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课程背景】
在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国家认同是指个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该共同体,意识到自己具有该国成员的身份资格。国家认同表现为国民对国家具有持久的爱,在祖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国民能赴汤蹈火,与祖国同甘苦,与同胞共患难。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全体民众凭借高度的国家认同感,在党的领导下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困难,展现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得疫情得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如果无法使国民确立起对自己的牢固想象,并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国家就缺乏稳固的心理基础,也就很难应对重大变故的考验。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国家认同问题始终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要培养公民对国家的认同,公民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通过公民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塑造公民民主政治观念对于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课教学内容是公民意识教育,是本单元的起点。六年级学生大多不懂公民和国籍的双向连接关系,不知道不同国籍的人在公民权利和义务方面存在的差异。而且他们公民意识薄弱,容易造成缺乏公民
身份认同和公民意识缺失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让学生知道公民和国籍的关系,并熟悉国籍的取得和丧失的方式,初步了解不同国籍的人在母国所享有的不同的法律地位,并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重视公民意识的自我形成和公民素质的自我提高,深化国家观念,提高个人的公民道德水平和民主意识,养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强化学生对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从感情上热爱自己的国家,从理性上理解作为公民与国家所具有的法律关系;引导学生重视自身公民素质的提高,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和声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材料,提高阅读与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理解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含义,知道公民和国籍的关系,并熟悉国籍的取得和丧失的方式,初步了解不同国籍的人在母国所享有的不同的法律地位。
(四)核心素养
当学生从课堂回归到日常生活后,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主动承担起作为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综合运用本课所学习到的相关法律知识去分析生活情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一)掌握中国公民身份的确认方法;
(二)深化国家观念,强化对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和
声誉。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识公民身份的现代含义
师:同学们好,我是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的肖意老师,很高兴能够通过微课的形式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的第一课时,《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一)不同的场合,共同的身份
在生活中,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承担不同的身份。比如现在,我是授课的老师,大家是学生。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哪些身份呢?
生1:在超市里,我是顾客。
生2: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
生3华裔是什么:在电影院里,我是观众。
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身份。场合不同,我们的身份也会不同。但是,无论我们去到哪里,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
(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公民身份。
世界上有70多亿人口,因为我们所处的国家不同,我们所拥有的公民身份也不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许许多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比如在网络上,你可以收听到美国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的歌曲;在书店里,你可以买到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书籍;在电视上,我们可以共同见证中国运动员们在东京奥运会上大展风采。在校园里,我们还能够认识来自其他国家的外教老师。(出示课本插图)
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理解不同国家的人的身份的?
生1:他们的出生地不同。
生2:他们的外貌、肤不同。
生3:他们的语言不同。
生4:他们的国籍不同。
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理解,其中只有一种理解是完全准确的。那就是公民身份是由国籍决定的。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等不同身份,实际上是通过不同的国籍来区分的。
(三)不同的公民身份所带来的差异。
师:那么不同国家的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有哪些差异呢?请同学们接着看以下场景。(出示场景)
小丽和家人从国外旅游回来时,在机场边检处办理入关手续。她发现这里分为“中国公民”、“外国人”等不同通道。
想一想,机场边检处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
我们来听一听,这位同学怎么说。
生1:边检机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外国人持用的护照证件、签证、来华事由和停居留事项进
行必要的识别、询问和核查,所耗的时间也比较长。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分流,这样可以提高通关效率。
是的。除此之外,外国公民在我们国家的工作、出行、入学、就医等方面的待遇,都与中国公民有所不同。
(四)公民与国籍
那么,要如何成为中国公民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公民与国籍的关系。请看知识窗:
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什么是国籍呢?
国籍是个人作为一个特定国家成员的法律上的身份,是国家行使属人管辖权和外交保护权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设计意图:板块一由学生生活经验入手,从初步认识公民身份——区分不同国家的公民身份——不同国家的公民身份在中国的生活差异三个方面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建立公民身份与国籍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而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书本【知识窗】内对公民的定义,让学生明晰公民与国籍的密切联系。
板块二:中国国籍的取得与丧失
那么,要怎样才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呢?
(一)如何取得中国国籍
国籍的取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
接下来,让我们以课本P23的案例与材料相结合,来学习中国国籍与中国公民身份之间的联系。请同学们阅读P23知识窗的四个案例并思考,他们属于中国公民吗?
我们来看第一个案例。
案例一:
“我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我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是中国公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图上这位爷爷是中国公民么?
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所以,图上这位爷爷是中国公民。
案例二:
“我爸爸妈妈是中国公民,我出生在国外,爸爸妈妈给我选择了中国国籍。”这位女士是中国公民么?
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图上这位女士是中国公民。
案例三:
“我出生在中国,丈夫是德国人。我现在定居德国,申请加入了德国国籍,放弃了中国国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位女士属于中国公民么?
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备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图上这位女士已经申请退出中国国籍加入德国国籍,所以她不属于中国公民。
案例四:
“我来自爱尔兰,在中国工作多年。我热爱这个国家,已经放弃原来的国籍,加入了中国国籍。”
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图上这位原国籍为爱尔兰籍的公民,加入中国国籍后,成为中国公民。
设计意图:在帮助学生厘清中国国籍的取得方式后,由学生自主对案例进行分析,从扶到放,学生能够牢固掌握中国国籍的判定方法。
(二)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同学们,在刚刚的第四个案例中,一位原籍来自爱尔兰的男士加入了中国国籍。其实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并不罕见。老师在这里想和大家再分享多一则事例。
他就是世界目前在世的最重要的物理学家、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他曾加入美国籍,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华裔美国科学家的身份,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他放弃了美国国籍,从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
一位德高望重的物理学家,在耄耋之年仍然选择重新加入中国国籍,体现了其对中国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在新时代的中国,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外籍人员放弃原有国籍申请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了中国公民。
设计意图:引用名人加入中国国籍的事例不仅可以让学生牢记“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这一法律,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身份是由国籍决定的。公民,就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了解了获得我国国籍有出生取得和申请
加入取得两种方式。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中国公民一旦取得外国国籍,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外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中国国籍的,即丧失原有国籍。
(三)生活场景探究
同学们,关于如何确认公民身份的知识,你记住了多少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生活场景中,评价以下哪些属于对公民身份的正确看法,哪些是不正确的吧!
1.王小青领取了居民身份证说:“我终于成为一个公民了!”
生:“王小青的看法不正确,公民身份证只是公民个人身份的证明,我们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不受是否拿到身份证的影响。”
2.小旷很羡慕那些参加成人宣誓仪式的高中同学:“他们真光荣,正式成为公民了。”
生:“小旷的看法不正确,我们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也不受年龄的限制。”
3.小美在看刚出生的表妹的照片:“小姨家又多了一个公民了。”
生:“小美的看法是对的,国籍的其中一种取得方式就是因出生而获得,所以她小姨的女儿一出生就是公民了。”
4.张萌到机场送朋友燕燕出国留学:“真遗憾,燕燕从此不再是中国公民了。”
生:“张萌的看法不正确。陈燕虽然出国留学了,只要她未加入外国国籍,她就还是中国公民。”
5.志强的邻居因涉嫌抢劫伤人被逮捕了:“他犯罪坐牢,一定会被剥夺公民身份。”
生:“志强的看法不正确,邻居犯罪会被剥夺某些政治权利和自由,但他依然具有中国国籍,仍然是中国公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