事的所有事件合理地分配在各集当中,矛盾冲突的展开跌宕起伏,情感表现浓淡相宜,逐步推进。
以电视剧《亮剑》为例。电视剧《亮剑》只取了原小说的前20章和建国初的4章内容加以改编,改编过程中也不是把所有的事件都包括进来,而是围绕主题和主要人物精心选取了七个重大事件,分别表现出主人公李云龙的不同侧面。对这七个事件的表现也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重点讲述了李云龙与山本特种部队的斗争,总共用了十二集的篇幅,占了全剧一半的内容。除此之外,编剧还补充创作了许多新的情
节,比如李云龙骑兵连的十几名战士在连长的带领下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与鬼子拼死搏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样的情节设置,有详有略、有主有次、有实有虚,错落有致又丰富充实,又与不同的情感内容相结合,这便使故事既有强烈的吸引力又有浓厚的感染力。《亮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成功的情节设置。
情节的设置切忌“水”与“平”。水就是冗余的过场戏过多,事无巨细,全都交待出来,致使节奏拖沓。平就是情节设置不够曲折,没有太大的起伏,缺少悬念。水和平都不能给观众留出参与的空间。其实观众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也是参与艺术创造的过程。观看的愉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观众自己对剧情的补充和理解。如果叙事上完全没有留白,或者完全不需要理解的参与,那么观众就会觉得寡淡无味,也不会有观赏的兴趣。观众的参与越多,电视剧唤起的观众的情感才会越多越强烈。
影像语言。电视剧作为影像艺术,终归是要靠视听语言来完成叙事的,直接作用于观众的也是画面和声音。画面和音响效果的配合会给感官带来直接而强烈的刺激,好的影像语言不仅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故事中的情感,还会通过特有的画面效果和声音效果对情感起到有效的烘托作用,进一步增强情感的直观性和感染力。比如有的电视剧在表现剧中人因意外相逢而产生的喜悦之情时,常运用慢镜头来细致地表现人物奔跑时的每一个起伏,有时还通过叠化表现人物在等待见面的日子里的期待之情。这样的镜头语言都远比文字语言来得直接、形象,有表现力。正是镜头使无形的情感变成了可见的画面可听的声音,把无形的变成了直观的。如电视连续剧《围城》,一个反复出现在画面中的老式的机械座钟,那“嘀
哒、嘀哒”令人烦躁的单调声响,配上画面中主人公在暗夜里的游走和回家路上攀爬楼梯的沉重,便形象地表现出了方鸿渐无力抗争又不愿服输的矛盾和无奈。镜头的魅力是不可言喻的。
电视剧艺术需要以情动人,需要将‘情感生活’拍摄成空间的、时间的或诗歌的结构,这些结构就是情感的形式,就是让情感能系统地表现出来去感染观众,调动起人们的收视热情,并通过人们愉悦的审美体验,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产生影响。因此,创作者需要充分认识电视剧情感诉求的特点,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电视剧作品,真正实现电视剧的娱乐作用和审美作用。
 来稿摘登 李玉琴:电视剧的情感诉求
154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9年第5期(总第160期)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9年第5期(总第160期)155 
注释:
①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② 刘晔原:《电视剧艺术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 洪艳:《电视之美———现象、符号、情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6期。④ 邢为维:《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⑤ 陆机:《文赋》,见郭绍虞编注:《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⑥ [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故事》,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系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赵 均】
全球传播中的中国话语权建构
3
■ 石 坚 杜伟泉
  中国的国际形象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媒体的转播。因此,必须重视西方一些对中国的不良影响,除了抓住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这个根本之外,在对外传播领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国家要完善对外传播政策
11增加信息公开的领域
中国官员中普遍存在一种“怕见记者,特别是外国记者”的现象,并且习惯于“报喜不报忧”,往往对外国记者采取消极的躲避办法,这样反而使外国记者产生疑问。这种现象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表现尤其突出。另外,西方记者认为中国政府对新闻报道设置的障碍很多:外出采访事先要申请,但不一定能得到许可;到实地采访时有当地官方陪同;翻译必须由官方服务机构安排等。
列宁说过:“只有当众知道一切,才能判断一切,并且
自觉从事一切时,国家才会有力量。”①
2003年以米,中央政府
和地方政府开始实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面临负面新闻时,中国政府要以公开的政策,不回避困难,不遮掩问题,只要不是涉及国家机密和国家安全的领域,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对外信息公开,让流言止于智者。
21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中国国家形象不仅是由新闻媒体塑造,对外交流也很重要。只有加强交流,才能消除误解和偏见。如2003年10月至
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
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在中国和俄罗斯互办国家年,让中国的经济文化成果展示给外国普通民众,使他们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有直观认识。2003年以米,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建立了100多所孔子学院,教授普通话,使外国人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进一步了解。
“不仅要让中国了解世界,而且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经济文化成果走出去固然重要,我们还要大力发展对外旅游业,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到中国来旅游观光,使他
们看到中国的发展状况。尤其要重视邀请友好人士,专家学者到中国来访问,让他们作为“意见领袖”,发表对中国的看法,再通过“二级传播机制”,影响普通民众。
二、做大做强对外媒体
11扶持重点对外传播媒体
目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是中国开展对外传播的国家级媒体,它们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力军。但是与美国之音、BBC 等发达国家的对外媒体相比,我国的对外媒体实力不强。路透社1998年的收入就相当于人民币325亿元,是中国当年所有报纸广告收入和发行总收入270亿元的112倍。中国8,800多种期刊中,每期发行量在一万册以下的有5,000多种,10万册以上的仅有500多种,与国外的《读者文摘》等媒体动辄百万甚至上千万
册的发行量相比,显然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对外传播是国家的一项长期任务,直接为国家的内政外交服务。国家要给予对外媒体一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使他们有足够的后盾。
21对外媒体要加快培养人才
对外传播对人才的要求很高,既要有深厚的汉语和外语功底,也要懂得我国的对外传播及外交方针政策,还要熟悉国际规则和对象国的历史文化和现状。这种人才在国内的新闻院校的毕业生中少而又少。因此,有条件的大学应该发展对外传播相关的专业,为对外媒体提供合格人才。
31对外传播体制改革
在当前信息海量的世界,对外新闻媒体要转变思路,确立全球意识,还要积极与国际传播界进行全方位、高层次的互利合作,采取市场化运作走向经济自主独立,扩大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传播效果。
2002年3月,新闻集团下属的星空卫视在广东落地的
同时,中央电视台的英语频道(CCT V -9)也通过新闻集
团旗下的福克斯新闻网进入美国。新华社控股的新华财经
石 坚 杜伟泉:全球传播中的中国话语权建构 
来稿摘登 3本文系国家广电总局社科研究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发展及政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