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是什么?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这是一个恒久成立的、并不新鲜的命题。然而究竟该从哪个角度、什么层次去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意义,人们的概念还不十分清楚。反观管理实践领域,很多问题和差距恰恰反映出对管理二性的理解和把握不当,因此,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科学是经过整理的知识。任何科学的根本特点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发展知识。科学方法应该通过观察确定事实,对这些事实进行分类和分析后,出因果关系。如果这些概括或假设经过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也就是反映了或说明了实际,因此有助于预测在类似环境下将发生什么情况,这些概括或假设就称为原则。理论是将相互储存的概念和原则系统地组合起来,从而构成重要知识的框架或组合。在管理领域里,理论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手段,对重要的有关的管理知识进行分类。
管理是一种科学,即:根据实际情况行事。如果主管人员运用经过组合的管理知识,就能够反管理工作做得更好。这种指导实践的组合知识,就构成为科学,体现为一系列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理论。不错,指导管理的科学相当粗糙,不够精确。这是因为主管人员要处理的许多变量是极其复杂的。但是现有的管理
知识肯定能够改进管理工作。医生如果不掌握科学,几乎跟巫师一样。高级管理人员如不掌握管理科学,只能是碰运气的,凭直觉的,或者靠老经验。
然而管理实践如同其他实践一样,如医学、音乐作曲、工程设计甚至棒球运动,又是一种艺术。艺术是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它因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与准确程度不同而迥异。艺术要求人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要将无生命的数字、原则等等一切所需要素配置结合得最有效率,不仅知道何时何情境该怎样做,而且分寸火候拿捏得当,恰到好处,最后还要加上一点儿即兴发挥的天才和创意。科学告诉我们:引力将使水滴从高处流向低处。然而,科学无法一一定义从不同角度、不同材料、静止与运动有别的坡面上下滑的水滴的轨迹。正是管理的艺术性,决定了管理绩效与境界的高下之分。
从上述阐释中可以看出:科学与艺术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管理是一座冰山,艺术性主是露出海面的晶莹剔透的尖端,科学性则隐藏在海水之中,承托着上层的部分。管理是一株大树,科学是庞大的、不断深钻并四处扩展的根系,艺术性则因外界环境如阳光、气候各异而形态万千,或开花结果或凋死亡。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世纪,也是一个时代的交叉路口,知识、观念、价值和方法都处于变革之中,混沌理论(Chao Theory)成为现实世界的主流和对其的描述,万事万物均丧失了规律,一切都显现为象掷骰子一样的随机。管理者面对的是新的游戏和新的规则。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中,100年前泰勒所倡导
的科学管理是否已将终结?那些“科学”的原则被认为很可能招致灾难。那么,管理是否仍是一门科学?管理的科学性的贡献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仍能实现呢?
其实,这中间存在着一个重大的误解。泰勒从未主张企业组织森严、繁文缛节。相反,他也象今天的管理专家一样极力主张进行思维革命。他说过:“科学管理并非追求效率的工
具,也不是节约费用的新系统,更不是支付工薪的新准则。实质上,科学管理是在任何机构或行业里工作的人所面临的一场彻底思维革命。这才是科学管理这场伟大的思维革命的精髓之所在”。
实际上,在这场时代的变革中,我们恰恰应该反思对管理的科学属于未给予正确的和足够的重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管理有硬性与软性的之分。对于硬性的要素(战略、结构和系统),其科学性的成份更多。在变化的环境中,科学性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技术,更多地表现为遵守一种规范,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原则、程序是不可变的,而且越规范越好。如决策的制定过程、人力资源的管理发展阶段等等。作为手段,管理意味着过程。而只要是过程,就应体现出两个基本点:可实施、可控制。它不仅要求对那些可量化的因素予以科学的量化控制,而且要在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建立规范化。从很多成功的安全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然而是重要的结论,即管理技巧和观念没有现代和永恒、东方和西方之分,促使东方企业家成功的经营方法与现代西方管理大师们的教诲如出一辙。一些现代的管理观念,如顾客满意、员工授权、核心才能、产品创新等,在许多真心努力的企业中,已成为基本的经营实践,是
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这些管理之道是跨越国界的,不论在欧洲本土,还是在美洲、亚洲以及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它们都是、也应该是一样如鱼得水。而共性的管理之道,就是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尤如地基对楼房。仅仅看地面上的部分,每栋楼房都可能各具特,但不管什么样的楼房,对地基的要求都是有一定之规的,而稳定、扎实、支撑力强的原则更是一致的,而且,楼层越高,对地基的要求就越严格。规范化管理是企业经营风险的“减振器”。
开展规范化管理,应做到:(1)基本管理职能工作扎实;(2)管理制度完善并符合基本管理规律;(3)企业内部有较强的一致性,包括观念上、工作作风的、处理问题过程的以及政策上的一致性;(4)注重学习并运用那些基本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的方法。
当然,在一切都在变化的世界中,几乎所有过去成功的经验和范例都会无可避免地成为今天败北的原因,创新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被鼓励和实践着。艺术般的管理,仍是管理者王冠上最为璀璨生辉的宝石。
工商界从现代化到人性化的转变,结束了它100年的曲折道路。新时代呼唤灵敏变化的企业组织,与更富创意、更乏分析性的时代相匹配。人们称这一时代为第二次文艺复兴,因为就象文艺复兴一样,新型企业赞美个体的独特性。取代原来那种呆板、繁文缛节的组织的是一种欢迎个性、更富弹性的企业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较以前更多地让位于艺术。正如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所说:“假如人人都用同一套变数进行竞争,标准就会水涨船高,但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胜出。领先一步并保
持领先地位的基本策略是创造竞争优势。所谓战略就是要让自己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因此,重要不是把工作做得更好,而是与众不同”。
人性化的倾向加之全球化的潮流,重新为管理设置了新的难题,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软性的管理,随机制宜理论(Contingeney Theory)在管理各个方面(如组织结构、领导风格)的运用,以及软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艺术性的一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努力造就新一代的领导人才,注重培养管理者才能。大宇管理开发
中心总裁金永志(Kim Yong-sub)说:“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培养一批能够在二十多个国家领导我们全球业务的国际型经理。我们不局限于基本技能的培养,更强调一些更高层次的东西,如培养他们在不同文化中有效工作的能力”。瑞士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领导才能培训主任艾贝尔博士(Derek Abell)指出:“企业和社会要求领导人具备高瞻远瞩、敢于反思等深层的素质”。相较于技术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一个高层领导者更多地是要具备概念性技能,即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识别一个组织中的彼此互相依赖的各种职能,发现各领域相互影响的关系,而归根到底,“才能”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出类拔萃者同平庸者区分开来。
管理从科学性始发,历经艺术性的发展,科学性的加强,又回到艺术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实质上只是不同时期里,侧重点不同而已。而管理,终究是科学与艺术兼具的统一体。科学性的成份越大,管理的技
术性就越强,经概括、归纳,便用于指导实践,管理也就越易于传播出去。而艺术性的含量愈大,管理则愈多地居于令人瞩目的顶峰,就在很大程度上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有人说,下属的摸索就是管理者的失误。如果能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将有助于我们致力于管理上达到最佳境界。
迈向全球通用的现代管理
当整个世界都痴迷于寻“华人式管理秘诀”时,主要华裔企业家却在实践着一种超越时限的通用管理方法。
Cecille Austria著
毫不奇怪,人们日益对全球各地华人社会表现出来的特鲜明的管理方法感兴趣,与这些地区的巨大经济增长紧密相关,因为在这些地区的经济中,华人的经营实践十分突出。Bell Gully Buddle Weir(编者译:贝尔加利公司)亚洲分组总裁、原新西兰政府的亚洲顾问Lex Henry(莱克斯)说道,据估计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等国定居的海外华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4500亿美元,接近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华裔是什么虽然人们越来越观注海外华人和他们强大的经济力量,但并没有由此加深对其特点的理解。正如Malaysian Institute of Mangement(编者译:大马管理学院)行政总监Tarcessus Chin(秦达)博士所说,“许
多华裔经理接受的都是西方教育,并崇尚一些西方的价值观。我们下目睹着一场走向全球通用的现代管理之路的运动。”
并非独特。即使那些曾标榜为海外华人的典型特征现在也被视为全球通用的了。例如,常被笼统划归为儒教文化的美德:勤奋、尊重老人、牢固的家庭关系、好学等“只不过是一些传统价值观念,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与在古代中国一样都非常被看重,”《亚洲华尔街日报》(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报导道。
香港中文大学管理系的高级讲师Robert Ian Westwood(罗伯特)
博士认为,文化的过分强调和刻板化,或更糟的是,照搬华人管理都走了样等等做法的危害极大。“西方人将某种东方人的做法强加到华人管理上,并藉此做出一番牵强附会的解释,以便利华人管理并把它纳入西方人的世界观中时,这种危害尤为明显,”《东南亚企业组织行为》(Organizational Behavior:Southeast Asian Perspectives)一书的主编Westwood(韦斯特)说道。
“我当然不会同意华人管理本身具有一种魔力或神秘彩的看法,”他补充说道。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长、业务策略教授Wee Chow Hou(魏舟浩)博士提出了一种微观的看法:“新加坡华裔企业家的管理方法受中国价值观影响很深,也融入了新加坡的社会特点,并受政治领导的指导。
此外,政治、经济、社会现实都要求新加坡必须依赖跨国公司来获取急需的就业机会,引进技术和管理。实际上,新加坡深受这些跨国公司引进的管理方法影响。”
最终,任何寻独特的新加坡管理方式的努力都将是一无所获!
香港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主任David Tse(蔡达维)教授试图借用日本式管理的类比
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最近日本式管理研究的兴起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日本人可以在美国人自己的游戏中击败美国人。因此,适时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等日本创举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得到了深入普及,大施影响。华人的管理引起日益浓厚的兴趣也表明了同样一个问题:海外华人主导世界经济的巨大能力迫使其他人不得不以同样的兴趣关注华人。”
协同合作。上述观点强调了这样一种越演越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企业开始
启用“现代管理”。他们按照公开的客观标准来聘用经理、设立明确的管理目标,向经理人下放权力使他们得以实现这些目标。这些做法以前在海外华人企业中是前所未闻的。
不过,Indonusa Esa Unggul University(编者译:印多奴沙大学)经济学院院长Bob Widyahartono(文加)认为,这种“现代管理”并不能取代传统管理。他的战略决策仍掌握在少数几个人中(业主获受委托的家庭成员担任高级经理)。这种方式已被证实十分成功。文加院长对The Jakarta Post(编者译:雅加达邮报)
说:“传统的管理方式与现代管理方式的协同合作正在步入一个新德纪元。”
泰达博士的解释基本相同。他强调说:“东方模式更含蓄,而西方模式更大胆。两种模式的目标相同,都需不断发展以适应某一种具体的社会。”
印尼力宝集团(Lippo Group)主席李文正博士实行的即是这样一种不断发展的“现代管理”模式。据报导,他是摒弃海外华人企业集团中常见得家庭控制的先驱之一。他把战略伙伴当作潜在的人才库。他建立德集团经理队伍聘用的都是有在英美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老练行政人员。
开山辟路。据Journal of Strategy &Business(编者译:战略与经营)杂志报到,力宝这家资产逾60亿美元的印尼金融和房地产集团还聘请经验丰富的外籍人士来培训行政人员。例如,集团与英国一位保险业专家kerth Prothero(基思)签订了一份五年期合同,请他来教授力宝印尼人寿保险公司的领导Billy Sindoro(毕利)如何做行政总监。毕利有美国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但实际管理经验匮乏。基思和他一起参加氖会议,向他传授业务知识,帮他发展长远目光。
李方正极其崇尚日本企业及其管理方式,特别是信住友公司,因为虽然它的多元化程度很高,但仍能集中精力经营一些战略性业务。他希望力宝集团也能遵循这样一种结构和思维方式。
李文正专门负责力宝集团的各种关系,将日常业务交给两个儿子处理。在接受《财富》(Fortune)杂志的采访时,他说:“我开山辟路,让其他人通过。”
今天,海外的华人企业家正在为全球统一的专业化管理方式开放门户。正如以下人物专访所示,世人许多有关“华人式”管理的观念应该放弃了。
务实的家传管理方式
Norman Ch’ng(程洛文)从父亲那儿学到了勤劳。他说,有一年过春节父亲连续苦干了48个小时,因为他们12个人的家庭急需钱用。他从他童年时代的导师,一位自愿教他功夫的教练那儿学到了重视教育和尊敬父母。他的父母于50年代从中国移民来到马来西亚的巴生港(Port Kelang)。
吸收这些教育需要很小就有自律性。程洛文kw 12岁时,就每天早晨5点起床,开始学习和干家务。
现在,他仍然披星戴月地工作,却从不幻想仅此一举就能使他飞黄腾达。
“人必须喜爱挑战,克服困难,并取得新的成绩。”他说。
作为经理人,程洛文克服的困难不胜枚举。在他的领导下,他父亲1977年创建的小的施工队现在已发展成有500万美元资产的Timber Master Industries Berhad(编者译:木王实业有限公司)。木王公司主营木材产品制造和房地产开发,最近又扩展到休亲和森林管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