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最经济的能量食物。坚持谷类为主,可以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本保证,粗细搭配有利于合理摄取营养素。稻米、小麦不要研磨得太精,以免所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流失。
到底每天要吃多少种食物才算多样呢?偏食、挑食对健康有什么坏处?
一般来说,在日常膳食中要保证以下五大类食物的摄取:第一类是谷类及薯类,包括米、面、杂粮等;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蛋、奶等;第三类为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第四类为蔬菜水果类,包括鲜豆、根茎、叶花、花果等;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等。如果你不确定怎样搭配食物才能保证丰富的营养,那么每天尽可能吃20至30中不同的食物,每样都少吃,总是不会错的。对青少年来说,更要纠正偏食、挑食的毛病,否则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还有可能因缺乏某种营养导致疾病发生。
什么是粗粮?每天吃多少粗粮最合适?粗细粮应该怎样搭配?
粗粮是相对于稻米、小麦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燕麦、薯类及各种豆类。粗粮和细粮统称为“五谷杂粮”。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而西式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因此,最新版本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g 以上的粗粮。之前有研究发现,日常饮食以六分粗粮、四分细粮最为适宜,粗细粮搭配食用最合理。需要注意的是,吃粗粮时也应适当搭配荤菜,以平衡膳食。
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维持肠道正常供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水果和蔬菜互有优势,不能互为替代。推荐每餐有蔬菜,每日吃水果,同时注意增加薯类的摄入。
最健康的饮料绿叶蔬菜最有营养吗?多吃水果可以代替蔬菜吗?
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红、黄、绿、紫等深的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蔬菜和一般水果,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 和叶酸、矿物质(钙、磷、钾、镁、铁)、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水果虽然营养也很丰富,但有些水果中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因此水果只能作为饮食的补充,不可用水果代替蔬菜。况且水果吃得过多,容易吸收过多的糖分,影响健康。
为什么要特别提倡吃薯类?常吃薯类会发胖吗?会使血糖升高吗?
薯类营养丰富,所含蛋白质、维生素C 、B1、B2,比苹果高的多,钙、磷、镁、钾含量也很高。薯类中含有大量被称为是“第七营养素”的食物纤维,有预防便秘和肠癌等作用。薯类成分中比较特殊的是其所含的淀粉,被称为抗性淀粉,属于食物纤维类。这类淀粉具有耐受消化酶的作用。本身所含能量极低,不会产生肥胖。此外,抗性淀粉不能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因而不会提升体内血糖浓度,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极小,适宜血糖不稳定或高血糖患者食用。而且抗性淀粉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进而起到防止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病的功效。
奶类营养成分齐全,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膳食中钙的最佳来源,饮奶可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预防
骨质疏松;大豆是我国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尤其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是一类很好的食物。
喝牛奶真的可以补钙吗?成年人、儿童和老年人每天分别应该喝多少牛奶? 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普遍偏低,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如果膳食中不含乳制品,就很难达到钙的每日推荐量。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天喝牛奶250毫升左右;小孩500毫升;老年人每天喝牛奶、酸奶各250毫升。因为酸奶中存在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对老年人而言更易吸收。为了更好地使牛奶中的成分得到吸收,应该每天喝奶的同时,增加身体活动量,保证每天晒太阳,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何选择奶制品?
指南推荐每人每天饮液态奶300g ,也可食用其他相当量的奶制品来代替,如酸奶360g 、奶粉45g ,有条件者可以多饮用些奶或奶制品来保证钙的充足摄入。对于饮奶量更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减脂、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 饮奶后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者,可首选低乳糖奶及奶制品,如酸奶、奶酪等,建议饮奶时和固体食物搭配食用,并要少量多次。婴幼儿要尽可能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配方奶制品。选择奶制品时要注意含乳饮料,一般来说,其营养价值低于牛奶和酸奶。
女性在更年期应该多吃豆制品吗?一般人每天吃多少合适?
研究发现,多吃大豆食品可使更年期以后的妇女保持强壮的骨骼,从而可减少隔着和骨质疏松的危险。此外,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可以减轻更年期的一些症状,尤其是与女性雌激素的结构非常相似的异黄酮,被认为可以和天然雌激素产生同样的效果。按照《指南》中大豆类的摄入量,每天应摄入相对于干豆30~50g 的大豆及制品,具体到生活中,就是摄入100~150g 的豆腐,或者50~100g 的豆腐干。平时煮饭和煮粥时,也可在大米中加入豆类。
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瘦畜肉铁含量高且利用率好。鱼类脂肪含量一般较低,且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禽类脂肪含量也较低,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蛋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各种
营养成分比较齐全,是很经济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吃鱼比吃肉更健康吗?
鱼、禽、蛋和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专家建议,动物性食品首选鱼,猪肉提倡吃瘦的。鱼是人类食品中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鱼含动物蛋白和钙、磷及维生素A、D、B1、B2等物质,不仅比猪肉、鸡肉等动物肉类都高,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
哪些人要多吃鱼?多吃鱼可以缓解焦虑吗?
由于鱼肉肌纤维较细,含有多量可溶性成胶物质,结构柔软,因此更适合病人、中老年人和儿童食用,小孩多吃鱼还会变得更聪明。同时鱼肉中含有一种只有水生动物才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它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止血液凝集,对冠心病和脑溢血病的预防有很好作用。脑力工作者,一般都承受相当大的工作和社会压力,压力太大时常出现思维上短暂的空白、语言不流畅、反应迟缓、心理焦虑等现象,鱼肉中所含的w-3脂肪酸能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有助缓解精神压力。
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并可提供必需脂肪酸,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但是脂肪摄
入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膳食盐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食用油和食盐摄入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共同存在的营养问题。为此,建议我国居民应养成吃清淡少盐膳食的习惯,即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摄食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腌制食物。
每天烹饪用油量多少最合适?如何控制用油?
2008年浙江省城乡居民膳食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居民平均每天油摄入量为42.8克,与《指南》推荐的25~30g相比大大超标。不合理的摄入量间接导致了肥胖人和高血压人的增长,因此,减少烹饪油用量非常有必要。专家建议,如果把25克食用油放到喝汤用的白瓷勺里,刚好是两勺半,有的菜尽可能采用煮、蒸、煲的方式,可以减少用油量。
少吃盐可以预防慢性病,怎样控制放盐量?
2008年浙江省城乡居民膳食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居民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为11.3克,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摄入量6克的1.9倍,而吃盐过多很容易造成高血压等慢性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薯片、鸡翅等快餐食品的摄入。家常烹饪时,可利用“控盐勺”严格控制放盐量,口味重的人可以在烧菜时放少许醋以帮助自己适应少盐食物。此外,也可以适当用钾盐替代钠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